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数据相关 > 正文

固原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12 03:14:55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2018固原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还未公布,以下是现编整理的2017固原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请参考!

2017年,全市上下以*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对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任务”和自治区“三大战略”、“五个扎实推进”,作出的打好“六场硬仗”、建设“四个示范市”固原回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攻艰克难,确保了全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动力增强、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0.09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低于全区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0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4.0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4.99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0亿元,增长9.4%;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8亿元,可比增长20.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4亿元,增长8.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8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9元,增长11.2%。其中,二产、规上工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项指标增幅居全区五市第一。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20.5:25.5:54调整为2017年19:27:5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11%、32.5%和56.6%,分别拉动增长0.83、2.47和4.3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增长加快,质量效益有所提升

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1.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2%。农业产业调优提质。农作物播种面积588.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24.5万亩(夏粮74.5万亩、秋粮350万亩),粮食总产78万吨,较上年增长4.6%。种植作物中经济作物124.3万亩、饲草作物40万亩、马铃薯178万亩、冷凉蔬菜61万亩(新增2.8万亩),小杂粮57.6万亩,马铃薯实现产值20亿元,冷凉蔬菜实现产值28亿元。林业产业稳步推进。全年育苗3.44万亩,苗木销售总量达到2.53亿株,销售收入6.7亿元。种植以红梅杏为主的特色经济林6.6万亩,林下种植面积达5.54万亩,林下养殖88.3万只(箱)(其中林下养鸡83万只,养蜂3.7万箱,特种养殖1.6万只),完成林业总产值5亿元。草畜产业提质增效。肉牛饲养量111万头(出栏46万头),肉羊240万只(出栏119万只),生猪饲养量78.2万口(出栏38万口),家禽饲养量582万只(出栏19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8%、3.5%、1.6%和4.8%,实现牧业产值29.86亿元,同比增长10.1%,草畜产业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元。

(三)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增效降本成效显现

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效益提升势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02亿元,可比增长9.3%,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可比增长13.5%,比全区高4.9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保持二位数增长速度,并连续6个月保持五市增速第一;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可比增长5.1%。一是大中型企业拉动明显。大中型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主力军,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7.9%,可比增长25.9%,为全市工业经济回升企稳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工业各行业总体增势。采矿业可比增长22.9%,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及供应业可比增长14.3%,制造业可比增长6.1%,总体运行持续向好。三是县区规上工业回升良好。原州区、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增速分别为16.5%、20.5%、7.8%、-5.8%、16.6%,分别同比上升13.4、24.6、2.9、-9.4、1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强劲上升。

从企业效益看,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不含六盘山热电厂)实现利润总额(盈亏相抵后)7.6亿元,同比增长2.86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52.6%。一是相关部门帮助协调用电大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3.7亿度,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867万元。二是为88户企业发放“助保贷”、工业担保贷款2.27亿元,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减少11.2天,账款回收速度加快,流动资金周期缩短。

(四)服务业稳定较快增长,新业态拉动效应初显

201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4.99亿元,同比增长8%,比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速分别高出0.4和3.8个百分点。服务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47%。主要领域稳中有进,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分别增长24.5%、10.8%和17.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幅回落2.3个百分点。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远程教育、智慧社区等新的服务模式快速发展,拓展了消费渠道。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92.7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3.61亿元,旅游社会收入30.8亿元,分别增长22.11%、23.7%和24.49%。

(五)固定资产投资趋缓,民生投入持续加大

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87亿元,同比增长11.5%,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从产业看,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9.44亿元,下降39.9%,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为14.9%,下拉投资1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势,完成投资200.02亿元,增长67.3%,较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占地方投资比重75.7%,投资贡献率149.1%,拉动地方投资增长38.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地方投资的主力军。从区域看,四县一区呈“四快”“一降”的态势,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原州区分别完成投资82.04亿元、62.55亿元、56.12亿元、67.47亿元、171.7亿元,增速分别为15.2%、17.5%、15.1%、13.3%和6.2%。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4亿元,同比增长8.32%。其中,反映各项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投入的“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5.16%。完成自治区民生计划和固原市7项13件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五)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9%,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全面上涨:食品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医疗保健类上涨4.0%,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9%。

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从增速看,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1.10亿元,同比增长9.4%,与全区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呈高位运行姿态。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8.24亿元,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85亿元,增长5.7%,回落4.1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全年批发业16.92亿元,增长16.11%,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8%;商品零售28.89亿元,增长3.3%,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29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6%。

