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写作模板 > 正文

乡镇精准扶贫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3-08-10 08:43:38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乡镇精准扶贫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1】

镇安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底全县有贫困人口23764户77287人,我县要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工作现状

按照陕西省确定2500元贫困标准,,我县共识别低收入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3764户77287人,其中五类特殊贫困人口28146人,占在册贫困人口的43.41%(五保户3919人、贫困老年人15805人、贫困残疾人7515人、贫困大病患者1603人、贫困大学生和中高职在校生3033人),特殊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的36.4%。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探索实施“移民搬迁、金融支持、合作社带动、园区承载、政策兜底”五大模式,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有效落实。

国家实施片区扶贫攻坚以来,我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30.5亿元,其中,中省财政投入8.23亿元。一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解决8.7万人的出行难、15.9万人的饮水难和2.1万人用电难用电贵问题,实施移民搬迁1.1万户4.1万人,建集中安置点108个,实施危房改造1.9万户。二是农民脱贫能力大幅提升。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6亿多元。三是社会扶贫机制形成。深入开展“双包双促”,145个部门和单位包抓145个贫困村,8138名干部结对9885户贫困户,建立包扶工作队145个,投入各类资金2.5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40个,发展合作社400多个,建成产业示范村32个,市级家庭农场3个、省级农业产业园2个,产业大户2238户。四是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16、2015两年完成脱贫人口23779人,占底贫困人口77287人31%。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10万人减少到现在的5.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下降到20%。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户脱贫愿望强,发展能力弱。一是部分贫困人口文化低、思想保守、观念守旧,无技术、缺资金,把握市场能力弱,项目难选择,抵御风险能力差,主观上致富愿望迫切,但怕失败、不敢投资。二是部分贫困户受“救济式”扶贫的影响,有“等”、“靠”、“要”依赖思想,自力更生发展致富动力差。三是部分群众受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发展受挫失去了信心。四是部分贫困户就业观念落后,存在小钱看不上、大钱赚不来,眼高手低。

(二)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扶贫资金总量小,大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较少。二是部分产业项目大多是通过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申报立项,重点扶持“大户”,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贫困户受益率低。

(三)认识待提高,合力未形成。一是部分单位和干部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认识不到位,将工作重点放在扶持村上基础设施上,放松了贫困户发展;个别干部认为包户帮扶是给钱给物,个人能力有限,包扶是部门的事,在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确定发展项目、技术资金协调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强。二是对新时期扶贫工作认识不够,新病老药方,扶贫方式方法老一套,缺乏针对性,扶贫效果不佳。三是个别单位对包村工作不重视,驻村工作队形同虚设,干部包户不入户。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力度不大。一是一些企业包扶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淡漠。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以公益代替扶贫,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

三、几点建议

(一)教育宣传,增强信心强动力。一要抓好包扶干部职工教育,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包扶干部做到用心扶贫、潜心扶贫。二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正面宣传教育,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激发自身发展动力,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三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扶脱贫,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良好氛围。四要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适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二)分类指导,按需施策精确发力。一要做到五清:即“底数清”,摸清贫困户家底状况、收入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弄清致贫原因、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任清”,落实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任务清”,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二要分类施策。对有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集中力量优先扶持,先脱贫致富;对无劳动能力,因残疾、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保保障;对有劳动能力但发展信心不足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调动积极性,自力更生。三要按需帮扶。因户施策,“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实施产业扶贫,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开展教育扶贫,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引导社会捐资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加大易地搬迁扶贫,对高海拔、边远偏僻、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户实施整村整组搬迁,加大特困户交钥匙工程建设。实施就业创业扶贫,实施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农民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技能,鼓励能人创业。社会保障扶贫,对低保户和五保户进行救济式保障扶贫,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应保尽保。

(三)健全机制,整合资源重持久。一要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把扶贫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开发、移民搬迁等相结合,整合涉农项目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形成帮扶合力,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建立精准管理机制。按照县有库、镇有档、村有册、户有卡的要求,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达到识别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精准脱贫,精准管理,把精准体现到扶贫工作全过程,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受扶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办法,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四要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机制,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小发展小补助、大发展大补助。

(四)增强认识,创新思路强合力。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培训,增进共识,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增强工作协调性。二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拓宽帮扶渠道。三要加快土地确权流转,鼓励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四要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要加大扶贫典型事例宣传,调动各方积极性,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精准扶贫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2】

一、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6月18日在贵州座谈时提出了“六个精准”和“四个切实”,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尤其是贵州等地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象识别困难、扶贫资源分散、基础设施滞后、基层组织弱化等等。

1、贫困对象识别困难

虽然很多地方在贫困对象识别时从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劳动能力、教育负担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户申请、组评议、村评选、乡(镇)复核、县核准的办法层层把关,为了保证识别的公平公正还提出了“九不准”的原则等等,但由于受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多元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准确统计农村家庭收入,且因贫困户所能获得的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等隐性利益,致使贫困对象识别困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有些贫困户是打架打出来的”的现象。

2、扶贫资源比较分散

扶贫资源分散是制约精准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就我国当前扶贫项目的实施来看,直接参与扶贫资金分配和管理的部门有发改委、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卫生、扶贫办、能源办、交通、国土、粮食等10多个部门。虽然各级政府考虑到扶贫资源分散的现状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协调、整合,但客观上很难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一个产业或项目,因此,难以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贫困地区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必须要补齐的“短板”,这决定着精准扶贫能否顺利推进。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是发展产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前不少贫困地区仍普遍存在群众出行难、耕作难、用电贵、饮水不安全、居住条件差、通讯不方便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更限制了村级产业的发展,这是推进精准扶贫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4、基层组织相对弱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弱对精准扶贫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入党意愿不高,因此,在农村基层发展党员比较困难,难以形成稳定的后备党员队伍,大部分农村普遍存在基层党组织弱化的情况,面临党员年龄偏高、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推进精准扶贫的建议

1、完善贫困户进退机制

只有完善贫困户进退机制才能保证贫困户进退有序,这要求必须做好做细做实贫困户识别工作。具体而言,就是镇村干部要真正深入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包括居住、收入、健康、教育等方面,准确核算农户的家庭收入,使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农户主动退出贫困户行列,对存在的为获得扶贫政策、资金而出现的分户、拆户、并户现象进行清理,进而保证识别的精准性,并找出找准致贫原因,如此才能为精准施策提供基础。

2、整合分散的扶贫资源

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而有限的扶贫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受条块分割的限制,难以得到有效整合的现状,严重影响精准扶贫的效果,这要求必须整合分散的扶贫资源。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领导,强化精准扶贫的领导责任制;同时,各级政府要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协调、统筹、整合分散在扶贫、财政、农林水、教育等部门的资金、项目和政策,如此才能形成资源合力和集聚效应,确保精准扶贫的效果。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弱决定着精准扶贫的成效,这要求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培养经济能人、科技示范户、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年轻、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入党,不断优化党员结构、壮大党员队伍;其次要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力度,不仅仅是党性教育,还包括技能培训等;第三,根据因村派人精准的要求,加大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的力度。

4、形成社会扶贫大格局

精准扶贫作为政府主导行为,仅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推动还不够,必须创新扶贫思路,营造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形成社会扶贫大格局。首先要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选准产业和项目,鼓励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等入股的方式,增强贫困户脱贫的意愿和动力,提高贫困户收入;其次,探索多样化的扶贫方式,除工作队驻村帮扶之外,发展电商扶贫,动员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企业家返乡帮扶等;第三,发挥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企业为村级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形成“公司+农户”、第三方参与等扶贫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