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汛期,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流域性大洪水,我省沿淮淮北地区遭受严重内涝,皖南山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6月和9月,部分地区还发生阶段性旱情。在*、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统一指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省防指科学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夺取了抗洪抢险及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雨情、水情
(一)雨情
汛期(5~9月),我省先后出现8次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雨量805毫米,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降雨主要集中在梅汛期,沿淮淮北、大别山区、江淮之间北部降雨量500~600毫米,其中沿淮淮北中东部降雨量600~700毫米。雨情特点:
一是梅汛时间长。我省淮河以南6月19日入梅,比正常年份偏迟3天;7月26日出梅,梅雨期达37天,比常年梅雨期长13天。梅雨量比常年多4成。
二是降雨范围广。梅雨期强降雨在我省淮北和江淮之间摆动,先后发生5次降雨过程。沿淮淮北地区累计降雨量大于600毫米笼罩面积2.1万平方公里,大于500毫米4.12万平方公里,大于400毫米6.24万平方公里。其中降雨大于500毫米笼罩面积都发生在淮河流域,占我省淮河流域面积的62%。
三是降雨强度大。沿淮淮北暴雨日达14天,其中大暴雨日9天,有12个县(市、区)累计降雨大于600毫米,22个县(市、区)大于500毫米,34个县(市、区)大于400毫米。临泉迎仙站6小时降雨367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大。
四是雨量北多南少。汛期平均降雨量淮河以北9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江淮之间76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成;大别山区785毫米、沿江江南721毫米、皖南山区72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3成。
(二)水情
河道 受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最大超警戒幅度0.61~3.52米,润河集以上超过保证水位。支流洪河、颍河、淠河等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洪河部分河段超保证水位。长江干流水位总体偏低,没有发生超警戒水位过程,大通站过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支流滁河、池河、青弋江、西河、秋浦河、青通河、黄湓河等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滁河部分河段超保证水位。
沿淮行蓄洪区 沿淮20个行蓄洪区中,除汤渔湖、方邱湖和潘村洼未达行洪控制水位外,其它17个行蓄洪区超行(蓄)洪控制水位0.12~1.86米,其中洛河洼行洪区最长超行洪水位22天。先后启用蒙洼、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润段、姜唐湖、邱家湖、石姚段、洛河洼和荆山湖9个行蓄洪区,最大蓄滞水量14.75亿立方米。其中蒙洼、姜唐湖、荆山湖3个蓄(行)洪区共蓄水8.4 亿立方米,6个行洪区最大滞洪量6.35亿立方米。
沿淮湖泊 7月上旬受流域降雨和淮河干流高水位共同影响,沿淮主要湖泊最高内水位高于汛期安全蓄水位0.35~3.97米,其中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最高内水位均高于安全蓄水位3米以上。
大中型水库 汛期,佛子岭、沙河集、黄栗树、大房郢4座大型水库和53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占全省大中型水库总数的50%。五河县樵子涧中型水库超汛限2.60米,居有资料记录以来最高。
淮河水情呈如下特点:
一是雨洪同向,分布集中。7月份主降雨带一直笼罩在淮河水系,强降雨带走向与淮河干流走向一致,形成的区间洪水与上游洪水叠加,持续壅高淮河干流水位。
二是洪水叠加,组合恶劣。史河最大流量3150立方米每秒,颍河连续两次洪水最大流量都超过2000立方米每秒,干流与支流洪水叠加,组合恶劣。
三是水位高,洪量大。王家坝最高水位29.59米,与1954年持平;洪峰流量8030立方米每秒,大于1991、2003年。润河集洪峰水位27.82米,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位,超历史最高水位0.07米。润河集至汪集河段水位为有记录以来最高。
四是高水位时间长,顶托作用明显。我省淮河主要站点超警戒水位21~29天。王家坝站超保证水位达44小时,分别比2003年、1954年多32小时、8小时。淮干长时间高水位顶托,沿淮湖泊及西淝河、泥黑河、芡河洼、北淝河等沿淮洼地内水难以及时外排。
(三)旱情
全年共发生两次阶段性干旱。一是6月上中旬,由于降雨严重不足,沿淮淮北地区夏种用水困难;长江持续低水位,沿江圩区提水抗旱。二是9月上中旬,江南东部丘陵区发生夏伏旱,主要在宣城市部分地区。
二、灾情、工情
(一)水旱灾情
洪涝灾害 沿淮淮北地区遭受严重内涝,部分地区重复受涝;皖南山区遭受山洪灾害;皖东部分地区遭遇台风暴雨。全省有90个县(市)、98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819万人,倒塌房屋10万间,因洪水及山地灾害死亡2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61千公顷、成灾1096千公顷、绝收52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水毁损失19亿元。
干旱灾害 全省最大受旱面积314千公顷,其中成灾11千公顷。因旱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0.4亿元,其中粮食减产1.89万吨,经济作物损失0.12亿元。第一次全省作物受旱面积达314千公顷,其中轻旱303千公顷、重旱11千公顷。117千公顷水田缺水、156千公顷旱地缺墒需要提水抗旱和抗旱造墒。6月19日入梅后,旱情陆续得到解除。第二次受旱面积30千公顷,以轻旱为主。9月18日超强台风“韦帕”带来降雨,旱情解除。
