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党课心得体会 > 正文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3000字

更新时间:2023-08-16 18:54:36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指示和党章要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弄清楚该学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明白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一、要深化对“两学一做”的认识

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章党规是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发展到现在的思想凝练,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学习党章党规是对党发展历程的回顾,是思想不谋而合的展现,是引领行为的根本。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其次要学系列讲话精神。*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学系列讲话,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重在自觉强化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看齐,以学改造思想,以学规范言行,以学指导实践。

二、要着力抓好“学”和“做”

一是要发扬善学善思善为之风。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善于深入思考、善于有效作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这一优良作风启示我们:在当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只有发扬善学善思善为之风、认认真真地善学善思善为、与时俱进地善学善思善为、持之以恒地善学善思善为,才能更好地推动“两学一做”入脑入心,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敢于担当重任、提升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二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上的具体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这一优良作风启示我们: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践行“两学一做”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就特别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这一论述其实就是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善于拿起理论的武器,到社会实践中敏锐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从而做到知与行相统一、学与用相结合,使理论与实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两学一做”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三是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一优良作风启示我们:践行“两学一做”只有坚持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也只有坚持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系群众,深入群众,才能自觉同以*同志为*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更好地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是要发扬求真务实创新之风。求真务实创新,不仅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党性要求,更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这一优良作风启示我们:践行“两学一做”要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上下功夫,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求真务实创新要求始终贯穿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主动学习基层的鲜活经验,“干在实处”,争做“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更好地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接地气、养元气、蓄底气,切实增强自觉践行“两学一做”的实效性和能动性。

五是要发扬艰苦奋斗创业之风。艰苦奋斗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这一优良作风启示我们:在思想开放、理念多元、生活多样化的*,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艰苦奋斗创业作风,树立健康的社交观、礼仪观、消费观和事业观,使之成为一种生活准则、工作作风、利益观念、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尤其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创业作风,高扬艰苦奋斗创业旗帜,就能更好地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四大考验”、继续战胜“四大危险”,不断适应新常态、破解新困苦、解决新难题,进一步端正党风、转变政风、塑好民风。

三、要领导干部做表率

一是带着问题学,思想上以上率下。问题是“有的放矢”的靶子,带着问题学,目标性才强,用学到的“一把钥匙”打开问题“那把锁”才快。领导干部带头抛开思想顾虑,带头找问题,带头防问题,才能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效开展。

二是带头找准问题。围绕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找准党的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找准宗旨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党的作风,找准在纠正四风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工作职责,找准精神状态中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不让一个问题漏,不让一个问题留,不让一个问题溜。带头看清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看清问题本质,写好对照检查;开好民主生活会,认真落实自我批评,弄清问题的实质;广泛开展谈心交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理清问题的性质。带头解决问题。严格用党章党规对照,该向组织报告说明的报告说明,该自我反省的自我纠正,该接受组织批评处理的,主动要求按规处理。

三是针对问题改,行动上当好标杆。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光说不做是假把式”。要一项一项整改,一件一件落实,一个不能拖,一个不能漏。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党员和党组织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

四是虚心接受教育。要针对存在问题反复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坚持参加党课教育、廉政教育,坚持参加党组织生活,坚持参加民主生活会,自觉接受组织教育和群众的评议,力戒表扬就笑批评就跳。勇于担当作为。改正问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干好工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从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消除顾虑,用改革创新精神补齐短板,敢于担当,勤于作为,树立一流的工作标准。乐于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不断强化自我监督。严格按照监督程序接受监督,真正让权力行使到哪里,纪律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正视各种批评意见,正确对待组织的提醒、问询和诫勉谈话,反躬自省,闻过则改。

五是围绕问题防,举措上叫响“看我的”。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向问题叫板,自觉从源头上防控,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坚决不湿鞋。设底线有定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事事处处都会受到利益诱惑和来自亲情、友情、交情方面的压力。有效拒绝各种诱惑和压力就需要有定力。

六是筑防线有约束力。领导干部要经常“晒晒太阳”,晒思想,防止滋生腐败土壤;晒不足,多听同志的批评意见;晒作风,让大家公正评价;晒正气,树好标杆,叫响“看我的”,立好形象。守廉线有意志力。带头照镜子、正衣冠、紧发条,把践行“三严三实”当作一生的价值追求。向严看齐,向实聚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价值观。带头给欲望安上拒腐防变的闸门,带头处理好公与私、情与纪、利与法的关系,恪守廉洁从政要塞,真正用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一身正气来感染身边的人,确保镇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要立足岗位做贡献

作为乡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应针对不同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坚持责任到人、到岗,坚持发挥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点调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把立足岗位作贡献贯穿始终。

乡镇领导干部,应针对新常态下思想解放,打开工作局面,时刻以“三严三实”要求自身强化带头意识,带头树立和落实发展理念,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围绕“五心”来谋划工作、推进工作、创新工作:一要讲“中心”,一切以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任务目标为中心;二要讲“重心”,一切以加快全镇发展为重心;三要讲“一心”,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共谋大事、共创大业;四要讲“良心”,党员领导干部要凭着对社会、对工作、对发展、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凭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良心,竭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五要讲“信心”,面对农村工作越来越多的困难和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有信心和勇气,敢于正视、勇于面对、擅于突破,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在推进工作、服务发展中的综合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自己以身作则,并要求班子成员、镇村干部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插手工程项目招投标,严禁领导干部及直系亲属承揽项目工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合同管理、预决算、审计、验收等相关规定,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用实际行动做合格党员、起表率模范作用。带头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信访维稳、防汛防滑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克难攻坚、勇于担当,上行下效。要不断完善干部使用管理激励机制,强化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善于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真情关怀干部的生活、工作和成长,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奋进的政治环境,不断提振党员干部干事、担当、奉献的“精、气、神”,凝聚起强大正能量,抓好各项工作推动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