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啃老:你怎么看?
结婚买房,交首付,我们支持了30万元;生孩子,月嫂的工资5000多元,我们给的;孙女上幼儿园,入园赞助费4万元,我们给的。啃老成为中国家庭的常见现象,而“禁啃老”立法引来热议:有人觉得立法禁啃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老人的权益,但也有老年人主动要求“被啃老”,他们认为想一点都不“啃老”很难,网友表示:现在有几个年轻夫妇不是靠老人资助买的房?
“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
继江苏省、山东省等地之后,杭州市也将通过地方立法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而这次和以往一样引起广泛关注,质疑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赞成的人表示,“啃老”虽属家庭内部问题,一直以来是民不告、法不究,但老年人有了这项权利,会对“啃老族”产生更强的震慑力。反对的人则认为,是否资助子女老年人本来就有决定权,立法实属“多此一举”。政府应该从社会保障机制和关心关怀上下功夫,扶持和引导那些暂时不能自立的社会群体,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对老人的生活依靠和经济依赖,通过一纸条例强行介入最后可能吃力不讨好。
但也有部分律师和学者认为并非多此一举。他们认为,之所以会产生“啃老族”,既有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吃苦等主观原因,也有就业、住房等社会压力过大造成的影响,赋予老年人对“啃老”说不的权利之后,会不会行使这一权利,大部分老年人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良好判断的。
立法禁啃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老人的权益
老年人主动要求“被啃老”
对于条例中“老人有权拒绝子女资助要求”的说法,似乎也隐含着制定者对年迈父母“被啃老”的恻隐之心。一项随机的抽样调查显示,不少老年家长表示自己是心甘情愿甚至主动要求“被啃老”的。
在受访的老人中,大部分表示乐意为子女投资购房。其中有已经为孩子支付首付或正在看房的,也有为孩子积极支持装修费用的。还有两位经济方面不太富裕的父母称,因无力为子女提供物质帮助反而感到歉疚。甚至有一位家长称自己孩子不愿被父母资助而考虑租房,但受到了她和老伴的一致反对。
由此可见,很多父母群体是支持“啃老”的积极参与者,并非是“被啃老”的消极受害者。
想一点都不“啃老”很难
除了溺爱型的“襁褓青年”和幻想乌托邦的“家里蹲”,社会中占较大比例的“啃老一族”更多的是有正常工作、按时领薪水的年轻一族。为何这些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反倒需求家中老人的经济资助?涌入大城市,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成为主要原因。
“孩子们都上班有工资,但是现在什么东西都贵,如果在老家生活的话还可以。但是孩子们愿意来北京,我们不能给孩子扯后腿,趁着现在还有能力,帮帮他们也是应该的。”接受采访的老人说,“我们就这一个独生子,他愿意来北京我们肯定是支持的。但是北京生活成本太高了,靠他自己打拼太难了。”
时下,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压力无疑大大增加了年轻人的生存成本,当成本高到一代人已经不能够独立承担的时候,也就出现了“啃老”,即两代人共同分摊城市化成本。
其实,当地法律本无打算一刀切地禁止或者根除“啃老”,只是在将生活中现有的公序良俗更为直观、更为明确地以法律形式记录下来。成年子女和父母本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在没有经过父母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父母财产这本是无权处分的侵权行为,这就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同时,成年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父母没有给“好手好脚”的成年子女提供经济资助的义务,这本是最基本的常识和法理。
严格说来,立法“禁啃老”禁止的只是对老人财产进行侵占的恶意行为以及强行要求“啃老”的无理要求,初衷更在于保护老人的独立财产权益,营造尊重老人、责任独立的社会氛围。
至于老人出于同情或者亲情,主动给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当地法律也并未禁止,相反,对老人的财产独立支配权再度重申,更加能够体现出,老人给子女提供帮助是超越了法定义务的奉献行为,子女应该为之感恩,而非陷入理所应当的麻木。
主动“啃老”是教育的失败
今年29岁的徐青(化名)大学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啃老,还将一名女网友带回家长期同居。面对父母劝说,他称父母有义务养自己。最近,徐青的父母徐先生和朱女士将儿子诉至北京市海淀法院,强制将独生子赶出了家门。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徐青这样身体健康的成年人,父母已经没有抚养义务了。不过,父母诉诸法律将啃老孩子赶出家门很罕见。有人称,这具有破冰意义。诚然,这样的司法判例,对后来啃老者有警示意义,但是能狠下心来这么做的父母有几个?
