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立业恒立学习之志 寻经问道当以智者为伍
??人大高研班学习小结 神木中学贺昌荣
随着中国特色*事业进入*,教育事业也有了新的使命和任务,*的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新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按照的要求,培养“四有”好老师,抓住“师德学养”这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如何唤醒*下教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如何把*的种子首先植根于师者的心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应神木市委人才办和神木中学的要求,特开办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领航者――神木中学教师综合素养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旨在提高神木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为神木市人才培训工作探索新路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神木中学教师综合素养能力提升高研班学员合影
2018年1月25日至1月31日,为期8天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领航者――神木中学教师综合素养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办。神木中学113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班学习培训并顺利结业。研修班课程内容丰富,采取理论讲座和现场参观交流两种方式进行授课。邀请了来自北大、北师大、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华东师大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顶尖中学的校长、教师进行授课和指导。
1月25日上午的开班仪式由带班班主任颜鹏老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的领导致开班辞,神木中学教学校长白涛做了开班动员讲话。“一带一路”著名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做了《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专题报告。王老师的报告说理高屋建瓴,论证广博丰富,娓娓道来显使者气质,纵横捭阖彰大家风范。他的报告让老师们深切体会了“厉害了,我的国”的大国自信,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生动点拨和有效动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中心领导致开班辞 神木中学教学校长白涛作开班动员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作 《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专题报告
1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博士做了题为《超越因材施教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主题报告。他的报告从大量“种瓜得豆”的案例入手,质疑了传统“因材施教”原则的现实可能性;接着从个体成长目标不断变换的事实出发,指出人们在定位学生之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悬?判断”现象,由此提出对“泰勒原理”(目标模式)的修正建议,即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中加入学生的成长目标;最后,在对中外教育史的回顾中提出超越因材施教的10条主张,即:相信学生、不去判断、师生平等、“挑战”教学、“宽容”教学、“生成”教学、自我学习、超越老师、追求名师等。卢老师最发人深省的提醒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而不是替学生设计成才的具体路径”。
1月26日上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导李建华教授做了《领袖素质与培养――系统思想与创新能力》主题报告,李教授的报告,入则精准深刻,出则丰富生动,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百姓日常,实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的范本,他步步为营的分析,锵锵切切的叙述,非常值得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1月26日下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聘专家,陶礼光老师做了《做课程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专题讲座。陶老师的讲座没有艰涩高深的理论,从始至终都是减轻师生负担和提高教学成绩的行动指南。他用实实在在的操作要领式的方法和步骤回答了“一堂课怎么上?”、“从学校层面一天该怎么安排?”、“教室怎么布置?”等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满满的干货,完全可以照单全收、操作执行;让我们更加感动的还有首都教育同仁们精打细算、细致入微做教育的精神和态度。
1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杨虎博士,做了《国学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提升》专题报告。这既是一堂国学知识普及课,又是一场国学经典故事会,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道场。听杨老师的课堪称是一场人文素养的深刻修行。杨老师对当下语文课、英语课、思想品德课乃至整个素质教育的深度反思以及家庭教育应注重健身、旅游、读书的建议,都具有指点迷津的意义。
1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导,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金正昆教授做了《教师素养与礼仪》专题讲座,金教授的课有料,有趣,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见识论证了“眼界决定境界,气度决定高度”的道理,他以海明威的名言“优于别人并非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提醒人们“做人的最高水平是懂得顺势而为”。讲座中金教授给出了做教师的三条底线(不罔议党和政府大政方针,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和同事,不对学生进行人身侮辱)和做好老师的三个技巧(会讲故事,以例服人;能讲警句、箴言;适可而止,不拖堂)。金教授的报告中穿插着大量的礼仪规范迷津指要,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了“礼是跨文化交往的艺术”这一基本观点,强调了礼仪交往中“知同明异”的重要性。他的报告最后落脚于“三个面向”的素养提升,可谓意味深长,一堂课下来,我们收获的不止是礼仪规范的要义,更有“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
1月28日上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曹培杰博士做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转型》专题讲座。首先,曹博士在“到底什么才是一堂好课?”的追问中,列举了“双基”目标成就了“黄冈模式”、“三维”目标造就了“洋思模式”等事实,进而指出:随着教育目标的转型和核心素养的提出,好课的标准必然要调整和重估,启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大胆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接着,曹博士围绕“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一是关注人的整体实现,二是强调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三是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最后,曹博士结合大量实例给我们勾勒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未来课堂”的美好愿景:1、面向真实的情景(回归生活)。2、跨学科整合(主题项目研究课程、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3、更加强调数字的力量。4、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研学旅行等)。
1月28日下午,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和BIT全球未来教室,听取了华东师大博士后科研站导师侯著久教授的《未来学校设计与发展实践》专题报告,领略了STEAM课程的独特魅力和美好前景。
