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生活知识 > 正文

信访局精准扶贫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3)

更新时间:2023-08-11 12:54:56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二)工作方法没有根本转变。一是精准施策招数不多。从我调研的情况看,最大的问题就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老办法、老经验应付新形势、新方略,落实“六个精准”和“多个一批”乏力,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乏策。二是合力攻坚力度不够。还存在部门利益掣肘、各自为政的现象。一些县市“两眼朝上”,只关注省里有什么政策,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凝聚社会资源合力攻坚。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没有完全形成。三是推进政策落实不力。省委、省政府聚焦“精准”,出台精准扶贫的硬政策、硬措施,在扶贫思路、规划、方法、资源配置、管理以及干部配备上进一步精准化,从教育、医疗、五保、低保、社会救助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网络,从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建立开发脱贫、直扶到村到户到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效推进资金、项目、技术、要素精确覆盖贫困地区、精准直扶贫困人口,形成精准脱贫有力支撑体系。但是,投入难到位、项目难到户、扶持难到人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资金整合的问题,省政府已经明确整合的原则、范围、流程、目标,可以说这是一项创造性的政策,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中央《决定》也吸纳了我省这一做法。但是,文件出台半年来,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问题的核心是县一级顾虑重重,不会整合、不敢整合,害怕监察、审计通不过,担心被追责问责。

(三)管理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一是建档立卡识别不精准。主要表现为五个突出:数字水份问题突出。数字水份是当前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在建档立卡“回头看”中,有的地方贫困人口下降幅度达到近70%。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外乎是博弈思想作怪。搞建档立卡,很多地方说实事求是地讲,指标少了,要求增加;今年明确了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和标准,搞建档立卡“回头看”,他们又说实事求是地讲,贫困人口没有那么多,要大幅调减。时隔不到一年,反差这么大,并且都打着实事求是的幌子说事,出现这种怪现象,前者无非想通过多报人数,要资金、要政策、要权力,后者无非想调减贫困人口,减任务、减麻烦、减责任。这是实事求是吗?对象不精准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建档立卡工作不深不细,主要是村一级在甄别扶贫对象时,没有准确把握程序、标准,将非贫困户纳入扶贫对象。省委督查发现,一农户一家4个劳动力,均有稳定收入,却被列为贫困户;一农户全家3人,老两口每月100元左右养老金,还有2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孙子常年在外打工,也被列为贫困户。资料不完善现象突出。督查发现,一贫困户的扶贫档案无脱贫方案、无明白卡、无审核表、无市场主体到户协议、无干部包保承诺书,是一个典型的“五无”扶贫档案。各地建档立卡登记卡和作战图制作标准不一、模式各异,一县之内、乡与乡之间差别大。黄冈市全市统一标准制作登记卡和作战图的办法值得借鉴。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突出。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滞后,大数据平台没有建立,不能做到覆盖全省、互联互通,不能实现部门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矛盾隐患现象突出。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出台,没有进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享受不到扶持政策,实际收入水平反低于其他贫困户,村民不服气,意见很大,容易引发干群矛盾。二是资金项目安排不精准。如产业扶持,590万贫困人口中有需求的大约占30%。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有些地方有大而化之、搞一刀切的现象,没有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采取差异化方式予以扶持。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如果不精准,资金安排就会出偏差,容易产生“破窗效应”,加之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容易引起以前的搬迁户心理失衡。如教育扶贫,“两后生”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率不够高,贫困户子女就读大学和高职高专仍因经济困难辍学;同时,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师资配备结构不尽合理,有些没有专业的英语、音乐、体育老师,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三是因村派人不精准。责任落实不够。有些工作队进村入户、驻村帮扶的时间不够,走读现象比较明显;有的工作队队长还是兼职,不能脱产驻村。督查发现,一个工作队长,不知道自己是驻村的第一书记。一个工作队,虽然安排5人驻村扶贫,但采取的是“轮流坐庄”办法,每个月只去一、二次。一个县政府办主任担任工作队队长,不能脱产长驻,工作队员无人管理,工作责任无法落实。帮扶力量不够。有的工作队队员人数不够,没有做到一组一干部。“谁来扶”的问题没有系统安排,团风县的张建平竟然一人帮扶7000人。帮扶措施不够。工作队主要任务不清、思路不明,特别是在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上明显乏力,解决“怎么扶”、“扶什么”的问题不清楚。我在调研时发现,一个贫困户因病致贫,而工作队制定帮扶措施竟然是发展养羊。帮扶统筹不够。主要是县级层面,没有把省、市、县、乡四级工作队统筹起来,各自为政。四是脱贫成效不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急于求成、层层提速的倾向,省里提出2019年全面脱贫,大部分市里提出2018年,有的县提出2017年,有的村甚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自然、经济、社会及人的发展规律?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必须防止出现“被脱贫”、“数字脱贫”的问题。