水旱灾情同以往大灾年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是总体灾害损失相对减少。洪涝面积分别比1991年、2003年减少374千公顷和351千公顷。
二是涝灾大于洪灾。涝灾面积1236千公顷,洪灾面积325千公顷,涝灾是洪灾的3.8倍。沿淮淮北地区因涝积水村庄达7389个。
三是行蓄洪区转移人员减少。已运用的行洪蓄洪区共转移1.03万人,分别比1991年、2003年少49.3万人和21.2万人。
四是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比2003年减少71亿元。
五是干旱影响程度不大。旱情是阶段性且是局部的,受旱面积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
(三)工情
汛期全省江河堤防共出现险情694处,其中淮河流域509处(干流269处,支流240处),长江流域185处(滁河55处)。除在淮干一般堤、行蓄洪区堤防及保庄圩堤防、淮河支流上有46处较大险情外,其余均为一般险情,险情以滑坡、堤防渗水、管涌、崩岸及闸站出险为主。五河县樵子涧水库灌溉底涵发生严重渗漏险情。经过科学抢险、奋力排险,各类险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工情主要特点:
一是险情总数大大减少。淮河干支流堤防出险比2003年少617处,且无重大险情。
二是干流堤防险情明显减少。淮北大堤、城市工矿圈堤出险31处,比2003年少165处,且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险情。
三是部分内河堤防险情突出。淮河流域一些内河内湖涝水难以外排致使堤防出险,焦岗湖圩堤、西淝河花家湖圩堤等发生较大险情。
四是抢险力量明显减少。上堤抢险干群分别比1991年、2003年减少131万人和81万人;投入抢险兵力分别比1991年、2003年减少1.7万人和1.2万人。
三、防汛抗洪抗灾行动
面对淮干洪水、淮北内涝、皖南山洪灾害的严峻考验,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指在*、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带领受灾地区广大干群,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力抗洪抢险救灾。
(一)高度重视,深入一线指挥部署。在淮河防汛抗洪紧要关头,胡锦涛*、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亲临淮河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的干部群众。陈雷部长、鄂竟平副部长多次打电话询问我省汛情,对安徽防汛抗洪作出部署,陈雷部长还两次赴皖指导,矫勇副部长率国家防总工作组赴淮河一线检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省防指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并深入一线指挥。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防指总指挥赵树丛先后主持召开11次省防指会议,及时分析重大雨情、汛情,研究部署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其他省政府领导都分工负责各重要堤段防汛。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深入抗洪救灾一线,靠前指挥,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未雨绸缪,把握防汛抗洪主动。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省防指汛前在组织、工程、预案、队伍、物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准备。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对42.2万户的行蓄洪区居民财产进行了登记,修订了沿淮20个行蓄洪区运用预案,主汛期前完成了101处在建开口工程的复堤任务,对6座新建及扩建涵闸制定、修订了控制运用办法,落实了巡堤查险防汛民工和防汛物资,组织省、市、县和大型厂(矿)防汛机动抢险队开展了实战演练,为迎战洪涝灾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特别是在9个行蓄洪区启用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程序,慎重果断,采取了“三通知一命令”做法,即提前下达运用准备通知,之后下达限时转移通知,再下达进一步核查通知,确认行蓄洪区内群众安全转移、堤防防守人员全部撤离、行蓄洪区内无人滞留后,才下达行蓄洪区运用命令。在淮河防汛抗洪过程中,9个运用行蓄洪区和洼地临时转移安置58万人,无一人伤亡。针对皖南地区山洪和部分地区台风暴雨灾害,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迅速营救被水围困群众,有效防止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四)科学调度,有效实施洪水管理。坚决服从国家防总统一调度,紧紧依托已建成的防洪工程,统筹上下游,兼顾左右岸,科学调度,综合运用行蓄洪区、控制性闸坝、水库、人工河道等防洪工程,有效管理淮河洪水。
第一阶段,以淮干预泄为重点的防洪调度。6月24日,提前开启蚌埠闸预泄淮河底水,到第一次淮河洪水来临前,预泄淮河干支流底水15亿立方米。同时,调度颍河、涡河等支流泄水,避免涝水与洪水叠加。
第二阶段,以蒙洼蓄洪为重点的防洪调度。为迎战淮河洪水,7月10日上午,国家防总决定启用蒙洼蓄洪区蓄洪。王家坝闸于10日12时28分开启向蒙洼进洪,开闸时王家坝水位29.48米,最大进洪流量1730立方米每秒,开闸后王家坝水位仍持续上涨到29.59米,超设计水位0.29米。7月12日9时52分,王家坝闸关闭,蒙洼进洪2.5亿立方米。
第三阶段,以控制正阳关水位为重点的防洪调度。7月10日,淮河干流、史河、颍河以及区间其他支流来水汇集正阳关,淮河第二次洪峰向下推进,干流淮南以上出现最高洪峰水位,为减轻这一河段防洪压力,一是利用大别山区梅山、响洪甸等大型水库蓄洪,最大拦蓄支流洪量6.5亿立方米,削减洪峰90%以上;二是启用南润段和邱家湖行洪区行洪,滞蓄洪水2.62亿立方米;三是启用姜唐湖蓄(行)洪区,进洪2.1亿立方米,降低正阳关水位;四是启用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和石姚段行洪区行洪,滞洪1.88 亿立方米,加快正阳关河段洪水下泄速度,减轻中游防洪压力。
