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专业介绍 > 正文

凝聚态物理专业全国大学排名榜(名单+分数线)

更新时间:2023-08-15 09:31:37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凝聚态物理专业全国大学排名榜比较好的大学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凝聚态物理专业全国大学排名榜(名单+分数线)

一、凝聚态物理专业全国大学排名榜

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
110001北京大学A+
2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310003清华大学A
410246复旦大学A
510248上海交通大学A
610284南京大学A
710055南开大学A-
810183吉林大学A-
910335浙江大学A-
1010486武汉大学A-
1110487华中科技大学A-
1210558中山大学A-
1310027北京师范大学B+
1410108山西大学B+
1510200东北师范大学B+
16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B+
1710247同济大学B+
1810269华东师范大学B+
1910384厦门大学B+
2010422山东大学B+
2110511华中师范大学B+
2210574华南师范大学B+
2310698西安交通大学B+
2410730兰州大学B+
2590002国防科技大学B+
2610002中国人民大学B
2710141大连理工大学B
2810280上海大学B
2910285苏州大学B
3010476河南师范大学B
3110532湖南大学B
3210533中南大学B
3310542湖南师范大学B
3410610四川大学B
3510611重庆大学B
3610697西北大学B
3710699西北工业大学B
3810718陕西师范大学B
3910005北京工业大学B-
4010008北京科技大学B-
4110094河北师范大学B-
4210126内蒙古大学B-
4310145东北大学B-
4410186长春理工大学B-
4510319南京师范大学B-
4610394福建师范大学B-
4710445山东师范大学B-
4810459郑州大学B-
4910530湘潭大学B-
5010736西北师范大学B-
5110004北京交通大学C+
5210165辽宁师范大学C+
5310270上海师范大学C+
54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
5510337浙江工业大学C+
5610345浙江师范大学C+
5710403南昌大学C+
5810446曲阜师范大学C+
5910475河南大学C+
6010561华南理工大学C+
6110613西南交通大学C+
6210673云南大学C+
6311065青岛大学C+
6410010北京化工大学C
6510065天津师范大学C
6610140辽宁大学C
6710203吉林师范大学C
6810251华东理工大学C
6910346杭州师范大学C
7010370安徽师范大学C
7110414江西师范大学C
7210593广西大学C
7310602广西师范大学C
7410635西南大学C
7510636四川师范大学C
7611646宁波大学C
7710079华北电力大学C-
78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C-
7910252上海理工大学C-
8010255东华大学C-
8110288南京理工大学C-
8210290中国矿业大学C-
8310357安徽大学C-
8410423中国海洋大学C-
8510427济南大学C-
8610491中国地质大学C-
8710512湖北大学C-
8810657贵州大学C-
8911414中国石油大学C-

二、凝聚态物理专业简介

凝聚态物理专业是近年来物理学中不断发现新现象、新成果的重要分支。该专业以凝聚态物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温超导物理、巨磁阻材料物理、磁性物理与材料、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低维强关联体系物理、自旋电子学、纳米团簇及介观物理,人工微结构及表面物理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和系统的凝聚态物理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物理分析技术,了解凝聚态物理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独立从事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并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为目标。

三、凝聚态物理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凝聚态物理学正处在枝繁叶茂的兴旺时期。并且,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性研究往往与实际的技术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凝聚态物理学的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相邻学科渗透、扩展,有力的促进了诸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与此相应此专业的相关人才应用范围很广,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做研究员、工程师、技术骨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