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董卿《朗读者》告别观后感汇总篇

更新时间:2023-08-14 00:32:57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告别意味着新的开始,有了告别,我们才知道人生是值得珍贵的。下面是高考知识网为大家整理的董卿《朗读者》告别观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董卿《朗读者》告别观后感

《朗读者》第七期??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关于告别,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如董卿所说,有些时候,告别是主动的选择,有些时候告别是被动的承受,她说,那我们如何面对告别呢?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姚晨有点从喜剧明星向女神发展的节奏啊,央视新的化妆师水平很不错。她讲了初到北京,作为北漂,被一个胖姑娘收留的故事,看得我泪目。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听姚晨的朗读想到的

其实,由于一些原因,我在去年到今年,在西安被一家收留了一段时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两家人和一家人一样挺着,忐忑的接受着种种改变。

这一期的主题很好,说人生不是别的,而是各种各样的告别。不过值得欣慰的事,我们这次告别是带着很大的喜悦的。这次告别后很快还会再相见,而且以后再见也是方便的。

也许,若干年后,一切都过去了,她家也搬家了,但我还是怀念在纺织城的日子,在三厂四厂中间的过道了,打麻将的老头老太们。

怀念那个临时的港湾,怀念一起创造未来的日子。

篇二:董卿《朗读者》告别观后感

告别意味着新的开始,有了告别,我们才知道人生是值得珍贵的。

这期正好处于清明期间,让人不由得会想念逝去的亲人们,而好几个朗读者也正是送给他们死去的亲人们。

第一个朗读者是姚晨,她朗读的是鲁迅的文章,“阿长和《山海经》”,送给那些生命中萍水相逢却给过我们温暖的人们,是呀,萍水相逢的过客在我们一生当中会经历很多很多,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走散了,或许你都想不起来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了,但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或许是对这种关系的最好解读吧!

第二个朗读者是清华生物系的高材生程何,中度抑郁症患者,她现在从事的是音乐剧译配的工作,和她一起朗读的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刘阳,他们共同朗读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年轻时就应该为自己喜欢的事努力一次,他们做到了,送给他们已去另一个世界的朋友??罗颖珊。

第三个朗读者是曹文轩,他是华人世界第一个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的中国人,他是北大教授,他朗读他的作品“草房子”片段,送给他亲爱的父亲,他说没有父亲,他就不可能走入北大,不可能走向文学道路,不可能坐在美丽优雅的董卿女士面前来谈告别,告别无处不在。

他说告别有好多种,但是诀别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告别,与亲人的死别最让人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

第四个朗读者是演员李立群,他朗读的老舍的作品“我的理想家庭”我想会是好多人的理想吧!

他说理想的家庭必将在理想的国度内。说到生死,印象深的一点是他和儿女们说的“如果奶奶走了,就磕头,不要哭,让奶奶安安静静的走”,他将来走的时候儿女们也这么做就好!

第五位朗读者是演员张国强与参与马里维和部队的官兵代表们,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此情此景下连演员张国强都哽咽难语,每一个官兵都是好样的。

在与他们的聊天中,他们说到,每个人走之前都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真的是视死如归啊。他们一起朗读的是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送给他们牺牲的战友亮亮,看着他们的叙述,听着他们的面临的环境,真的想一想在生死面前还有什么大事呢?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作家王蒙,他说告别有两种,一种是时间的告别,一种是空间的告别,每一种告别我们只有面对,八十多岁的老人,看惯了生死,见多了生死,更容易想的开。他说虽然告别会给我们带来酸痛的体验,但是也会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面对告别,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他朗读的是“明年我将衰老”,送给他故去的妻子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

整个这期节目看下来,让我们对于告别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告别其实无处不在,所以看淡生死,好好活着就是我们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

犹记得这句话“人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再见都可能是再也不见!”所以告别真的是无处不在,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忘了,人世间过客有之,至亲有之,知己有之,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好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下辈子我们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今天正好清明节,天气也都在为人们的思念渲染着气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都要学会告别,与过去的自己,与已故的亲人,与所有消失的一切告别,有一句话叫做“向死而生”,以前一直不懂,这期节目看下来,我懂了,那就是在告诉我们虽然明知道死亡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虽然每个人都不可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笑对生活,依然要学会告别,依然要从容面对。

告别是一段结束,也是一段开始,所有的告别,不管我们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它都会发生,面对告别的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因为有可能每一次再见都会是永别。

逝者已逝,只留下生者长相思,多少年来,已经见过很多的生死,尤其听到同龄人的事更是让我觉得活一天我们都在赚一天,活一天我们都要好好的过一天,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吧?

为什么活着呢?为了不枉我们来过这个世界一次,为了好好的体验一场,为了好好的学会告别,为了我们的丰富的精彩的人生!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谁都没有重来的机会,告别无处不在,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过去的自己在告别,随时随地都可能经历亲人的告别,没有任何办法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唯有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知。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今天这个节日也是我们很好的对孩子死亡教育的契机,中国人避讳死亡,但是死亡谁也无法逃避,与其躲躲闪闪,不如坦然面对,不然有一天你让他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去?

清明寄哀思,从容去告别,愿生者珍惜,愿逝者安息!

篇三:董卿《朗读者》告别观后感

与《朗读者》的遇见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气质,什么叫平凡,什么叫美丽,什么叫普通,什么叫简单,什么叫命运。这是由董卿主持的一项记录片节目。董卿的华丽自信出场带来了太阳般的光芒,瞬间照亮全场的观众,同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带着喜欢和敬意的。

嘉宾越来越重量级,这次最有感触的是86版西游记的总编剧许镜清老师,原来最喜欢的<女儿情>就是出自他的笔下,真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汗颜。30年为自己人生这一次音乐会的努力,一次次努力,一次次碰壁,但是倔强的老艺术家还在坚持,必须要开。回想自己音乐会当时的场景,许老师还是动容的流下眼泪,30年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十年呢!许老说,只要活着就不晚!并没有刻意的追求名利,把一生都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真的让人敬佩!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浮躁的环境下沉淀下来吧!

但是最大的感触却是,在中国,真正的艺术家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开始许老师的独白,到现在跟老伴还住在普通的居民楼,董卿说,在那个年代,并没有给您带来太多的名利。为什么总觉得是对现代社会的讽刺呢?!一个对中国艺术奉献一生,对国家有贡献的老艺术家,想开一场音乐会等了30年的原因竟然是没钱!我们还口口声声说尊重知识,这不是在打脸嘛?!

还记得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却不如演员黄晓明则与Angelababy举行婚礼受人瞩目,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却至今在北京只能买半个客厅。而明星则办一场婚礼都会几乎瘫痪上海两座机场。前段时间北京的买房记,中科院的员工因为买不起房,带着孩子离开北京。这样的例子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到底真正崇拜着谁?我们从小被教育的价值观真的被社会扭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