1月29日全天,北师大教育学部成刚博士做了《基于学习型组织视角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主题报告。成博士首先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对大数据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了当前学生发展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1、身体素质下降。2、不良社会行为增多。3、认知障碍。4、重智商,轻情商。接着用“冰山理论”,从标准答案式应试教学、传统经验型教育、控制型学校管理等方面揭示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关于教育问题,成博士给了我们非常科学和专业化的指导,比如:他以心理学视角提醒老师们,应设法激发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克服人的组织惯性和惰性;他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和“学习金字塔模型”分析中,得出“学习过程中刺激越强烈、越丰富,效果越好”的结论,指出学生互教的科学依据;他从学习效率的变化曲线分析中,指出少讲多练、微课教学的好处;他在人类发展投资回报曲线分析中,指出亲子教育和早教的极端重要性。在他的专业化分析中,我们还明白了“教育不仅是艺术,更是科学”的道理,并且由此断言,只有把教育植根于科学之上,才能真正走出教育困境,迎来教育的春天,靠习惯和经验办学是没有未来的。最后,成博士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学习或教育的游戏化,因材施教在线互动,翻转课堂和教学,高度弹性和个性化)以及教育政策改革(考招制度改革)对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论证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要求。他认为只要选对理论、找准方法,就可以顺应时代、成功转型。成博士推荐的理论是:“学习型组织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今时代的竞争最终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就是创造力。其基本内容是:1、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搞好团队学习。5、运用系统思考。他推荐的方法是进行“五项修炼”,这里他重点讲述了第二项修炼,即“改善心智模式”:1、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2、学会有效地表述自己的想法。3、学会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成博士指出,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就是很好的“改善心智模式”修炼,他提出的“教学反思五步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我曾做过些什么? 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过些什么?三是我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四是别人曾给过我什么建议?五是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1月30日上午,成刚博士又做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 专题讲座。他从教育效率的现实表现入手,剖析了当前教育有投入、产出无效(知识性失业)的问题,指出学校教育只注重和关注教育的直接产出(毕业生)而忽视甚至无视教育的间接产出(合格的劳动力)是教育失效的主要原因,他用“屠龙术”来比喻当下中国教育与现实社会需要的严重脱节。他借用《科尔曼报告》的研究方法和部分结果,对教育生产函数中几个重要变量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中,家庭环境和学习同伴名列前茅,而老师因为没有做对、做好故成为无关紧要的因素。研究还表明: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种方案中,学生教学生最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次之,增加教学时间收效最低。成博士认为,数学是不需要时间而需要开窍的学科,所以数学补课是徒劳的,而语文课才是真正需要时间浸润的教学。在对“十种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比较研究后,成博士认为“爱心”和“耐心”才是老师成功的制胜法宝。在谈到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时,成博士罗列了传统教师角色的几种倾向性弊端,一是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和需要;二是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忽视教师的育人作用;三是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忽视了师生平等;四是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关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成博士清晰地勾画了教师成长的一般轨迹:从初入职教师到经验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在悄然地变化之中,即原理知识权重渐小,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权重渐高。所以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感慨。他引用日本教育家本田荣义的观点“教师是以人格决定胜负的职业”,强调人格塑造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最后,成博士寄希望于教师建立起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的行为机制,并在 “自传反思”、“从学生的眼睛看问题”、“同事的感觉、经历与观点”、“与文献对话”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和超越。
1月30日下午,参观了高中教育领军名校人大附中,听取了人大附中翟小宁校长的《教育创新改革与人才培养经验》的报告,翟校长主要从课程和课堂两个方面谈了学校教育创新改革实践,围绕“好的教育=好的教师+好的师生关系”谈了学校的管理经验,最后在分享自己的专著《美德的种子》中阐释了学校“崇德向善,增智生慧”的育人理念。
1月31人上午,首先,听取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材处原处长李水平博士的《新考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报告。李博士的报告构架宏大,思路清晰,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考招制度改革的背景,回答了为什么改的问题;二是关于考招制度改革的内容,回答了怎么改的问题;三是新考招制度的课改路径,回答了怎样面对新考招制度下的教学管理问题。本场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权威地、精准地解读了有关政策,澄清了考招制度的一些误读和曲解,可以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最后,举行了简短的结业典礼,白涛副校长做了总结讲话,学员代表陈海霞做了学习体会发言,带班班主任颜鹏向优秀学员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结业证书。
本次高研班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得益于市委人才办的鼎力支持,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参加培训的神木中学全体学员非常珍惜和发自内心的感谢组织上安排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提高机会。通过学习,老师们的理论修养、职业境界、专业素养、认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培训,老师们的视野得以开阔,境界得到提升,观念得到改变,投身教育的信念更加坚定了,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更加增强了,为国育才的信心更足了,教书育人的本领更加提高了。老师们一致表示,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投身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把培训所得应用的课堂教学和教育工作中,争取以优质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以优异的教学业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领导的关怀和百姓的重托。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
时间:2024-06-08 08:35:12甘肃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时间:2024-06-08 08:32:53武汉城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时间:2024-06-08 08:30:02内蒙古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56西藏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03青海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