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预防节后综合征 88.1%受访者提出科学度假

更新时间:2023-08-25 08:23:22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预防节后综合征88.1%受访者提出科学度假
58.8%受访者建议人们假期少熬夜或不熬夜,53.1%受访者建议节制饮食

春节越来越近了,很多平时难得放松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享受接下来的长假。不过,假期“急刹车”也容易带来节后综合征,导致人们在假期结束后出现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不适的问题,难以尽快切换回工作和学习状态。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于春节前夕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6%的受访者曾出现过节后综合征,精力难以集中(62.0%)是最普遍的现象。假期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60.9%),以及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56.4%)被受访者视为导致节后综合征的两大原因。预防节后综合征,58.8%的受访者建议人们假期少熬夜或不熬夜。

89.6%受访者出现过节后综合征

杨旭是北京某电商公司的设计师,放假前,他常常需要突击加班完成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终于坚持到假前最后一天,就一定要“狠狠放松一把”。“下班后约朋友吃个大餐,然后通宵唱歌是例行项目。假期一般会在家熬夜打游戏,白天睡觉”。杨旭说,每次假期结束后第一天上班,他都会感觉很不适应。“身体反而更疲惫,坐在工位上总是犯困”。

在杭州读大学的方慧对记者说,每次放假,她总是跳不出越放假越累、越休息越焦虑的怪圈。“过年放寒假,一般都在忙着走亲戚、同学聚会,然后就是刷电视剧。假期结束时感觉虚度了光阴,开学后不想上课,不想看书”。

调查显示,89.6%的受访者出现过节后综合征。其中,19.0%的受访者每次假期结束都会出现,38.7%的受访者经常出现,31.9%的受访者偶尔出现。

进一步调查发现,精力难以集中(62.0%)是节后综合征中最普遍的现象,其次是提不起精神(55.5%)。其他还包括:肠胃不适(35.8%)、嗜睡(26.4%)、没有力气(25.9%)、焦虑失落(25.1%)、失眠(21.9%)和厌食(8.3%)等。

“我放假前曾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休息好、过充实,最后却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度过,假期结束后被节后综合征折磨。”杨旭感叹道。

为什么人们会出现节后综合征?调查显示,假期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60.9%),以及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56.4%)被受访者视为两大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假期太兴奋,安排太满(47.9%),平时太累太忙,假期又太松弛(43.9%),假期饮酒抽烟过度(26.6%)和旅途太劳累(19.5%)等。

家住山西太原的王萍假期经常和家人出门旅游。“出门旅游真是受罪,人多、路堵、拖家带口,有时还水土不服。假期就那么几天,难有静下来好好休息的时间,基本都在走路。回来上班感觉特别累,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王萍觉得,这是最“耗电”的度假方式,可是好不容易放个假,不出门太可惜。

杨旭抱怨,平时工作太忙,让自己已经忘记了如何享受空闲和平静。“一个人休假要想办法消磨时间,一群人玩又总是很吵闹。工作日和假期,不是高度兴奋就是彻底瘫痪,而且往往是突然切换”。

58.8%受访者建议人们假期少熬夜或不熬夜

调查显示,假期结束后,仅8.7%的受访者能马上调整好自己,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41.5%的受访者需要1~2天调整,32.3%的受访者需要3~4天,9.5%的受访者需要5~6天,4.7%的受访者需要一周及以上。

在杨旭看来,突然放松又突然紧张的状态对上班族损害最大。“回来上班一堆工作,不但身体累,心里还特委屈。尤其我做设计,状态转不过来,没有创意,刚上班的几天盯着电脑发呆,工作没进度自己也着急,可是没办法”。

如何预防节后综合征?调查中,58.8%的受访者建议人们假期少熬夜或不熬夜,53.1%的受访者建议假期节制饮食,47.3%的受访者提醒假期玩乐要克制,46.0%的受访者认为假期结束前一两天就开始调整是好办法。其他建议还包括:听舒缓的音乐、读书、按摩(33.9%),及时补充睡眠(33.9%),及时清理肠胃(24.1%),避开出行高峰(12.9%)等。

杨旭认为,节后综合征不能只靠补救。“虽然假期不像工作日那么忙,但也不能彻底‘瘫’着过”。2017年春节,杨旭和几个好友约定不熬夜,少喝酒,回来后还要互相报体重。“希望放假前,用人单位也能早点安排好工作进度,不要都挤到最后一周,更不要临时安排任务。另外就是管理人性化一点,不要让员工工作日过度透支”。

王萍希望单位能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和错峰休假。“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尤其是天天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有个假期能换换节奏和环境很有必要。为了让大家放松地休假,真正利用假期充个电,首先放假时间安排要合理”。

调查中,88.1%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呼吁人们科学过假期。

方慧认为,放假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然后才是吃喝玩乐,持续“嗨”的度假方式应该改改了。“假期保持适度紧张,坚持做一些日常做的事,反而能休息得更好。假期结束后,也能更快地适应新节奏”。(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