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山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山西上山西工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更新时间:2024-04-05 23:54:26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许老师被一位家长问道,山西上山西工学院需要多少分,大家知道每所大学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都不同,本文许老师就山西工学院在山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位次、录取人数等数据整理了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报考山西工学院的时可以作为参考,今年的山西工学院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预测线大家可以在高考升学网官网查询。

山西上山西工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一、山西上山西工学院需要多少分

1、2022年山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山西工学院(B)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7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350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387人;

2、2021年山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山西工学院(B)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0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300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901人;

3、2020年山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9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1391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004人;

4、2022年山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山西工学院(B)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540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97人;

5、2021年山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山西工学院(B)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8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6756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53人;

6、2020年山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064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303人;

二、山西上山西工学院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山西工学院在山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山西 2022 理科 本二B 2387 417 93503 省政府
山西 2022 文科 本二B 197 451 25407 省政府

2、2021年山西工学院在山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山西 2021 理科 本二B 1901 410 93000 省政府
山西 2021 文科 本二B 253 458 26756 省政府

3、2020年山西工学院在山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山西 2020 理科 本二C 1004 409 31391 省政府
山西 2020 文科 本二C 303 441 10645 省政府
山西工学院在甘肃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4参考)
山西工学院对比浙江海洋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山西工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山西工学院对比辽宁师范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山西工学院对比云南师范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青海上山西工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山西工学院对比湖北师范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山西工学院对比上海健康医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广西上山西工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山西工学院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山西工学院的评价怎么样,口碑好不好
贵州上山西工学院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三、山西工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山西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21年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理工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277.9亩,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2000人,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学校坐落于朔州市——雁门关外、桑干河畔一个像北欧一样美的城市。*总书记六次提到的“右玉精神”发祥地——右玉县就隶属于朔州市。朔州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涌现出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等一批杰出人物。当代朔州有着“能源绿都、塞上明珠”美誉,是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面向区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朝阳产业设置专业,在强调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的同时,也保证了专业的实用性,学生就业抢手、待遇好、职业发展空间大。学校争取省市资源大力进行师资、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建设。引进学术大咖为二级学院院长,构建二级学院院长、学术带头人、博士骨干教师、双师型人才的师资架构。拥有山西省煤系高岭土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电污染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坚持“高校+产业研究院+龙头企业/行业”的特色发展模式,与驻地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享企业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基于区域企业资源面向全国全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