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安徽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更新时间:2023-06-08 23:28:30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许老师被一位家长问道,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需要多少分,大家知道每所大学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都不同,本文许老师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位次、录取人数等数据整理了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时可以作为参考,今年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的录取分数线预测线大家可以在高考升学网官网查询。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一、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需要多少分

1、2022年安徽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外合作)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9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232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8人;

2、2022年安徽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7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147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8人;

3、2020年安徽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外合作)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2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208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4人;

4、2020年安徽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980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3人;

5、2022年安徽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493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3人;

6、2021年安徽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524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5人;

二、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2 理科 本一 18 559 32325 省政府
安徽 2022 理科 本一 128 577 21470 省政府
安徽 2022 文科 本一 2 556 6781 省政府
安徽 2022 文科 本一 23 563 4930 省政府

2、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14 562 32538 省政府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130 579 23282 省政府
安徽 2021 文科 本一 2 597 6857 省政府
安徽 2021 文科 本一 25 604 5247 省政府

3、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http://www.ZhongkaoHelp.coM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0理科 本一 14 582 32080 省政府
安徽 2020 理科 本一 123 604 19803 省政府
安徽 2020 文科 本一 2 573 6770 省政府
安徽 2020 文科 本一 22 581 4837 省政府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重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今天曹老师帮一个考生整理了一些数据,是关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重庆的招生计划的 问题,其中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重庆的历年招生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代码、招生专业科目要求等信息,考生不管选择哪所大学报考是,都要提前了解这所大学的招生计划等方面的信息,这样不至于报考时手忙脚乱。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重庆的最新招生计划考生可以在高考升学网查询。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重庆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1...查看更多

(2).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985还是211学校,附江苏985大学名单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985还是211学校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江苏有11...查看更多

(3).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几本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本大学,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几本大学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一本...查看更多

(4).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院校吗,有哪些双一流学科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院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大气科学。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院校吗江苏有16所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就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大学,不过只有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二...查看更多

(5).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怎么样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公办大学,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公办大学。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社会认可度高,各专业学费较便宜,民办大学各专业收费较贵。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查看更多

(6).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几本批次大学,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本大学,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几本大学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根据公...查看更多

(7).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新排名(全国排名第124名)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新排名为124名,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一、软科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排名序号学校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全国排名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2297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219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209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1980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201879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科...查看更多

(8).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的专业名单排名)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有农业资源与环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美术学、环境设计、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材料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气象技术与工程、大气科学、翻译等。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生专业号年份省份专业名称科类考试类型计划数12022江苏材料物理理工/物理类地方专项322022江苏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物理类...查看更多

(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特色专业排名)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有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等。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名单1、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序号专业学院1大气科学大气科学学院2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海洋科学海洋科学学院4材料物理化学与材料学院5电子信...查看更多

(10).安徽科技学院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签约仪式在宁举行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11月26日上午,我校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普通专升本学生签约仪式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部举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黄友锐共同签署协议。两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胡明保在致辞中表示,双方在前期充分酝酿和沟通的前提下,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共建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相关条款,以2021年的合作实践为基础,围绕两校发展需求...查看更多

(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省级评优再获佳绩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获奖名单,我校共计有19个项目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5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7篇,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3个,获奖数量与等级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在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一;在全省高校中仅次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与河海大学,位居全省高校第四名。据悉,江苏省教育厅在各高校限额择优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省...查看更多

(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世界气象组织进行线上会谈

安徽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10月14日下午,我校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就双方合作进行线上会谈。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我校任职于WMO的青年专业官员(JPO)何光鑫远程连线会谈。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江志红、戴跃伟,党委校长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参与会谈。李北群在发言中感谢WMO长期以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并从留学生、国内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全球校园建设五个方面介绍了疫情发生以来我校稳步推进国际...查看更多

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分析基础》《GIS气象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社区服务创新实践》《统计学》《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等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其中《大气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