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湖北省大学排名 > 正文

武汉理工一本大学排名

更新时间:2023-08-26 06:34:13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2017武汉理工一本大学排名

一本大学排名学校名称录取批次
1武汉大学985211本科一批
2华中科技大学985211本科一批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本科一批
4武汉理工大学211本科一批
5华中师范大学211本科一批
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11本科一批
7华中农业大学211本科一批
8武汉科技大学本科一批
9中南民族大学本科一批
10湖北大学本科一批
11湖北工业大学本科一批
12武汉工程大学本科一批
13三峡大学本科一批
14长江大学本科一批
15武汉轻工大学本科一批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年份在全国大学名次所在地区所在地区排名类型总分办学类型星级排名办学层次
武汉理工大学38湖北4理工66.6行业特色研究型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2017武汉理工大学全国排名

年份全国排名所在地区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
42湖北理工66.3463.9967.7166.81
50湖北理工65.15分64.13分65.64分67.23分
2013年40湖北理工64.66分12.79分8.11分16.04分
2012年50湖北理工9.85分9.07分7.78分15.36分
2011年53湖北理工9.11分6.99分8.1分23.25分
2010年53湖北理工8.82分7.23分8.52分19.53分

武汉理工大学各专业在全国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本一级学科学科整体水平得分学科在全国排名
10497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855
10497船舶与海洋工程736
10497交通运输工程7511
10497土木工程7319
10497管理科学与工程7524
10497信息与通信工程7126
10497机械工程7329

武汉理工大学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组建而成,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6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50587人,其中本科生3689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471人、留学生1224人。

学校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确立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400万册。现有24个学院(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现有教职工5510人,其中专任教师317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22人,国家“*”19人、“*”5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特聘(讲座、青年)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 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材料学科、工程学科、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4个学科进入了世界ESI学科排名的前1%。现有本科生专业87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1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近年来,学校在多项全国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学校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连续7年以团体总分第一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杯)。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左右。

学校在新材料与建筑材料、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新能源、资源环境、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交通运输部内河智能航运协同创新平台、湖北省汽车零部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117个。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3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等4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的著名高校建立了8个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等。

学校2013?连续三年入围THE亚洲大学百强榜,2013?连续两年进入THE 世界大学400强排行榜。,学校进入THE世界大学980强排行榜和亚洲大学200强排行榜、QS亚洲大学350强排行榜、US News世界大学750强排行榜、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