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高考资讯 > 正文

全国卷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应该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8-27 03:19:52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全国卷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应该怎么写概说:对于高考作文来说,总体有三大类型(分别是有人有事的故事型、论述性材料的思辨性题、社会现象型题),而这三大类型就是全国作文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分值不同,对每个问题的要求不同,或者是对文体的限制不同,但总体来说,对于高考作文我们应该是总结性的认为他们考得就是这三大类型,就是想考考你对于某些你困惑的、社会发生的、人们关心的、大学需要你有的、弘扬真善美的等等问题的一些你真实的想法(当然了,你可能得说由于某些原因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对于一个问题,你就只有那一句实话,只有那些抱怨,然后发完牢骚,拍拍屁股走人,同学们,我们心里要阳光一点,打败我们的不是天真,是无邪,同样的,打动阅卷老师的,不是貌似天真的、刻意的、不经意的套模板,套类型,说大话,还把自己装扮成圣人,好像国家在我手,少我你就愁的样子。同学们,悲天悯人不是刻意渲染,人文关怀,不等于老奶奶过马路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你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作文不是不允许批评黑暗,而是说,你从黑暗中要有启示,要坚强,不是发牢骚,你可以说这里环境不好,但是最起码你要有自己的思考吧,什么都是国家没做好,那请问你,要人是干吗的?所以,同学们,你要注意,说自己的话就是说自己的话,不是发牢骚,等你冷静下来,你就会把适量的牢骚转化为作文,并加以深化这就是思辨性。这些我们都要在后面几讲谈到。好了,说一下我们六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用鹰的眼睛去审题立意
  第二节:天才般的想象
  第三节:我的作文我做主,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又叫说人话,丢鬼话)
  第四节:三千弱水只取一瓢,我的风格(结构)我说了算
  第五节:用魔法装点语言
  第六节:看看作文的眼睛,突出点题
  同学们的问题:害怕自己立意偏题,跑题,甚至根本就是偏题跑题,另外不会立意,把立意当做作文题目,更有甚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偏离了立意。举个例子:你想写自己最棒,结果通篇都在说B最好,你想用的是用B反衬自己,结果没有那个功力,弄巧成拙。我们要记住,立意是自己的作文题的中心思想,不管是散文,还是议论文,你的立意(不能有丝毫偏差)是核心,其余都是装饰。
  第一种类型:有人有事型(以安徽卷为例)
  21.[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马老师巧说审题:第一步:看有几个人,几个事,哪个人说了啥,然后列出一个清单,本题清单为:
  人事(语言,动作,神态等)【注意关键的表示程度的词不能省略】
  表演艺术家演员可以根据表演需要改剧本
  剧作家不能随意改,否则,可能违背创作原意
  第二步:分角度或者是取一个(表演艺术家或剧作家),或者是两者结合(注意红色字体,因为它涉及到思辨性方向)拟出大概3-4个立意【这里注意:立意别太多,尽量挖深,多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个为什么就是一个很深的立意,一般同学想不到,不容易撞车】
  第三步:选取一个不容易撞车,自己又拿手的立意,列大纲,准备作文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出自3月份宋方金与宋丹丹之间的一场口水战。宋方金撰写了一篇长微博,指出在拍摄电视剧《美丽的契约》期间,80%的台词都是宋丹丹现场改编的。于是便引发了娱乐界对于演员能否改剧本的讨论。可见这则作文材料紧贴时事要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旨在要求学生能对现实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这则材料有以下角度。
  1.从剧作家的角度来说,可以谈遵从、遵守规则。表演艺术家改动剧本是对原著的不尊重,是对规则的破坏。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破坏规则,那么就无规则可言。考生可以写规则的重要性(这是从为什么角度深挖了,比只写规则的好处,空泛依据材料表象说遵守规则要好得多),它旨在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整个社会井然有序。诸如遵守交通法规、遵守道德底线、遵循学习知识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马老师提醒:关于材料的选择要学会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多用用人文材料更有感染力【六节课系列第二讲会谈到】)等。
