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范文精华篇

更新时间:2023-08-20 21:02:19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篇一: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范文

《客从何处来》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档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的纪录片。纪录片分八集,每集片子仅讲述一位嘉宾的故事,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多集拍摄下来后就不断的接近“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更是可以撰写出真正具体的,真切的,无法被篡改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家国史、民族史。

在课上,我们看了曾宝仪那一期,曾宝仪追寻着外公的足迹一路从南京到淮安,片中有2个场景让我也不知不觉红了眼眶。第一个场景在旧南京老火车站,档案馆老师给宝仪讲述当年他阿公背井离乡从这里离开去台湾的种种,宝仪沉默不语,转身背对着镜头,良久。我想宝仪应该是在细细体会当时阿公离开家乡的心情:无奈、彷徨、惶恐….原来那段岁月是多么的不堪回首。

第二个场景是宝仪回到台湾阿公家中,当宝仪跟80几岁的阿公讲述这次的寻根之旅的时候,阿公脸上的表情令我印象深刻,没有特别的伤心难过,只有淡淡的神情,仿佛在说一件很久远很久远的事情….乡愁,对于阿公来说,曾经是一道反反复复撕开又慢慢愈合的伤口,时间久了,结痂了,只会留下隐隐的痛,离开家乡的阿公在台湾成家立业,这么多年的离别让阿公看淡了、想通了很多人与事,唯独这淡淡的乡愁,与父母的记忆一起深深的尘封在心中。

这部纪录片没有大起大落的音乐,没有特别的剪辑手法,只是单纯的记录一个关于"寻"的故事,却令我感触颇深,不失为一部好的纪录片。

篇二: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范文

终日奔波,各种忙乱。等时光匆匆流逝,回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每一段过往就是一场兵荒马乱。

从英语的学习中短暂抽出身来,静下心看完了这一季的中国网友原创投递大型寻根纪录片??《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我来说,这首短短的小诗是在熟悉不过了,甚至今日背起,依然会在眼前浮现出当年那种青葱的散发着香草芬芳的童年时光。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课本上,摊开课本跟着老师,笨拙的用手指着字,一个个的念。时不时旁边还有一个调皮的二愣子少年发出一声怪叫,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总之,这就是我关于这首诗的全部童年回忆.

然而,现在,眼下,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所思所想当中却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什么是血?什么是缘?什么是亲?什么是戚?什么是家?什么是国?这一切的一切,被裹挟在风驰电逝的历史中,从眼前飞驰而过,我来不及惊叹,来不及感慨,甚至来不及擦拭一下眼角的泪滴:易中天的十八氏祖易先奋勇守卫交趾县城,终因孤立无援城破自杀;阿丘无辜的外祖父祖母被士兵拉到橡胶林斩首,匆匆消逝在了历史的尘埃;曾宝仪的外祖父被迫远离大陆半个世纪,而后返乡扑倒在父母的墓前失声痛哭;马未都的父亲因为胞弟之死而顿悟生命的价值,背着家人毅然参军抗日......这一个个历史事件对我来说都是那么亲切,仿佛就发生在我眼前,和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行不同,毕竟当年的伤亡人数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甚至当你静下心来细细聆听、观察,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历史,一个所有人都无法绕开的壁垒,如此真实的矗立在了面前。

观看片子时,发现有一句话在弹幕中反复滚动出现:大历史中的小人物。起初看到这句话很感慨,但是现在再想却觉得这种想法有一些肤浅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要我来说,反而是大人物从小历史中走来。因为在我看来,这次节目的价值不单单是让我们回顾历史,揭开那些多年无人问津的先祖的传说,比起这些,我感受更强烈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存,顽强生存,以一种无法预料的命运同自己、同自己同时代的人、同自己的祖先、同自己的后代在时间的夹缝中相遇,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不论重大或是轻微,都对他人产生了影响,轻者是觥筹交错,相忘江湖,重者则是命运悲喜,沉浮此生。

在这一整个寻根过程中,是人,被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不论是权倾朝野、?赫一时的名门望族,还是卑微低贱、埋没荒野的布衣平民,他们无一例外,都通过自己顽强的生存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以飨后人。作为后人的我们,在千百年后,面对祖上遗留下来的”财富“,无需多言,稍稍鞠上一躬,奉上一炷香即可,毕竟时间留给我们的沉思也还不够,历史带给我们的细节也还太少。甚至再仔细回想一下,岂止是祖先,我们又对自己了解多少?

