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安徽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合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更新时间:2024-02-09 19:44:23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言老师收到一个同学的咨询,是关于合肥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合肥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以及历年录取人数是多少人,本文言老师将这些数据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了解合肥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有帮助。

合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一、合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1、在安徽省份2020年的合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47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19019名;

2、在安徽省份2019年的合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45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22316名;

二、合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分数线统计表2019-2022

专业序号 专业名称 年份 录取省份 科目 选科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1 (3900元/年;四年一贯制;办学地点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专业 2020 安徽 理科 - 476 119019
2 (四年一贯制;办学地点: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专业 2019 安徽 理科 - 454 122316
贵州上合肥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广东上合肥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福建上合肥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合肥学院的评价怎么样,口碑好不好
合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江西工程学院对比合肥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合肥学院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合肥学院在辽宁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江苏上合肥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合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西安思源学院对比合肥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合肥学院在湖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三、合肥学院师资和院系介绍

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1985年,学校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5年10月30日,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视察合肥学院,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宣布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合肥学院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合肥学院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学校一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0人,专任教师1051人,校舍建筑面积68.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45.51万册,电子图书156.72万册。现有11个二级学院,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德国专业认证。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定位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从“八个转变”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学校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班”,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二次转型再出发,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