(六)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金融存贷稳健运行

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8亿元,可比增长20.7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9.17亿元,同比减少7.79%,非税收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37.87%)。一是由于国家实行“营改增”分税制改革和小微企业减税让利等财税优惠政策,影响地方税收减少,非税收入占比上升,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质量下降。二是部分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一些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编制不严谨、管理中缺乏绩效意识,项目进展缓慢,资金支付率低,导致财政支出进度慢,部门存量资金数额较大。三是政府债务管控压力增大。全年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共17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88.47亿元、地方政府债券0.45亿元、专项建设基金6.21亿元、海绵城市PPP项目应付费71.64亿元,各类工程及采购欠款3.29亿元。

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3.28亿元,比年初增加67.83亿元,增长14.56%。其中,住户存款259.79亿元,同比增长20.24%,比年初新增43.7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95.69亿元,同比增长23.55%,比年初新增18.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3.22亿元,新增贷款120.13亿元,比年初增长37.17%。由于投资的强劲拉动和工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力不断增强,资金流动更为活跃,银行的贷款意愿增强,存贷比达83.11%,同比上升13.75%,为近年来最高值。

(七)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8元,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排五市第四位,增速比GDP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9元,增长11.2%,增速位居全区五市首位。高于全区2.2个百分点,增速比GDP快3.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7,较去年同期下降0.07,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一是产业扶贫初见成效,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稳步提升,2017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增长9.6%,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二是农村政策性红利进一步释放,转移性收入增势强劲,2017年农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16.9%,增速远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速5.7个百分点,同比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三是劳务培训力度增大,劳动力转移就业效益凸显,工资性收入稳步提升,2017年农民人均转移就业收入3759.1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3.8%,同比增加343.8元,增长10.1%。

就业状况好于预期,失业率稳中有降。201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8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控制在4.0%目标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5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61.38亿元,转移就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19151元。从转移就业人数和收入看,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同比增加4387人,增长1.39%;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加6.87亿元,增长12.6%;转移就业人员人均收入19151元,同比增加1907元,增长11%。从转移就业人员去向看,区内190412人,同比减少6700人,下降3.4%,主要分布在重点工程、季节性用工、设施农业、自主创业等领域;区外就业人员130082人,同比增加11087人,增长9.32%,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京津地区、福建、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地区。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227193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70.89%,同比减少2206人,下降1%;高中(中职)73665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22.98%,同比增加2589人,增长3.6%;大专(高职)及以上的19636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6.13%,同比增加4004人,增长25.61%,转移就业人员劳动力素质逐渐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2017年全市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韧劲。但也要看到,全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总量仍然较小。2017年,我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增速低位运行,比上年度略有回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比上年增加29.61亿元,但经济总量较小,财政收入少仍旧是最大、最根本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排全区第五,比排名第四的中卫市少100亿元,甚至低于兴庆区(510亿)、灵武市(465亿元)和西夏区(330亿元)。

(二)农业基础仍不牢固。一是由于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农产品价格总水平下跌,部分产品跌幅较大,造成农民粮食增产却不增收。此外,鸡蛋价格的波动震荡,影响了农民种粮、养殖的积极性。二是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务工收入提高,直接推高了农业用工成本,与此同时农机作业、农资价格也水涨船高。三是特色农业特而不强,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没有凸显出来,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尚未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0%。设施农业科技保障水平低,品种单一,产品层次低。

(三)工业提速动力不足。一是规上企业数量少,结构性问题突出,全市规上重工业比重高达90.2%,完成增加值17.4亿元。煤电产业多年来始终占全市工业半壁江山,倚重偏能格局一时难以改变。二是新建工业项目较少,无新的增长点,总体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后劲不强。三是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均为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低,抗风险能力弱,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受环保政策影响,部分企业关停,数量上呈萎缩趋势,效益上呈下滑趋势。

(四)服务业经济发展缓慢。一是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体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业态都处于培育期,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出来;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产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旅游供需矛盾突出、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融资困难等现实问题。二是服务企业经营水平较低。经营主体互相之间合作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服务手段滞后,影响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三是人口少、收入低、消费弱,制约服务业发展。固原市常住人口122万,城镇人口约36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7%和63.9%。因城市人口数量少、经济总量小、需求和消费总量均不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五)投资增长形势严峻。一是从项目完成情况看,大项目不大、小项目不多、新项目推进缓慢,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力严重不足。二是从产业类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较上年减少1.3%,第二产业投资较上年减少39.9%,投资呈负增长,带动能力有限。三是厅局投资持续弱化。全年完成厅局投资76.04亿元,较上年减少21.46亿,回落2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为17.3%,下拉全社会投资5.4个百分点,投资来源的结构性变化较为明显,厅局投资的持续弱化使得地方投资压力进一步加大。四是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受经济下行压力、产业调整、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完成187.5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整体呈现回落态势。五是全市有效库存资金835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库存支撑明显不足,压力加大。六是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少。受地域环境、自然条件所限,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逐渐加大,签约项目较多、落地项目少,协议资金大、到位资金少,社会投资撬动作用不够明显。