第四阶段,以降低淮南、蚌埠河段水位为重点的防洪调度。淮南以下河段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堤防防守压力不断增加,7月15日启用洛河洼行洪区,19日启用荆山湖行洪区,并再次启用姜唐湖蓄(行)洪区滞蓄洪水,共滞蓄洪水5.65亿立方米;7月29日,在怀洪新河区间涝水基本排出的情况下,启用怀洪新河分泄淮河干流洪水,最大分洪流量达1000立方米每秒,分洪量2.28亿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淮南、蚌埠以下河段洪水位。
(五)依法防洪,强化政府应急管理。视雨情、水情态势及工情状况,依据《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从7月4日到12日,省防指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逐步提升到Ⅰ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7月10日10时,省防指宣布我省淮河、滁河进入紧急防汛期。有关市县也相应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全面强化各项应急防汛抗洪措施。省防指连续27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发布汛情通告31期,向社会通告防汛抗洪情况,发布相关预警信息。由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保障了防汛抗洪紧张有序展开。
(六)突出重点,提高抗洪抢险成效。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及时明确抗洪抢险的重点及层次。一是确保淮北大堤、城市工矿圈堤和保庄圩堤等重要堤防防洪安全;二是加强淮河一般堤防、主要支流堤防、行蓄洪区堤防防守;三是兼顾内河、内湖、内圩堤防的防守。同时采取相应综合调度措施,特别是在部分支流汛情严峻的形势下,坚定地贯彻排涝服从防洪,支流服从干流,确保淮北大堤、城市圈堤、行蓄洪区保庄圩防洪安全的原则,保证了防汛抗洪工作顺利进行。
(七)依靠科技,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依托水雨情测报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异地会商系统等,加强气象、水文信息的预测预报,提高预见性,为科学防洪、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省防指先后召开50多次会商会,周密分析雨情汛情,准确判断洪水发展态势,反复研究调度对策,果断实施一系列调度措施,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省防指派出15个技术专家组,重点对老险工险段进行监控,对各地发生的险情及时分析,现场指导制定抢险方案,帮助地方排除险情。
(八)群防群控,形成强大抗洪合力。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承担了艰巨的抗洪抢险任务,累计投入兵力34.5万人次,出动舟艇2346台次、车辆1.3万台次,发挥了抗洪抢险中流砥柱作用。受灾地区组织20多万干部群众巡堤查险,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出动400多人次排险。省政府及时下拨防汛排涝及水毁修复经费1.4亿元、排涝电指标9400万度。调拨省级防汛用袋460多万条、防浪布和土工布120多万平方米、砂石料2.3万多吨、救生舟艇200多艘、救生衣2100件等总价值约2600万元的防汛物资支持各地抢险。省直各单位密切配合,全力支持,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加大对各地防汛抗洪工作的检查督查,宣传部门大力宣传抗洪斗争中涌现先进事迹、模范人物,水利、财政、发展改革、民政、公安、气象、国土、农业、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
(九)依托工程,发挥巨大防洪效益。在今年淮河抗洪斗争中,已建治淮工程经受了严峻考验,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淮北大堤、城市圈堤等堤防加固,使重要地区的防洪安全度大为提高;临淮岗工程的建成,使淮河中游有能力战胜更大洪水;淮河干流整治和主要支流治理,使洪水下泄更为顺畅;行蓄洪区改造、移民建房和保庄圩工程使9.9万户、34万人安全得到保障。治淮工程,在今年淮河防汛抗洪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十)多措并举,保障各类供水需要。入梅之前,在做好防汛准备的同时,针对沿淮地区水稻栽插用水高峰的实际,始终将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7.8~18.0米。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青弋江、花凉亭等灌区也按预案开展供水,全省水利工程为夏种夏插提供水源72亿立方米。两次从佛子岭、响洪甸水库调水1.4亿立方米向合肥市董铺水库补水,保障合肥城市用水需要。将巢湖水位汛前控制在8.5米以上,后汛期水位维持在9.5米左右,增加水量7.6亿立方米,保障了沿湖城乡供水安全。据统计,全省累计发动111万人,动用7.5万眼机电井、1629处泵站、2900台套设备,投入抗旱经费1.02亿元、用电1.23亿千瓦时、用油8800吨,浇灌农田315千公顷,造墒154千公顷。
四、灾后恢复工作
(一)千方百计加快排水工作。在加强淮河干支流堤防防守的同时,统筹抓好沿淮淮北地区排涝,制定了《沿淮洼地排水工作方案》,明确排水总体思路、原则和时间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了《沿淮洼地积水村庄排水工作计划》,优先排出有积水的村庄。成立排水工作组,加强对各地排水工作的指导,在排涝经费、机械和技术力量上大力支持重点受涝地区排水。各地千方百计组织排水,有自排条件的及时开闸自排,不能自排的及时开动排涝机械抢排。全省各级累计消耗排涝电约1.5亿千瓦时,投入排涝经费1.6亿元,淮河及滁河流域低洼地累计排除涝水57亿立方米,累计排涝面积1511千公顷,尽快恢复了受涝地区正常生产生活。9月底前全面完成了行蓄洪区堵口及排水,保证了区内秋种工作按时令正常开展。
