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B、18C、19D、22
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B、诸侯C、卿大夫D、庶人
3.《孝经》的第一章是(C)
A、天子章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
4.(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CD)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
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错,谏诤章第十五
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
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开宗明义章第一
5.(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ABCD)
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6.(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AC)
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B、《论语》
C、《尚书》天子章第二D、《春秋》
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A)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
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C)
A、开宗明义B、天子章C、四刑章D、三才章
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
A.圣治章B.丧亲章C.感应章D.广扬名章
1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A)
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
1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A
A、“人之行,莫大于孝”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13.《孝经》中对天子之孝的要求是(A)
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
14.下列哪位皇帝曾为孝经作注。B
A、唐太宗B、唐玄宗C、秦始皇D、汉武帝
15.《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B)
A、必有尊也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D、不忘亲也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出自《孝经》哪一章?
A、第九章圣治章B、第六章庶人章
C、第十三章广至德章D、第十七章事君章
17.“《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出自《孝经》哪一章?
A、第一章开宗明义章B、第三章诸侯章
C、第九章圣治章D、第十一章五刑章A)C)((
18.“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
19.《孝经》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A)
A、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B、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簋而哀戚之C、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D、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20.《孝经》成书于(C)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之际D、东汉初年
21.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孝经》一书是所著。(B)
A、孔子B、孔子七十子之徒C、邢?疏D、陈孝道
2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出自(A)
A、开宗明义章B、三才章C、孝治章D、圣治章
23.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说明中国人看待自己身体的出发点是(D)
A、注重保健B、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D、宗法观念
24.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下一句是?
A、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礼者,敬而已矣。D、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25.“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是谁说的?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26.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出自哪一章?
A、事君章B、丧亲章C、广扬名章D、感应章
27.《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A)
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
28.《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B)
A、必有尊也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D、不忘亲也
29.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
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
30.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曾经亲自为它做注(C)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3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____;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A)
A、行B、言C、择D、守
3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____,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B)
A、天地B、父母C、国家D、天子
33.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___也。(A)
A、行B、利C、义D、责
34.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_____。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A)
A、严父B、顺C、敬D、仁
35.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_____。(A)
A、事亲B、致敬C、孝子D、成人
36.《孝经》中国古代的(A)伦理学著作。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37.清代()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B)
A、王引之B、纪昀C、戴震D、钱大昕
38.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A)注。
A、孔安国B、王引之C、朱起凤D、王居正
3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B
A、孝之本也B、孝之始也C、孝之终也
40.非先王之法服,。A
A、不敢服B、敢服C、不敢行
41.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C)。
A、谨度B、事君C、社稷
42.故敬其父,(A)。
A、则子悦B、则弟悦C、则臣悦
43.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C)。
A、孝乎B、其人C、配天
44.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诗经》《易经》《春秋经》和(C)
A、孝经和金刚经B、易经和孝经C、书经和礼经D、道德经和孝经
45.《孝经》相传是(C)所作
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
46.孝经中首次将孝和(C)联系起来
A、礼B、义C、忠D、信
47.“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出自《孝经》的(C)一章
A、士章B、天子章C、庶人章D、孝治章
48.“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出自《孝经》的(A)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49.孝经是什么时期的(B)
A、战国B、春秋C、西周D、五代
50.“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出自《孝经》的(B)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51.《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C)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
52.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与政治的关系(B)
A、诸侯章B、圣治章C、孝行章D、天子章
53.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的原则和礼法(A)
A、丧亲章B、感应章C、五刑章D、士章
54.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的基本理论(D)
A、谏诤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开宗明义章
55.“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A)一章
A、天子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卿大夫章
56.《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社”代表什么(C)神
A、太阳神B、云神C、土神D、雨神
57.《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稷”代表什么(D)神
A、水神B、风神C、土神D、谷神
58.《孝经》中将社会上的人分为(C)个层级
A、3个B、4个C、5个D、6个
59.现在流行的版本是(D)给《孝经》做的疏
A、程颐B、朱熹C、李隆基D、邢?
