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广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广西上德州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更新时间:2023-10-18 18:17:05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许老师被一位家长问道,广西上德州学院需要多少分,大家知道每所大学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都不同,本文许老师就德州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位次、录取人数等数据整理了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报考德州学院的时可以作为参考,今年的德州学院在广西的录取分数线预测线大家可以在高考升学网官网查询。

广西上德州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一、广西上德州学院需要多少分

1、2022年广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德州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670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7人;

2、2021年广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德州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9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999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3人;

3、2020年广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德州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3106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3人;

4、2022年广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德州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561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5人;

5、2021年广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德州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507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9人;

6、2020年广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德州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736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9人;

二、广西上德州学院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德州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广西 2022 理科 本二 27 401 96707 省政府
广西 2022 文科 本二 25 483 25614 省政府

2、2021年德州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广西 2021 理科 本二 23 395 99990 省政府
广西 2021 文科 本二 29 475 25073 省政府

3、2020年德州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广西 2020 理科 本二 23 405 93106 省政府
广西 2020 文科 本二 29 435 27368 省政府
德州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德州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德州学院在甘肃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德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德州学院法律事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德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德州学院法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四川上德州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2023年德州学院是师范类院校吗,山东师范大学名单
2023年德州学院是省属大学吗,是部属高校吗
2023年德州学院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德州学院怎么样
2023年德州学院是几本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三、德州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太阳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万名优秀人才。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4亿元,馆藏图书238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000余人,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160余人。学校坚持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现设有22个学院,3个研究院。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9个。其中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3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发展智库1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有69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公益性创业平台“七点创业谷”获批德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000余项。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天衢英才”工程,引育并举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教授126人,副教授498人,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8名。拥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5人;“泰山学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25人。德州市突出贡献专家、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文化名家等46人。学校坚持应用为本,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80余项。在生物物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纺织服装、可再生能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先后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给-受体”光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研究202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校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坚持根植德州,面向山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德州市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出台《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对接京津冀,服务示范区”工作意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医养健康研究院”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地域文化研究传承创新,编辑出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与德州市各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校企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