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湖南高考 > 正文

湖南高考作文如何立意审题(专家解读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8-23 12:37:04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2013年湖南高考已经结束,高考作文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为此高考知识网特为考生朋友们准备了“专家点拨:201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一文,具体内容如下:

1、作文题注重文化底蕴,诗歌、名言、文化名人直接进入材料的有好几个,北京卷的莫言(暗),山东卷的莫言(明),安徽卷萧伯纳的名言,福建卷顾城的诗歌《忧天》(暗),浙江卷的三句名言。

2、注重对个人修养的反思。新课标1卷的勇气,上海卷“更重要的”,四川的“平衡”,江苏的“善”,湖南的“付出”,福建的“扎根”,广东的“感恩”,山东的“改错”,重庆的“改变”,湖北的“善与用”,浙江的“童心”,广西的“善”。此外,课标2卷的“同学关系”,天津卷的“求知”也含有个人修养的成分。

3、能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展望将来生活。比如北京的“手机”,江西的“周树人”,是学生身边的东西;重庆的“豆腐”,课标1的“经验与勇气”更为学生的未来磨剑。

4、注重思辨性。北京的“科技双刃剑”,课标1卷的“经验与勇气”,安徽卷的“现实和梦想”,四川卷的“平衡”,福建卷的“飞翔与扎根”,辽宁卷的“珍珠与沙子“,广东卷的“施与受”等,作文时都要注意两方面的思辨性。

5、文体限制明显。湖南、福建、江西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的是“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当然,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有些瑕疵:

1、词语意思难理解。四川卷“平衡的生活”,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江西卷的“周树人”等,意思让学生在短时间里难以把握。

2、个别题目的要求限制太死。比如江西卷。“对上述学习的怕与不怕”,课标2卷的“同学关系”。有的材料不一定科学,比如江苏卷的“蝴蝶”真的会自觉飞向更深的山洞吗?有的材料审题难以明确,比如湖南卷的两则材料,从一则材料入手立意算不算偏题呢?下面是从学生的角度对18套高考作文题的审题进行的点评。

湖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点评:

一、审立意。

考生看到作文题的第一感觉就是:是二选一还是找共同点。这儿有两则材料,一则是写飞向苍天的鸟的自白,一则是写儿子陪伴父亲时的内心表白。两则都是故事类材料,所反映的信息量较大。第一则是个寓意故事,我们应该通过寓言看出道路:为了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拼搏,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第二则写了一个“幸福”的画面,写了一家人的和谐。材料一是才个人奋斗方面着眼,材料二从与人交往方面着眼。但两则材料放到一个题目中,是二选一还是找出共同点呢?这是审题的关键。按照多个材料组成作文题的审题要求,我们应该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来着手立意。两则材料字面上的共同点都有“愿意”两个字。另外,材料一中有“充实而满足”,材料二中有“充溢着宁静的幸福”,这两句其实说的都是幸福,为理想拼搏,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能体会到家人的辛苦,多陪陪家人也是幸福的。也有人认为两则材料还要一个共同点:劳动最美丽;材料一的鸟是劳动,材料二的父亲也在劳动。不过我感觉这样的说法有些勉强。

综上,较好的立意:

1、幸福需要付出:鸟为了追求理想,付出了艰辛,感觉到是幸福的;孩子为了陪父亲,付出了自己玩的时间,感觉是幸福的。应该从个人奋斗和与人交往两方面着笔,不要脱离材料含义。

2、我愿意,我幸福。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度决定行动。为了实现理想,我付出了艰辛,我愿意我感觉幸福;为了和谐家庭(集体,社会等),我只有心甘情愿付出,我才感觉幸福。现在时,不能把材料化为话题“愿意”,要扣住材料及含义作文。

如果单就一个方面写,最多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比如从材料一引发的立意:

1、为理想而拼,其乐无穷。

2、为了寻求美,不怕苦和累。

3、走自己的路,别怕别人的质疑。

4、成功需要付出。

从材料二引出的立意:

1、家庭和谐,需要相互理解。

2、爱,需要付出。

3、让理解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

有人认为这则材料中有负面表现:儿子看着父亲剪报却不去帮忙,剪报既不是重体力活也不是复杂的技术活,孩子是可以帮忙的,既然“父亲辛苦”,孩子为何“坐在那里”,这些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想这样立意的话太过牵强,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应该审视出题的用意。这则材料给出的是如此和谐的画面,我们强拉硬扯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该不太恰当。当然,这也反映出这个作文题的一点缺憾,如果材料中写孩子帮着整理父亲的剪报,控制父亲的面容,应该更加合适的。

二、审文体。

材料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也就是说除了这两种文体外,没有第三种选择。也就是说不能写成小说,不能写随笔等。写论文将两方面结合倒是容易,写记叙文该怎么做呢?不如说,叙述自己为某次比赛付出了特别多的汗水,最终取得了好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自己也在其中理解了家人的爱。像这样的记叙文,我认为应该是符合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