(六)居民收入增收难度增大。一是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得益于各项社保标准提高和扶贫投入增加。随着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负担加重,持续出台普惠性惠民政策的难度加大。如果没有新的普惠性政策出台,已有惠民政策标准没有较大提升的话,难以支撑居民转移净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城镇居民收入73%依靠工资性收入,政策性增资空间有限、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经济下行期企业的效益有所下滑,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速减慢。三是受网购因素影响,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城镇个体经营户门店经营困难,经营性收入减少,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煤炭、电力等行业去产能压力较大,部分产能过剩及僵尸企业实行兼并改组,员工收入持平或下降,影响相关人员收入增长。

三、201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预测

2018年,全球经济将开启新一轮复苏和增长周期,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全区“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六场硬仗”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精准脱贫不断深入,乡村振兴战略付诸实施,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基于以上因素,2018年一季度固原经济将延续稳中有进态势。预计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增长10%,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2%;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保持2%以内。

四、对策建议

(一)巩固提升,以新促优,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一要稳定粮食生产。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农田红线,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要引导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改善水利条件,通过连片经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二要打造农产品品牌。要立足于农业大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际,尽快找准与产品品质相匹配的整体区域品牌形象,提高全市农产品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同度,推动全市农产品走出去、开拓高端市场、提升农业效益。三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

(二)以稳促进,以进提质,着力增强工业竞争力。一要升级传统行业。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改造产业链和产品结构,提高传统工业质量,增强竞争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营销、财务、风险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指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要清理停产企业。建议开展停产企业服务年活动,做好摸底排查,根据情况分类施策。对于有复产希望的,帮助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尽快复产;没有复产希望的,尤其是疑似僵尸企业,要通过企业兼并、破产清算,加快清除进度。三要积极培育新动能。围绕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兴行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培育计划,切实改善企业生存环境,最大幅度减免税费,在政策制定时予以倾斜,加快壮大企业规模,着力提高投资的实效性。

(三)拓展环境,培育引导,着力促进服务业新突破。一要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服务业信用管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定和实施服务业标准,降低服务产品和服务行为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时,加强服务业队伍的人才培养,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二要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通过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最佳的空间形态和载体,要依托城市快捷的交通、通讯通信和金融以及多种社会服务网络,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辐射效应,并以此带动相邻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多赢格局。三要全面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实施“双融”计划及“精品景区提升”工程,加快旅游环线建设,推动旅游与农业、生态、文化体育、新生活等业态深度融合,带动一二三产融合贯通。四要积极培育新业态。重点实施“消费回流”“引金入固”“信息融合发展”三大计划,探索运用新经济模式,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项目,加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提高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五要大力发展幸福产业。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把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放在服务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幸福产业投资力度,通过放开相关领域服务市场、丰富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知名服务品牌,扩大有效服务供给,做大、做强、做精、做好幸福产业,让幸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精准施策,激发动力,着力提高投资的实效性。一要加大项目储备。积极对接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造业项目,推动全市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二要注重投资效益。相关部门要重点盯紧重点项目,加大对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带动就业和纳税等的考核力度,提高项目的投入效益。三要升级投资层次。在工业方面,要通过政策约束,压减高耗能行业投资,积极引导资金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倾斜;服务业方面,在继续稳定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旅游、现代物流、金融、商贸、会展、信息咨询等行业的投资力度,切实升级全市投资层次。

(五)狠抓关键,挖掘潜力,着力稳定消费市场。一要引导大型企业多元化发展。建议大型超市、商场等服务企业吸收学习先进网络经验,树立“抓大不放小”的经营理念,尽快完善网络销售平台,加大团购、促销力度,提高网络销售、送货、售后等服务,促进本地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发展。二要挖掘新兴消费潜力。以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契机,优化城市商业发展环境,提升传统商业竞争力;强化绿色消费的补贴政策,重视水质净化器、PM2.5过滤器等产品的推广,培育环保节能产品消费热点。三要引导政策释放消费活力。随着旅游环线的加快推进实施,交通运输、全域旅游、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消费将会相继发力,要在既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相关产业消费潜力。加强与周边地市的合作,加强景区宣传,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活力。

(六)围绕重点,强化服务,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力度。一是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定位招商。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开展产业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对重点产业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及关联产业招商的新突破。二是围绕重点区域和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围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市场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知名企业,将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重点招商区域,积极在这些地区开展定向招商和举办推介活动。三是围绕技术人才引技引智。加强与一流大学、顶尖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进一步简化引进人才审批程序,鼓励企业聘用高科技人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