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两学一做 > 正文

关于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两篇】

更新时间:2023-08-15 16:55:51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篇一:

自从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以来,我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仔细阅读了相关党规党纪,在此期间在新闻上也看了很多关于反腐倡廉的报道,心中有一种感觉,感觉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像是拿着权利的双刃剑,站在悬崖边挥舞,如果心中没有对党章党规的敬畏之心,很有可能被权利这把双刃剑所伤而摔下悬崖,深陷党纪国法的深渊成为囚徒。

没有对党章的尊重,必然会产生特权思想、骄横之气;没有对党规党纪的害怕,必然会产生侥幸心理、邪恶之念;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样的党员干部最后会把自己送进党纪国法的囚牢里。

作为一名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就是为了加强宗旨教育,提升责任认识,强化担当精神,就是为了让自己懂得“党章是规矩,党章党规是底线”,做到工作生活中不破规矩、不松底线。

通过这次学习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章的理解,并且对照党章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政治理论水平还不够高;理论学习依然不够,有待进一步强化提高,存在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淡薄问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经足够,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并且平时学习的内容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存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缺乏对其精神和实质的理解和思考,导致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够等问题的出现。

其次;创新意识还不够;工作中,不会很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去重视这个创新问题,觉得之前怎么解决,就会终始不渝地去解决问题。问题出现时,不能够快速寻求更好解决问题的路径。在碰到事情杂乱无章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理清条理、按部就班处理问题。在工作中对待困难有畏难情绪,满足于领导叫干啥就干啥,积极主动性不够强,缺乏创新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年轻人那种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缺乏灵活机动,过于死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理念没有贯彻始终。

还有一点就是;自身协调能力不强,与个别同事沟通少,特别是与领导沟通的少;在平时工作中,有时会只顾工作,而忽略了与他人的交流,不够生动活泼。

针对以上自身问题今后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学习党章及系列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做到多看书,多读报,了解国事关心国事。通过学习,才能有新思想、新思路、新观点、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目标,坚定*信念,提高自身素质。

2、在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改变工作中遇事处理不果断、不细致等问题,提高创新意识,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尽可能的采取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开展发散思维、杜绝教条主义。争取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遇到困难冲在前头,要有牺牲精神。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3、在生活中加强与同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了解同事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将基层同事的内心意愿反映到领导层,发挥党员作用,紧密联系群众,起到沟通桥梁作用,使项目部员工更加团结一致,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当中去,齐心协力为项目、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效益。

篇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本人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学为基础、以做为关键,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以上率下,彰显以身作则的正能量。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加强作风建设情况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情况。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直以来,我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方面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做到政治信仰不动摇、态度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果断贯彻上级政令要求,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纪律,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依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确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恪守党章和党纪国法,自觉依照党的组织原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制度规定办事,以个人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

(二)加强作风建设情况。工作期间能够带头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坚持从工作作风抓起的深谋远虑,准确把握改进工作作风的新部署、新举措、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准则》和《条例》,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始终恪守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自觉从自身做起,严格自律,围绕发展目标,结合工作需要,常找自身差距,常思戒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四讲四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讲政治、有信念方面。主要是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平时工作中忙于事务、协调政务、搞好服务,对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的抓好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做不到挤时间学习,没能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讲规矩、有纪律方面。主要是放松了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上级领导及兄弟单位检查交流时,总想接待好一些、标准高一些,唯恐接待不周,心中打鼓。

(三)讲道德、有品行方面。存在好人思想,开展工作时还是抱有尽量少得罪人的心态。在发现他人做法或者思想有错误时,常常碍于情面,不会向其直接指出。

(四)讲奉献、有作为方面。一方面,虽然也经常下一线调研,但不够深入,对职工的关心关爱仅停留在对“困难职工慰问”层面上。更多的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做到关怀帮助,给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另一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网建设的推进,不时有新的问题和观点被提出,但在研究问题、推进工作时,担心急功冒进,往往观点保守,有时遇到新情况还会想着老黄历。

三、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应有的位置,凭兴趣、凭爱好、凭自觉,被动接受要我学的要求,而不是我要学的主动进取。其次,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真正的学以致用,在全局工作和局部工作上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很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有效促进和创新自身的工作。

(二)党性修养有所放松。现在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权利和金钱崇拜逐步成为更多人的价值取向,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自己。从理论上说,也知道共产党员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但事实上是存在着轻重不同的问题的,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时有放松,有时也考虑个人的荣辱进退,考虑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少了,满足于指标,满足于表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减弱。

(三)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开展工作时,群众观点有所弱化,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考虑更多的是能不能完成上级任务,能不能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等等。往往是把对上负责考虑的多一些,把对下负责考虑的不够。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对重点、热点、闪光点工作相对抓的多、抓得紧。对盲点、难点、增长点工作相对抓的少、抓的松。有时在推动工作时,与生产一线职工商量办事不够,向生产一线职工问计不多,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职工群众。

(四)贯彻“两学一做”要求不够。没有将“两学一做”要求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到行动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化,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坚持得不够好,缺乏钉钉子精神,工作不够深入,得心应手的工作抓得实一些,难度大的工作抓得虚一些。学习政治理论劲头不足,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也浮于表面。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改变重业务工作,轻政治理论学习的观点,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良好的学风,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思想觉悟和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坚持务实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作为公司“一把手”,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组织全员真抓实干,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整改落实,走向生产一线,做好服务,共同发展。

(三)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继续坚持原则,求真务实,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用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牢记党和组织赋予自己的使命。从正确的是非观出发,做到言有据、行有准,逐渐营造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把做职工群众工作理念贯穿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全过程,用群众工作统揽生产经营工作,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工作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作用,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与全部工作中,始终站在广大职工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工作上向为民利民凝聚,作风上向亲民爱民转变,实实在在的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打开工作新局面。

(四)始终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坚持不大吃大喝,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送的坚决不送,靠优良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来赢取客户,在工作中树立高压线意识,绝不打擦边球的同时,作为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八项规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与学习贯彻党章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坚持从工作作风抓起的深谋远虑,准确把握改进工作作风的新部署、新举措、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