(二)因地制宜推进水毁工程修复。全省计划修复水毁水利工程3.38万多处,需完成土方4647.7万立方米、石方253.7万立方米、混凝土43.4万立方米,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任务繁重。省水利厅及时制订了《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方案》,确定了“先恢复后提高、先重点后一般”的修复原则,先期抓好影响防洪安全、灌溉和人饮供水三类重点工程修复。受灾地区对水毁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摸底、核查,掌据全面情况,根据水毁工程特点,制定计划,筹措资金,因地制宜开展水毁修复工作。水利部门加强水毁修复技术指导,确保修一处、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截至12月20日,各地已累计修复水毁工程3.1万处,占计划90%;完成土石方4320万立方米,占计划88%。
(三)积极稳妥开展行蓄洪区运用补偿。7月15日开始启动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省及有关市县成立了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精心制定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案。加强补偿工作人员政策和业务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补偿政策宣传,对各地补偿工作实行有效监督,认真开展财产损失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扎实抓好登记、核查、“三榜公示”等重点环节,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水利部淮委及时对我省行蓄区损失进行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9月底省政府向国务院及财政部、水利部上报安徽省蓄滞洪区居民财产损失资金补偿方案。10月下旬,国家防办对我省补偿工作及补偿方案进行了核查。12月初,国务院批复我省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方案,补偿资金总额3.57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49亿元,省级配套1.08亿元,另外,国家安排行蓄洪区水冲砂压农田恢复资金2000万元。12月15日,我省完成了行蓄洪区运用补偿资金发放任务。
五、防洪排涝及抗旱效益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了淮河干支流堤防的安全,确保了各类水库防洪安全,确保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安全,行蓄洪区群众转移安置过程中无一人伤亡,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保障了受旱地区生活生产用水需要,灾区人心稳定,社会安定。水利工程防洪排涝抗旱减灾效益达420.5亿元。
(一)治淮工程防洪效益。淮北大堤及主要支流、正南淮堤等一般堤防保护区减少淹没耕地980万亩,行蓄洪区减少淹没耕地200万亩,减少受灾人口1430万人,以1949年为估算基准年,治淮工程发挥防洪效益368亿元。
(二)沿淮淮北排涝效益。排涝开机总台时158.8万台时,日最大开机23.5万千瓦,抽排水量约22亿立方米,通过及时除涝,减少粮食损失约27亿元。
(三)抗旱效益。据测算,抗旱挽回粮食损失117.2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8.6亿元,农业抗旱减灾效益25.5亿元。
防汛抗洪及抗旱斗争的胜利,归功于*、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的正确指挥和科学调度,归功于治淮工程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再次证明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治淮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是科学合理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行之有效。同时,也暴露出新形势下我省防汛抗旱工作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淮河流域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防洪除涝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极端性气候频繁发生,对防汛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传统防汛抗旱手段提出挑战;中小河流、中小水库、中小城镇防洪问题日益突出,山洪灾害对群众生命安全威胁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防洪保安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部分工程、地区防汛预案可操作性不强;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防汛抢险民工组织调度难度加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调节能力弱,保障能力低。等等。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
时间:2024-06-08 08:35:12甘肃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时间:2024-06-08 08:32:53武汉城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时间:2024-06-08 08:30:02内蒙古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56西藏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03青海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