三、实现新突破,推进转变抓落实

做好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精准扶持与政策兜底的关系。精准扶贫难度大、见效慢,要防止有些地方出现畏难情绪,简单化处理,为应付考核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兜底范围。二是内力与外力的关系。要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时,坚持内源扶贫,充分发挥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是村两委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关系。村两委是基层扶贫的主体,驻村工作队主要是帮助配合村两委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不可互相替代。四是“多个一批”之间的关系。对贫困户要分类施策、对号入座,统筹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五是处理好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的关系。片区攻坚重点是加强水、路、电、气、通信、基本农田等跨区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教育、卫生、文化和精神文明等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精准扶贫大环境,筑牢脱贫攻坚大底盘。在处理好五个关系的基础上,必须围绕抓落实,实现五个转变。

(一)必须在转变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突破,强化责任抓落实。一是强力推进思想观念大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决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委决定精神,做到学深悟透,领会精神实质。要通过学习,更新观念、厘清思路、增强信心、焕发斗志,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强力推进党委政府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扛起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抢抓大好机遇,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扎实履职,切实担责,促进精准扶贫方略落实。当前,要落实投入机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尽早实施度项目。市州、插花地区县(市)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委《决定》的要求,将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将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的资金统筹用于精准扶贫。要落实资金整合机制。省委、省政府已经担起了整合的责任,省财政厅专门出台推进资金整合的文件,资金整合的范围、整合的方法都很明确。各县要认真学习、加强理解、强化统筹,放手去整合、大胆去落实。县一级就是要科学规划抓整合,把规划的项目资金提前纳入县级预算,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制定规划的程序就是从下到上、从人到村再到县,在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的基础上,制订村级脱贫规划,最后形成县级脱贫规划。这样才能保证需求明确、项目落地、资金落实、措施有效、帮扶有力、责任明确、整合到位。三是强力推进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各级行业部门必须增强精准扶贫的自觉性,发挥能动性,充分落实行业责任。要围绕“精准”,抓紧编制行业精准扶贫规划,落实针对贫困人口的各项特惠政策。

(二)必须在转变工作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夯实基础抓落实。一是打牢精准识别基础。学习借鉴贵州“四看”和竹溪“六看”识别法,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切实做到公开公示,做实做细扶贫台账,确保数据精准。建立信访登记处置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公众质询。二是打造大数据平台。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扶贫信息系统,实现部门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尽快建立全省精准扶贫指挥中心,开发精准扶贫作战指挥系统、精准扶贫对象管理系统、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决策分析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坚持以信息化推进扶贫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和扶贫对象管理的动态化、科学化。加强村级信息终端服务平台建设,将扶贫信息系统纳入农村网格化管理。三是打通“滴灌”管道。工作队要落实精准扶贫方案和各项政策措施,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的项目清单,加强对接,促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服务直接有效传递到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心坎里。加强工作队管理,防止走读,防止帮扶流于形式,对帮扶干部实行台账管理,不销号不结账,不脱贫不脱钩。要建立奖惩机制,帮扶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不认真履职尽责的严肃处理。派驻单位要做坚强后盾,组织干部职工全员上阵,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要按照省里要求,按照每个工作队每年10万元预算标准,足额落实工作队工作经费。