茫茫人海,身世浮沉,不知道明天自己将要往何方。如果这时候再有一个人从几个世纪后穿越而来,指着你的鼻子大骂,因你的无所作为而害的后世颠沛流离时,不知心里究竟作何滋味?前朝陈子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历史所给予每个人的沧桑感,都需要我们独自来背负。然后在我们行将就木时,把这个包袱郑重的交给下一代,顺便捎上一句嘱托:”小子,你给我好好活!“

最后,简单谈论下其他的细节方面。陈冲的两集略感不满,有充数之嫌,陈冲自己貌似也是完全一直在出戏状态,独白贫乏且缺少真情实感。剪辑有些确实?唆,不过总体瑕不掩瑜,还是四星好评。在评论区发现一句经典:“王侯将相确有种乎”,很值得一赞!

篇三: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范文

很多情感就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冰片儿。不去想我是谁了,不去想这对社会什么用,是政治经济的什么形态表现了,那些真的都不重要了。

在电视上放大来看,当年那就是让我们皮连着肉掉着泪的,有伤痛,抚平他。一切波澜落幕之后,我们作为受害者施暴者谋反者甚至是陌生者的骨肉,在上一代人的手心手背下长大了,去学习历史。如果放在一条时间轴上,距离我们几十年几百年的过往在我们的课本里连一句话都没有,就好像我们什么都没有。

寻根,寻过往,最直接的就是再去迎接那些熟悉的而素未谋面的疼痛,流泪,当我们触及【再也不回来】【最后一面】【不知道在哪里了】这样的字眼,那随之而来的不舍含着今世的温度,然后我们回首我们仰天,我们长叹。

现在的历史老师讲过一句话【在座的诸位都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啊】当时仅仅觉得有道理,现在想起来,后面的抽筋扒皮连着丝儿的苦难是我们这一代只隔着十几年却完全无法想象的。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就纵情消费着社会资源,我们每天都挺着胸膛在走路,我们每天都有睡觉的权利,有讲话的权利,哇,多好。当然,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曲折,我们在和平年代中,人们相互却越来越复杂,当一切慢慢落入正常轨道之后,道路往往就开始不知不觉地偏移。

易中天推开两湖书院的正门那一刻,我们仿佛都看到一个眉眼和易中天很像的穿着长褂背着两个蓝麻布包袱的年轻男人意气风发的推开这扇大门,不管周围事物变迁了多少,我们总能在血缘的指引下找到,某年某月的那个人,他不是朋友,不是长辈,甚至没办法和威严的祖先联系在一起,但你很关注他,你很想了解他的一切,亲人,我家里的人,大抵就是这样的没由来的联系吧。

以至于了解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岭南人士大量南下远洋,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在最基层里谋生,那时候,管这样的人叫【猪仔华工】,我很心酸的,那时候中国才多少人,战争打的人们受不了了,抱个包袱就远远地离开了飘荡着这家香那家闹的土地,年纪很小,还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战争在现在再去谴责,再去追究,对于个人来讲还有多少意义呢?带着伤从战火中走下来,满目疮痍,还追究什么呢。

易中天的明朝祖辈易先,阿丘的外公陈斌,它们都与战争有关,都算是无辜的人,包括后来易中天的曾祖父住处营田,也是战争的无辜牺牲。外交官吴建民先生谈过战争,说这个是冲突的最有利解决方式,一打仗,谁输谁赢,都搞定了。而我们被迫去面对的是,在战争中夹缝求生的大多数民众不可避免的遭受灾难。总体看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而放大到每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旧资料上看到【两个华人被绑,砍毙】【华人男子被抓枪毙,其华妇则被重伤】。。大大小小发生了几百件,而电视前的你除了掩面低泣,还能怎么办呢。

一对夫妻过着很艰难的生活,在两个尖锐势力的敌对下丧生后,女儿又深陷惨痛中,经历了二十年的残害,被压迫的透不过气,一个人在这双亲魂散的异乡,才11岁,什么是她活着的念想呢?而当时,马来西亚3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多少个在不安中惶惶的受害女孩呢?

全世界,到目前为止,七十亿鱼龙混杂中,又有多少个承受着苦难的生命每夜每夜的抑郁,怀里揣着几十年前的家庭照片,该有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