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今日新闻 > 正文

2020年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成果

更新时间:2023-08-25 23:24:39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2月26日*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背后是功能过多,有必要动外科手术,适当疏解非首都功能,采用大禹治水的方法,疏堵结合控制人口规模。这为北京市下最大决心和气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指明了方向,给出了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在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凸显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性。蔡奇同志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就是腾笼换鸟,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为国家首都的职责。这“七个就是”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有力指导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并处理好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承接等关系,努力在疏解中实现更好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方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政策,坚持疏控并举,分类施策,把疏解与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当前,正值全市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和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之际,我就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进展做简要介绍,与大家交流。

第一,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落实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调度和部署,常抓不懈,力求实效。制定实施了本市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明确了非首都功能疏解近期、中期、远期任务,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市发改、经信、商务、教育、医疗等有关部门聚焦四类优先疏解领域,主动对接国家相关规划,分领域制定实施疏解方案,扎实推动一批疏解项目。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集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结合起来,与人口调控目标挂钩,确保完成年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任务。

第二,严把准入关口,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

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目录实施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聚”和“招”的态势进一步扭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这“三升三降”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北京正剥掉“白菜帮”,集中发展“白菜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第三,突出重点领域,分类有序疏解存量。

一般性制造业疏解力度加大。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624家,其中2017年1月-4月共疏解退出283家。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步伐加快。全市已累计调整疏解392家商品交易市场,1月-4月疏解39家。对涉及农副产品市场的疏解提升,按照“拆一补一”原则,制定替代措施,满足社区居民买菜需求。1月-4月,全市建设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49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80个。部分学校、医院疏解稳步推进。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新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共压缩培训机构29个。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不断深化,天坛医院新院2017年底将竣工进入试运行,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中医医院垡头院区、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六区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推进疏解腾退和产业升级。西城区、东城区主动对接保定白沟、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等承接平台,推介市场资源,引导动物园批发市场、永外城市场商户有序疏解转移;丰台区与大兴区成立联合工作组,推动服装企业与河北省承接地精准对接,联动疏解;朝阳区多次组织企业组团赴河北考察,支持企业在承接地加速发展,等等。

第四,有序推出配套政策,完善疏解政策体系。

*再次视察北京时指出,对于疏解要“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我们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加强政策创新,注重打好疏解政策组合拳。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以来陆续对本市非居民用气、用热、用水、用电等实行分区域价格政策,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完整的分区域差别化非居民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发布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税收支持政策(试行)涉及减免税费11种,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中力度最大、服务最专项的税收支持政策。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明确了转移企业认定、纳税情况认定、税收转移分享等工作机制。疏解整治的目的在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我们研究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明确了分类分区域管控要求。疏解腾退空间要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充完善国家文化设施,为重要国事活动预留空间,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责。与此同时,我们下决心“留白建绿”,把环境留给老百姓,把腾出的空间用来增加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切实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第五,聚焦承接平台建设,积极营造聚集效应。

围绕集中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努力形成聚集效应和示范作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步入快车道,两省市共建的管委会人员已经到位,首钢京唐公司二期、城建重工专用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开工建设。设立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200亿元,支持首钢北京园区和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张承生态功能区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帮扶资金达4亿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布实施,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正式揭牌并签约45个入园项目。年产整车30万辆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正式投产,实现了“一个工厂带动一个产业基地”,2017年产值预计达到120亿元。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了86个生物医药转移项目落户,已签约北京医药企业59家,成为“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异地监管协同化”的范例。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的带动下,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呈井喷态势,北京企业在津冀的投资为2039亿元,比增长了3.35倍。

第六,坚持高点定位,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项标志性工作。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的要求体现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面向全球50家高水平顶尖设计团队发出邀请,征集设计方案,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2017年,我们共安排255项重大工程项目,截至4月底,新开工27项,在施达140项,占总数的55%,完成投资163.5亿元。其中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加紧建设,有望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率先启动搬迁。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建管并举,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从市级23个部门抽调100多名干部进驻通州帮助工作,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

三年来,在*、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指导支持下,北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通过疏解和提升统筹推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左右,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这些进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来自中国社科院的问卷调查也表明三地群众对协同发展的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