  2.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可以谈不唯命是从、创新突破(可能本点会流于大路化,所以你要注意材料以及语言的选择,让大路化的东西变得立体有冲击力【后面几讲会讲到】)。表演艺术家改动剧本,是对权威态度的不迷信盲从。艺术是允许个人发挥的,社会也需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表演艺术家改剧本,可能是因为剧本不好,或者是因为剧本不太能发挥自己的表演特长,或者是它违背了表演艺术家的底线,等等。艺术家对剧本的改动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应该赞扬,因为他在剧本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技巧,这是创新,它给剧本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小到实验,大到社会发展,亦是如此。
  3.从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冲突的角度来说,可以谈辩证分析。能否改动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如果是正确的、积极的,就应该提倡;如果是错误的、消极的,就应该剔除(马老师说本点好说难写,但是我提醒,想想以小见大,想想记叙文、小说怎么写,或者是怎么把这个一分为二的大问题具体到现实的小物体(最多不超过两个)中,这个小物体并且有这样的矛盾,而且我们熟悉)。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创新。
  从文体的选择来看,这则作文材料比较适合议论文(但马老师诚实的说写出来散文或者是记叙文更能得高分)。材料中的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针对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考生就此事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它能反映考生的思辨能力,所以立意时不可有偏颇(注意,不可有偏颇不代表就是两部分要二分之一均匀,你要水平高,完全可以全篇支持一个观点,最后猛然两三句将相反的观点在读者的脑中抬升到和前面大费周章的观点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生活中,很多争议的产生其实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这也并不是说要“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相反,作文观点必须鲜明,而且最好要开门见山,比如标题就是观点。当然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散文、小说之类。
  第二种类型:社会现象型(以北京卷为例)
  23.[2014??北京卷]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马老师提醒:这种类型的题目第一步:抓关键的概括性词语(老规矩、准则)、抓转折(渐渐淡忘)
  第二步:由第一步想想这个问题的本质(人文、自然方面,一般都是常说的热点话题。只要关心生活基本都能知道),从而深挖为什么,是什么,把大问题细化,把空泛的道德,具体到乘车道德等来立意
  第三步:剔除容易撞车立意,把自己的立意列大纲
  23.[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对考生阅读、理解、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查,甚至可以说是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只有关注现实、关心生活、善于思考的考生才能写出好文章,否则,只能为文而文,应付了事。写作文,首先是审题。尽管北京卷的作文材料考生易懂,但全面把握材料,挖掘材料内涵是正确立意、写好作文的关键。
  所给材料中除列举北京老规矩外,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即“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这就说明题目不只是说北京老规矩,还涉及如何看待老规矩(这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如何面对传统文化的问题。
  材料中列举的“老规矩”,考生在读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分析其内涵:“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是恪守孝道(这是是什么,是深挖的,不只是表面的规则,是一种深层的人文道德);“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则是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不许管闲事儿”这个规矩要对“闲事”做一个界定,要有前提条件,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有了这样的分析,北京“老规矩”的优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老规矩等问题也就明确了。