60.《孝经》中的“甫邢”指的是(B)刑
A、棍子刑B、吕刑C、俱五刑D、车裂
61.《孝经》中的诸侯有公、侯、伯、子、(A)
A、男B、少C、王D、民
62.《孝经》中的制节谨度是为(C)制定的
A、士大夫B、天子C、诸侯D、卿大夫
63.《孝经》一共有(B)个版本
A、1B、2C、3D、4
64.古文《孝经》是李隆基注,今文《孝经》是(C)注
A、邢?B、郑谷C、郑玄D、刘炫
65.(A)中说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
A、《汉书?艺文志》B、《吕氏春秋》C、《吕览?察微篇》D、《尚书》
66.《孝经》第一章是和最后一章是(B)
A、庶人章、孝治章B、开宗明义章、丧亲章
C、三才章、五刑章D、开宗明义、五刑章
6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段话出自《孝经》中的(B)
A、《庶人章》B、《纪孝行章》C、《孝治章》D、《广至德章》
二、判断
1.唐高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应该是唐玄宗)
2.由《孝经》可知儒家的孝道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3.《孝经》中的对故去的祖灵的祭祀并不是为了祈求保佑,是为了表示不忘祖宗恩德之意。(√)
4.《孝经》中,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5.《孝经》作者有几种说法,其中有作者是孔子、也有作者是曾子或曾子门人等说法。(√)
6.《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道家的伦理思想。(×)
7.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8.《孝经》没有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
9.诸侯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10.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11.《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
12.《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
13.《孝经》称作“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是一样的(×))
14.《孝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行孝道的道理、准则和方法(√)
15.《孝经》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6.《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17.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这句话正确吗?(×)
18.《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19.《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
20.《孝经》在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起了很大作用。(√)
21.《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
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2.《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
23.《孝经》元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24.《孝经》把人之孝分为五大类,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25.《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6.《孝经》当中有很多的愚忠、愚孝的思想。(√)
27.《孝经》的“经”与“诗经”、“春秋经”的同义(×)
28.第十六章的章名是感应章吗?(×)
29.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孝经》(×),是尚书
30.孔子述作,垂范将来”是指孝经。(√)
三、填空
1.《孝经》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首次将孝亲和_____联系起来。(答案:忠君)
2.在《______》中,《孝经》是唯一一本自其成书就被称为“经”的典籍。(答案:《十三经注疏》)
3.《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_____之一。(答案:十三经/《十三经》)
4.在《孝经》的《三才章第七》中,讲到的“三才”是指_____。
(答案:天、地、人)
5.北宋邢?疏《孝经》名为《_______》
答案:《孝经正义》
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社稷)。
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1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12.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13.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
1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5.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16.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17.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8.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19.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20.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21.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乐),而民(知禁)。
2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23.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24.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25.《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26.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27.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28.(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29.《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0.(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四、解释词语
1.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2.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本文指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3.德之本: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
4.始于事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
5.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6.刑于四海:这种孝道,外国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
7.甫刑:即吕刑
8.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9.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这里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
10.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
11.制节谨度:这里指诸侯,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
12.卿大夫: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次于诸侯。
13.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的来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
1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初入社会作事的小公务员,安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迟到早退,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15.禄:本义:福气、福运。作动词是给予俸禄的意思。
16.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
17.用天之道: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
18.孝无终: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
19.移风易俗: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
20.鳏寡: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21.满而不溢: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滥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
22.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23.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24.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25.显亲扬名释义: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26.无所不通通:通晓。没有什么不通晓。形容知道的东西很多。
27.门到户说释义: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28.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29.所敬者寡,而悦者众:被敬重的人属于少数,而因此收获喜悦的人却是众多。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
时间:2024-06-08 08:35:12甘肃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时间:2024-06-08 08:32:53武汉城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时间:2024-06-08 08:30:02内蒙古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56西藏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03青海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