法律不过是最后的救济手段,赶走了啃老孩子,看似胜利了,亲情却丢失了。其实,在此事件中,即使能赶走孩子也赶不走失败的教育:徐青是独生子,父母对其百般疼爱,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导致徐青从小就好吃懒做。
用法律禁啃老不过是治标,通过好的教育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才是治本之策。
禁“啃老”立法有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啃老”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且“啃老族”呈现高龄化趋势。有报道称,“啃老”引起的家庭纠纷大约占整个家庭纠纷的四分之一。可见,并非所有老龄人都乐意、都能承受“啃老”之重。有学者将“啃老”上升为“代际剥削”,虽然从亲情的角度难获认同,却也揭露出某些子女的贪婪。
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亲代抚养子代,子代赡养亲代。为人子女,成年不仅意味着生理的成熟,也要求其在心理上相应的成熟起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人子女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尽快独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报答,成年之后还在“啃老”,还奢谈什么对社会做贡献?
因此,山东等省以立法的方式禁止年轻人“啃老”,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鼓励和促进年轻人自强自立,尊老孝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禁止“啃老”,入法更要入心。相关部门应该从社会保障机制和关心关怀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赡养老人的社会氛围。同时,扶持和引导那些暂时不能够自力更生的成年子女,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啃老”状态。
逾八成健康老人不愿与子女同住
“健康自理老人,超过八成不喜欢与子女同住,而年纪老迈、自理能力减弱的老人,则绝大多数不愿入住养老院,期望与子女同住,得到照料。”该项调查的负责人介绍称。
“即使没有婆媳关系这难题,我也不想与儿子儿媳同住,省得变成他们的免费仆人。”61岁的蒋阿姨是社区艺术团的团长,身材匀称,精神饱满,打扮入时,乍看不过40出头。蒋阿姨每天都有精彩节目,去老年大学学电脑、书法,在社区教跳舞,参加社区合唱团,和农友旧同事爬白云山……手机上的时间表周一到周五排得满满当当,“星期六日一定空出来,与家人团聚。”她认为,退休了,就要尽情享受晚年生活,“活出我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孩子、丈夫,不是上灶台就是洗衣裳,劳劳碌碌。”
调查中,不少受访长者和蒋阿姨持相似的观点。有老人表示,不与子女同住,除了避免代际矛盾,还期望子女更加独立。
而年纪老迈自理能力较弱的老人,他们则很渴望与子女同住,不想入住养老院。“他们最担忧的是入住养老院,带来更多家庭开销,给子女造成压力。”
调查负责人分析,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的另一原因是担心子女变相遗弃,“送进养老院就更加不管不顾了”。
立法禁啃老:你怎么看?
超八成受访老人曾资助子女买房
近日,杭州市拟立法禁止“啃老”的新闻引起社会热议,有机构就面向300名60岁以上的广州长者展开生活习惯调查。该调查发现,竟有约两成的80后子女曾经啃老。
“既当房奴,又当孩奴,一直都是‘月光族’,不来啃老,已经是我们的幸运了,还怎会伸手(向孩子)要‘家用’。”68岁陆老伯的这一番话,道出了不少长者的心声,多数长者表示,养老靠自己,如今消费指数高,不敢多指望儿女。
调查显示,300名受访者中,约半数长者的子女为“80后”,基本是独生子女,这些“80后”子女超五成从不交“家用”,约近两成曾经啃老。陆老伯的儿子是一家外资公司职员,其妻子是一名事业单位员工,两人月收入加起来有12000多元,陆先生在记者面前算出一份每月家庭开销账单:房贷近5000元;汽车保管、保养费2200元;儿子的托费2500元;水、电、煤气费及物业管理费约为1000多元。“你看看,还未算伙食费和儿子上艺术班的费用呢,已将近11000元了。”陆先生称,每月过得紧巴巴,基本没有盈余,难以给父母“家用”,只会在重大节日给父母、岳父母“派利是”略表孝心。
“结婚买房,交首付,我们支持了30万元;生孩子,月嫂的工资5000多元,我们给的;孙女上幼儿园,入园赞助费4万元,我们给的。”63岁的李阿姨说。问起女儿、女婿平时有没有给点家用,她反而点着指头算出了一笔女儿、女婿的“啃老”账。
李阿姨说,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结婚,生下女儿的时候,两夫妻都还是工人,工资都是40多元,“八九十元,一半交了‘家用’,剩下一半过日子。”
“苦日子,我们过怕了,希望孩子都能过得好点。”调查中,不少长者表达类似的想法。超八成受访长者在子女购买房产时给予了资金支持,少则十万八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
时间:2024-06-08 08:35:12甘肃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时间:2024-06-08 08:32:53武汉城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时间:2024-06-08 08:30:02内蒙古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56西藏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03青海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