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安徽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更新时间:2024-04-22 19:39:11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言老师收到一个同学的咨询,是关于安徽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安徽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以及历年录取人数是多少人,本文言老师将这些数据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了解安徽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有帮助。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一、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1、在河北省份2022年的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物理专业分数线是52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9504名;

2、在湖南省份2019年的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0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7838名;

3、在陕西省份2020年的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47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0415名;

4、在陕西省份2019年的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47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60156名;

5、在陕西省份2022年的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46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2793名;

6、在甘肃省份2019年的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4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4857名;

二、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分数线统计表2019-2022

专业序号 专业名称 年份 录取省份 科目 选科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1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河北 物理 物理+化学 530 59831
2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河北 理科 - 560 62079
3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河北 理科 - 506 84421
4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河北 物理 物理+化学 529 59504
5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山西 理科 - 490 42748
6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山西 理科 - 513 46656
7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山西 理科 - 481 48295
8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 504 82413
9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江苏 理科 - 348 80833
10 在秦丰大街168号学习应用化学专业 2019 江苏 理科 - 343 78785
11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 - -
12 (学费待定)应用化学专业 2021 安徽 理科 - 517 64863
13 (4290元/年)应用化学专业 2020 安徽 理科 - 535 66013
14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安徽 理科 - 511 63140
15 (5200元/年)应用化学专业 2022 安徽 理科 - - -
16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532 37378
17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福建 理科 - 514 37782
18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福建 理科 - 479 41669
19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 -
20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江西 理科 - 547 30777
21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江西 理科 - 561 28180
22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江西 理科 - - -
23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山东 综合 物 或 化 530 90097
24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山东 综合 物 或 化 545 87814
25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山东 理科 - 533 70387
26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山东 综合 物 或 化 527 95559
27 (学费待定)应用化学专业 2021 河南 理科 - 563 59195
28 (4290元/年)应用化学专业 2020 河南 理科 - 590 54281
29 (办学地点:泰丰大街168号)应用化学专业 2019 河南 理科 - 547 55105
30 (5200元/年)应用化学专业 2022 河南 理科 - - -
31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湖北 物理 物理+化学 527 53339
32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湖北 理科 - 519 55945
33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湖北 理科 - 500 56066
34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湖北 物理 物理+化学 - -
35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 539 47607
36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湖南 理科 - 538 49712
37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湖南 理科 - 500 57838
38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 - -
39 (理工类,4年)应用化学专业 2021 广西 理科 - 485 45223
40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重庆 物理 物理+化学 548 37083
41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重庆 理科 - 519 33182
42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重庆 理科 - 537 34066
43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重庆 物理 物理+化学 507 39076
44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四川 理科 - 502 102564
45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四川 理科 - 523 87139
46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四川 理科 - 547 77749
47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陕西 理科 - 455 52731
48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陕西 理科 - 470 50415
49 (教学地点: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泰丰大街168号)应用化学专业 2019 陕西 理科 - 473 60156
50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陕西 理科 - 462 52793
51 应用化学专业 2021 甘肃 理科 - 454 29047
52 应用化学专业 2020 甘肃 理科 - 457 36364
53 应用化学专业 2019 甘肃 理科 - 474 34857
54 应用化学专业 2022 甘肃 理科 - - -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安徽理工大学对比西南交通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安徽理工大学2024年排名最新全国排行榜多少名
海南上安徽理工大学多少分 2024年分数线及排名
安徽理工大学对比哈尔滨工程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河南上安徽理工大学多少分 2024年分数线及排名
四川上安徽理工大学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安徽理工大学对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安徽理工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安徽理工大学在贵州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陇东学院对比安徽理工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辽宁上安徽理工大学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三、安徽理工大学师资和院系介绍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煤矿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至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4000余人(直属附属医院1931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20余人(直属附属医院21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等领军人才19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8人。学校还有一支由4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28名(含海外院士1名)。拥有“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7个。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唯一特别支持),5个III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8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毕思文校友当选联合国科学院首批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