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数据相关 > 正文

荆州目前到底是几线城市(城市排名)

更新时间:2023-08-15 15:06:00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荆州目前是三线城市,地处湖北之中、中部之中,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

荆州目前到底是几线城市(城市排名)

一、荆州是几线城市

三线城市(共70个)

台州、海口、乌鲁木齐、洛阳、廊坊、汕头、湖州、咸阳、盐城、济宁、呼和浩特、扬州、赣州、阜阳、唐山、镇江、邯郸、银川、南阳、桂林、泰州、遵义、江门、揭阳、芜湖、商丘、连云港、新乡、淮安、淄博、绵阳、菏泽、漳州、周口、沧州、信阳、衡阳、湛江、三亚、上饶、邢台、莆田、柳州、宿迁、九江、襄阳、驻马店、宜昌、岳阳、肇庆、滁州、威海、德州、泰安、安阳、荆州、运城、安庆、潮州、清远、开封、宿州、株洲、蚌埠、许昌、宁德、六安、宜春、聊城、渭南

二、荆州市简介

荆州地处湖北之中、中部之中,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3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荆州高新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重要港口城市。

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荆州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27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之城”。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荆州吟诗作赋,也是实至名归的“诗词之市”。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成为华人崇拜的“武圣”“财神”。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清廉高洁,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九八抗洪精神,以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中荆州人民展示的“大义大爱”精神,都成为荆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征。

荆州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湖广熟,天下足”。荆州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是中国南方的“黑土地”,被誉为中国粮仓。粮食年产90亿斤,淡水产品、油菜籽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市州之首,被誉为“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全市形成了优质粮棉油、瓜果菜、畜禽、水产、林纸等七大加工产业体系,拥有白云边、小胡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高新区是全国第三家、湖北首家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纪南文旅区是以文化旅游为主的功能区,区内华强方特园、园博园相继开园,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成功引爆了荆州文化旅游市场。荆州科教资源丰富,是湖北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科研院所300多家,高等院校9所,院士专家工作站50个。

三、荆州最近新闻

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市仍将以高温晴热少雨天气为主,土壤墒情严重,旱情将快速蔓延加剧,加之长江水位持续偏低,抗旱形势日趋严峻。8月14日上午10 时,我市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7 月下旬以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我市持续晴热高温少雨,旱情迅速发展,江陵、松滋、公安等7个县(市、区)已有60个乡镇、21.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按照及时预警、响应前置、高效联动的要求,根据《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经研究,并报市防指分管副指挥长同意,市防办决定于8月14日10时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市防办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思想准备,进一步落实抗旱责任制,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及时会商研判,因地制宜制定抗旱措施。要切实加强上下游、跨区域用水协调,优化配水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全力保障工农业供水需求,坚决打赢抗旱保丰收攻坚战。
全力抗旱保供水
累计灌溉水量超6亿立方米
连日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造成我市出现轻度到中度气象干旱,目前,省水利厅、省防办相继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我市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也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昨日,记者从市水利和湖泊局获悉,旱情发生后,全市迅速调集各类抗旱设备,全力调水抗旱,确保农业稳产增收。截至目前,全市15座沿江干流重点涵闸泵站累计引水提水4.3亿立方米(长江4.02亿立方米,汉江0.28亿立方米),荆南四河沿线各县市区152处泵站累计提水1.33亿立方米,104座水库累计提供灌溉抗旱用水0.73亿立方米。同时,加大引江济汉向长湖补给流量至每秒90立方米。
据了解,入汛以来,我市降水318.9(洪湖)至600.4(松滋)毫米,平均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2成,其中洪湖、监利、石首等地普遍偏少4至5成,从7月下旬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少雨,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同时,受长江上游、洞庭湖上游持续无雨影响,主要江河水位持续偏低,沿江涵闸出现引水困难。全市6座小型水库死水位。受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叠加影响,高温干旱已造成松滋、洪湖、江陵3县市26个乡镇78606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28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99公顷,其中成灾面积325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45万元。
面对旱情,市水利和湖泊局积极与省水利厅、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协调,加大引江济汉向长湖的补给流量到每秒90立方米,同时加大长湖向东荆河的补水流量,缓解了东荆河沿线监利市、洪湖市农业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供水困难。由于长江水位偏低,江陵县观音寺闸、严家台闸不能按设计流量引水,灌区旱情迅速发展,特别是沙市区的观音寺北灌渠断流。市水利和湖泊局积极协调江陵县、沙市区,引导江陵县在自身辖区内农田严重缺水的情况下,采取轮灌的方式积极为沙市区岑河镇供水,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同时,该局积极协调石首市和监利市,确保冯家潭石首灌区、监利灌区平衡供水,化解了群众水事纠纷。
市水利和湖泊局预测旱情仍有可能持续发展,该局将继续加大水源调度,保障大水源安全,加强跨区域的水源调度管理,监督灌区管理单位按照科学的配水原则,确保农村生活供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