(三)必须在转变扶持路径上实现新突破,聚焦精准抓落实。必须改变粗放式、一刀切的扶持方式,坚持靶向疗法,定向施策,打通到户渠道、做实到户链条、创新到户机制,确保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一是产业增收脱贫。依据贫困村资源禀赋,综合考虑贫困户的素质、能力,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基地,推进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落实扶持资金,既可以无偿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也可结合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将扶贫资金折算成股份,让贫困户既在企业打工,又能年底分红。鼓励贫困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产业发展项目。今年的“三万”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产业扶贫,要利用好“三万”活动这个载体和平台,将精准扶贫推进到全省每一个贫困角落。二是易地扶贫搬迁。要认真甑别搬迁对象。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规定的四条标准基础上,重新组织大规模的识别,要明确硬杠杠,如家里有小汽车、吃财政饭、经商等方面情况的农户,要坚决剔除。要严格控制搬迁总量。全省97.79万人的搬迁总数不能突破,但在省内县与县之间可以横向调剂。现有搬迁任务的57个县搬迁人数不能增加,但是可以减少,减少后空下的指标怎么办?可以在明年调剂到57个县之外有搬迁需求的县市。要严格落实补助资金。认真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关系,贫困户依照标准足额落实补贴政策;对非贫困户各县可结合实际,在不挤占贫困户资金的前提下,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等进行适当补助。要科学安置搬迁。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土地上建房,不建无规划的房”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强化资源整合,将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房屋建设要有乡土特色、荆楚派。要加强后续扶持。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参与合作社经营、开展乡村旅游、务工就业等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扶贫搬迁户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三是教育扶贫与转移就业。省教育厅等部门已经出台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要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读必读、应转必转,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做到应改善必改善。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当年接受高职中职教育的学生,给予每生每学年不低于3000元的补助,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围绕市场需求,实现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四是生态脱贫。坚持“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大力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提高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林保护资金,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使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加大贫困地区生态补偿力度,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强补偿资金管理,确保足额兑现到林权权利人。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退耕还林要与扶贫开发、经济林发展、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五是医疗保障。省卫计委等部门已经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各地要加大落实力度,逐步提高扶贫对象住院医疗费用新农合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借鉴咸宁市和红安县的做法,县级财政建立医疗基金,切实让贫困户看病少掏钱。鼓励县级财政为扶贫对象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六是低保兜底。建立低保标准、五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及时将贫困人口中低保和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救助范围,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确保低保、五保对象全部脱贫。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贫困人口,由县级财政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可以实施“以粮济贫”。七是光伏扶贫。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发展光伏农业,建立光伏大棚、光伏地面电站,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贫困户增收双赢。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脱贫后续扶持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扶持政策,避免边脱贫、边返贫,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

(四)必须在转变工作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强化管理抓落实。一是充分发挥1+N体制机制的指挥棒作用。1+N是一套环环相扣、体系完整的精准扶贫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这套机制,加大落实力度,切实构建起上下畅通、协调联动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硬支撑。二是充分发挥投融资机制的支撑作用。落实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基金、贫困地区“双创”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等“四大基金”,拓宽精准扶贫资金筹集渠道。要改善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建立“担保基金+扶贫互助社+银行+贫困户”、“产业扶贫担保贷款”等融资机制。县级要建立风险补偿金,让贫困户真正能够贷到款。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对有需求的贫困户全覆盖。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给予一定保费补贴。三是充分发挥共同攻坚的合力作用。继续组织大中城市对口帮扶贫困县,经济强县、强乡对口帮扶弱县、弱乡。组织开展行业对口支援行动,引导三甲医院、省市名校与贫困地区医院、薄弱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协作关系。巩固驻鄂部队和武警部队扶贫参建成果,进一步提高部队帮扶的精准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作用。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动员国有和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建立社会帮扶需求对接平台,实现精准扶贫帮困。以“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系列社会扶贫活动,形成大扶贫、大社会、大促进格局。四是充分发挥考核验收的刚性约束作用。“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这不是儿戏。精准扶贫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督查考核问责,确保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省里一季一抽查,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形成长效机制。省委、省政府对市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将精准扶贫作为专项,占20%权重。1月份,省考核组将赴各地组织开展考核。2月份,将组织对37个贫困县开展考核。省委、省政府明确,对未能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于未能如期脱贫的贫困县,全省通报批评,并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认真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加大监督检查,严禁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

(五)必须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提升能力抓落实。一是戒软。各级扶贫部门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摸实情、出实招,当好参谋、做好协调,不能怕麻烦、不能怕担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该增编的增编,该增职数的增职数,建立一支能打胜战、善于攻坚的队伍。推广利川市的做法,市长分管扶贫办,扶贫办增加11名编制、达到24人,3万人以下的乡镇至少配备3名扶贫干部、5万人以下的至少配备5名扶贫干部。二是戒急。减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必须遵循自然、经济、社会及人的发展规律。要做到“三防”,即防数字水份、防层层提速、防冒进。省里将严格组织开展脱贫验收,既看减贫数量,更看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公众问询,对得起贫困的父老乡亲。三是戒虚。鸿忠书记强调,把强化作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在扶贫开发实践中锤炼党性、纯洁作风、提振精神、提升能力。扶贫系统干部要切实俯下身子、沉到基层,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四是戒贪。脱贫攻坚阶段,资金投入大、项目工程多,迫切需要关口前移,早防早治。扶贫系统干部要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救命钱”意识,强化自我约束,守住廉政底线,做到清廉为官、扶贫有为,不能贫困人口扶起来,扶贫干部倒下去。

同志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沉甸甸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特点,分析新情况,攻克新难关,实现新突破,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