  另外,题干中还有一句:“‘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这就提醒考生要联系现实思考:为什么大家会重提老规矩?这些老规矩在今天的社会有何意义?由此思路就拓宽了,思考也就深刻了,文章也就有深度了(这一点很难了,估计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想出来)。
  第三种类型:论述性材料思辨性型(以江苏卷为例)
  19.[2014??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马老师提醒:这种类型题目,可以很明显看出来就是考的思辨性,太显眼了。关键就来了,你不能直接流于材料写,要深化,否则你的立意浅,而且绝对是大路货。
  所以第一步:抓对立的中心思想:青春与不朽,另外要找到看似不经意的边角料:青年人不相信,自欺欺人等这些都是切入点(高考作文没有废话,写出来了,就一定有用,就可以作为切入点立意点)
  第二步:大命题深化到小命题,大的话题找到小的切入点。多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第三步:确定立意坚定不移,找大纲。
  19.[解析]本则材料由两则小材料构成。第一则小材料是说与其他任何事物相比,“只有青春是不朽的”的观点;第二则小材料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总之,“青春是短暂的”。
  第一层次的比照,青春与非青春。《致青春》出炉引发了热议,点赞与批判飞舞在网络的世界。但是,对于青春的思考却一直没有止步,当然,今年江苏作文命题与这部电影并非有多大关联,只是作为教育本身,无法绕过青春的话题,一个人的青春路径,基本决定了他的未来。何况,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专题就是“向青春举杯”,孩子在进入高中之后,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诗文,基于这样的现实,这个材料会启发学生第一感觉从生命的长度视角去写青春与非青春的思考,由儿童时代转向青春时代,带来了思想的准备与身体的变化。需要补充的是电影《致青春》之“青春”内涵与学生视域中的“青春”是不同的。电影似乎挂着“致青春”之名义,却只是讲了青春的爱情、青春的迷茫与没有自我坚持的堕落*所以你也可以具体到青春的XXX,但注意它与不朽的联系,这是价值观的问题);而本次高考作文的题料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审视青春。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作文的材料“说青春”,似乎要生发出一个困惑:青春是不是永恒的?
  写青春就是思考与追问青春的本质,在青春与非青春之间徘徊!感觉,这样的比照是仅仅是写出了材料的表层,要写出深度,需要向更深处进发。
  第二层次的比照,虚假与真诚。(因为题目中有“自欺欺人”}
  本年度高考作文构思,肯定也有同学关注“说青春”之“说”,自然会产生虚假与真诚或者虚拟与真实之类的比照。应该说,这种思考是有深度的,不仅仅体现出学生思维品质,也能反映出学生的道德思考。只是,虚假与真实,在现实中并非清朗明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学校比之于社会,真实与虚假有着别样的内涵。不过,行文要是完全脱离青春来谈“虚假与真诚”,那也是冒风险的事情。在青春的领域思考虚假与真诚,或者说,从虚假与真诚的维度探索青春的本质,倒是不错的选择。这比单纯地为写青春而论述或描述青春,显然要高明多了。
  第三层次的比照,朽与不朽。
  我觉得,这个文题最好的比照层次应该是“朽与不朽”!这组关系讲清楚了,不仅仅青春的本质浮现出来了,实际也对于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感觉要弄清楚这组关系,首先得思考不朽是什么?哪些是可以不朽的(这是为什么)?反之亦然。再来追问:青春(人生)会不会“朽”或“不朽”?什么是“朽”的青春?什么是“不朽”的青春?有了这样的思考深度,再来定位青春的态度抑或生命的价值追求,自然是扣准了题料的内核,体现出了题料的核心价值观。只是,这样的话题的思考并非新鲜,要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写出深度的文字着实不易,很多学生会流于形式化或者口号化!有血有肉地叙述对于生命或青春的永恒思考与感悟是难能可贵的。
  马老师小总结和寄语:同学们立意要大胆,要敢于立意,有同学一向下深挖,就害怕自己跑题,离题,那我只能说前怕狼后怕虎,你怎么进步?再说了,现在距离2015高考还有一年呢,看了马老师的视频,你就大胆的学深挖,挖完之后找老师深聊,看看有没有跑题,跑题了再改,一来二去这么7回左右,你的立意绝对让你技高一筹,占据决胜点。其实关于你是否立意偏了,很简单的检验法,带入检验,直接带入文题看看文题表面能不能讲得通(注意再深挖的东西都是和文题表面讲得通的,毕竟你是由文题进行的深挖,如果你觉得你讲的不同,或者是别扭,那你可能离题了。但是你要注意:这个讲得通是依据原有文题,不是你加工过后,缺字少意思的文题,你明白吗?
  最后老师寄语:同学们,要记牢。作文立意,题型找。
  分题型,按步走,步步小心,深思考。
  思考好,要坚定,牢牢守住,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