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陕西高考 > 正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

更新时间:2023-08-25 07:52:46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建于 1952 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 4 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其前身是西北大学俄语系、兰州大学俄语系、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合并组建的西北俄文专科学校,招收俄语专业本科生, 1958 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 197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6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6 年 2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经过 5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现有 4 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1593 亩,建筑面积 64 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同声传译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齐全。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可接收不同语种国家电视节目。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有大型电子学术期刊文献库。
学校现有 27个院、系、部等教学机构, 39个本科专业, 7个辅修专业, 与国外三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英语、俄语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 , 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日语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 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为非通用语提前单独招生院校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单位。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外国留学生及各类培训学生 2.4 万余人。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建立了教学水平评估、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04 年 11 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9 个二级评估指标中 17 个被专家组评为优秀。 2007 年 10 月,在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科研实力强,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人文地理研究所等 22个学术和研究机构,还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共建国际教育交流研究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语及跨学科科研体系,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及外国文化部资助的科研项目,出版了高质量的大型辞书、专著、译著、论文和教材。学校创办的《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人文地理》等学术刊物是在国内外学术学校科研实力强,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人文地理研究所等 22 个学术和研究机构,还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理学核心期刊,其中《外语教学》、《人文地理》杂志入选 2008 ? 2015 年度 CSSCI 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境)外 118 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富布莱特项目定点院校、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欧亚大学建立了陕西省高校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与 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等 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75 所学校实施本科生、研究生 " 双校园 " 培养项目。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合作 创办了西外洪堡学院,与法国巴黎摩达尔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创办了西外巴黎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在韩国文化院、韩国驻华使馆、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支持下成立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世宗学堂”。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歌德学院合作建立西安外国语大学歌德语言中心。学校还在新加坡和英国还建有 2 个学生实习基地。近 4 年来,学校共派出 1098 名学生出国留学、实习。

学校是西北出国留学人员的培训基地。教育部早在 1979 年就在学校设立了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近 30 年来先后培训各类出国留学人员 55 期,共计 86000 余人次,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 2820 余人次,单位委托定向培养 30000 余人次,高级职称以上占到 80% ,他们中有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企业家等。 2007 年 12 月,学校与美国普城英语集团联合成立秦苏珊英语中心。 2008 年 3 月,学校又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建立了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将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 " 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 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一流的多科性综合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