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材料素材 > 正文

学校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23 10:38:23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范文一:

经管一系第四学生党支部党员,于2011年5月4日在寿星养老院举行了义务劳动的活动,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我支部党员积极配合支部开展这次活动,不仅增长了劳动和服务经验,而且提高了各项义务劳动技能。

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感动留给大家,感动可能是一时的,留在每个党员同志心中的却是永恒。

各个党员同志们的不怕脏不发累的风范为之感动。

在清理寿星养老院8楼阳台时,因为太久没有对教室死角进行清理,所以都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灰。

但这个时候入党员同志们拿出了不怕苦怕累精神,没有一个退缩的,在认真的工作。

总之来说,活动还是挺成功的,这和大家的幸勤劳动分不开;但是感觉活动还是有一点瑕疵;首先可能之前的活动准备的不是特别充分,大家分工有所凌乱,再加上时间有些过与仓促,因此有些事情可能考虑的不够全面。但是各个党员同志们的热情为之感动我们的行动同时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扬。为保持老人们安养晚年居所干净整洁贡献我们的一分力量。大家的团结协作是这次活动能够完美收尾的关键中的关键。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

在活动圆满完成之后,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感慨良多,予我了很多启发。但实践也只是个过程,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而建立各个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因为: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范文二:

风雨飘泊岁月如秋中国共青团已走过88个风风雨雨,为进一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发团员青年爱国情怀。积极响应公司团委的号召,怀化办事处团支部开展纪念“五四”活动,展示怀化办事处青年良好的时代风采,组织团员青年到驰名中外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烽火八年起芦沟,受降一日落芷江”!芷江,一座位于舞阳河畔的湘西小城。63年前的8月21日,侵华日军“降使”今井武夫少将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国政府(中方‘受降’总负责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交出了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接受了有关日军投降的规定和命令。“芷江受降”写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抵御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最为光辉的一页!芷江这座小城也因此而名扬海内外!

为纪念这一重大事件,1947年,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园内主要纪念性建筑有“受降旧址”、“受降纪念坊”、“抗战胜利纪念馆”、“抗战胜利受降碑林”、“国防教育室”、“受降亭”等。走进这庄严圣地,穿过纪念馆大门宏伟,门额上有大理石刻的三个隶书大字“凯旋门”,大门两边有4个象征胜利的V字。首先映入我们眼帘得就是巍然耸立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这座牌坊初建于一九四六年二月,一九六六年十月被毁。如今人们见到的,是一九八五年按原貌修复的,也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物。这座用芷江明山贡石雕砌而成的四柱三拱门牌坊,高8.5米,宽10.64米,厚l.16米。一眼望去,就会发现那牌坊的造型是一个醒目的“血”字,因此又称“血字坊”。它岿然不动,直指苍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让我们记住这一段血得历史,让我们知道我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用千千万万烈士的献血和心血努力争取下来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坊上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人题的楹联,有王东原、于右任、孙科、居正等人的题额。但是由于建立这座牌坊时,局势紧张。因此无一为手书原迹。后边的坊上镌刻有白崇禧、居正、王云五、程潜等国民党军政要人的题词。园区右侧是国防武器展览处,这里有苏式的榴弹炮、战机、吉普车。国防武器展览处旁边就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有关中国14年抗战、湘西芷江保卫战、芷江受降等诸多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图片、原件、视频等资料在里边都可以浏览学习。参观完纪念馆之后,我们又转赴位于园区左侧的受降堂连接展览馆与受降堂之间的道路,由青松绿柏相映衬,此刻园区氛围又多了一丝严肃与庄重!来到芷江受降中方总负责人何应钦将军办公室旧址,布局张显民国军政人物的时代特色。另一侧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湘西会战中的几次大战役,如芷江保卫战、雪峰山保卫战等,就是在此屋进行了相关战略决策。位居房屋正中的“受降堂”遗址63年前,就在这座小屋里,侵华日军曾在此向中国人民低下了罪恶的头颅!抒写着一段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并取得完全辉煌胜利的历史,“和平永奠”!以至于永载史册,影响其后人,奋发而图强!位于园区一处制高点上的“受降亭”,亭子正中为何应钦将军对‘芷江受降’的提刻碑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活动最后,我们全体支部人员在纪念坊下合了张影,以做纪念,大家带着肃穆庄严的心情结束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大家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