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2002-2008年10%以上降为2011-2013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25.5%降至的15.3%。安徽外贸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的8.2%,投资由37.5%降至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10年的20%以上降至的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1/8、英国的1/5、德国的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2011年降至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13年达到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的2/3,城镇化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第二篇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转型、升级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四化同步”发展。主要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0万吨。
一是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造等三项改革,积极培育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市、区(市)、乡镇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网络,搭建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抵押贷款担保等改革平台。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积极探索合作社间的资金互助,创新政银农合作、担保机制,营造金融支农的良好环境。
二是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以滕州市国家级、山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加大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乡镇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启动吨粮市建设,重点发展马铃薯、石榴、长红枣、樱桃等10个优势特色农产品。
三是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认真贯彻《关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枣政发[2013]22号),促进龙头企业数量、增多、规模壮大、经营能力提升。重点培育发展跨国采购中心、祥和乳业等10大农业龙头企业,培植石榴、马铃薯等10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扶持滕州杏花村等10大农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合作社创办社办企业,探索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从市、区(市)、乡镇到村的“四级”监管队伍。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例行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以现代种业、配方施肥、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物联网信息化为重点,加快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继续开展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合作社带头人及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六是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乡村体验、购物美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不断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七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重点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保险等“三补一保”政策,稳步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
时间:2024-06-08 08:35:12甘肃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时间:2024-06-08 08:32:53武汉城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时间:2024-06-08 08:30:02内蒙古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56西藏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03青海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