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何妈妈们总有一个美好的期望,结果却适得其反
我有一个朋友L,很有意思,你去她家经常会发现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有时候,一进家门放眼望去,目及之处全是东西:抱枕、书,包包,鞋,甚至是各种塑料袋,购物小票扔得到处都是。但有时去她家你会发现似乎进错了家门,家里一尘不染,目光所到之处,除了家具根本没有什么其它物品。
后来熟了之后,L告诉我们,她为收拾屋子这事经常处在自我斗争之中。原来,L的妈妈从小就注重培养L的好习惯,每天睡觉前一定把玩具收好,把第二天穿的衣服准备好,每天按时起床,自己收拾房间……雷打不动。大部分时间L还是会按妈妈的要求去做,但有时候晚了或者忘了,妈妈心情好时就唠叨几句,有时不做也就过去了。心情不好时,直接连吼带叫:“你到底是不是女孩,每天要催催催,你到底有没有自知之明”。有时甚至会实行武力。所以L曾经内心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等我以后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一定要让家里乱七八糟的,想怎么来该怎么来。
当然,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是L自己的选择,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L一方面乱扔东西她会觉得很放松,但另一方面,家里只要乱七八糟的她会经常处在一种焦虑之中,经常会处在是否收拾屋子的纠结之中。所以,家里会经常乱上一两个礼拜,然后就得花上一整天甚至更多的时候收拾干净,收拾房间又是L最难受最痛苦的事。然后L还告诉我,她工作方面也经常这样,拖延,纠结,拖到最后再连续加班把这一段时间积累的活干完。循环复始,痛苦不堪。
还有一位全职妈妈,为了养成孩子好好吃饭的习惯,每天必上演母子大战,模式就是:开始各种哄,哄不管用,就硬塞,塞不进去就给讲道理,给脸色,再最后就直接打骂。到最后这种方式也没让孩子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反而让孩子对吃饭失去了兴趣,瘦得跟麻杆一样。
这两个故事中,妈妈们的目的其实都是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期望很美好,可是结果呢?第一位妈妈导致的结果是L直到成年都陷入这种是否收拾房间的纠结和痛苦中。而第二位妈妈,结果与期望完全相反。
2.当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支持时,就算是养成了“好习惯”,将来也会反弹
其实在以上两位妈妈养成孩子好习惯的期望中,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一点点的爱和支持,反而成为妈妈情绪上的替罪羊。这种“好的行为习惯”的背后往往有一种跟负面情绪相联系的暗示:你如果不好好收拾房间,可能就面临被唠叨、被打骂;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可能就面临妈妈的脸色和惩罚。长此以往,就容易陷入这种负面情绪的模式,看不到收拾房间后的整洁干净和吃饭的所享受到的乐趣。也许,就算是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这个“好习惯”,在未来也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弹”。如同L,和那位被迫吃饭的小孩。
对此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从小我跟我妈也常因早起的事较劲,上班后,周末睡懒觉是我最大的期待,平常上班起床也是我最痛苦的事。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睡懒觉更成了一种奢望。我常因没有睡好觉对孩子不耐烦,但是,我发现越不耐烦,孩子醒得就越早,甚至周末早上只要他起床,也不要他爸陪,一定会通过各种要求和方式把我扒起来不让我睡。这种感觉让我一度又陷入曾经我跟我妈较劲的不满情绪当中,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孩子,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乖,这么黏人,好烦。当然,学习心理学有一条好处,就是在自己感觉到痛苦时会学着慢慢去面对、觉察,同时学着去接纳和包容。看,这其实是我自己的情绪问题,孩子的要求是正常是好的,不是他不乖,也不是他黏人。
当我这种情绪和模式被看到和接纳时,没有任何人逼我,我自己慢慢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也没有觉得任何不舒服和难受,反而每天觉得精力充沛。当然,就算偶尔想睡懒觉,孩子也不再扒我起床了。因为我的情绪稳定了,我跟孩子之间就会有爱的流动,当孩子感觉到这种爱时,他也逐渐变得安定,不再那么“烦”人。
3.父母的爱和陪伴才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基石
每个人都有向好、向善的品质,只要内心的动力不被外在的要求和负面情绪所压制、割裂,是人都会散发出这种美好的品质和力量的。这个时候父母爱的流动才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基石。
在后现代很多心理疗法里面崇尚的都是人本,比如叙事,特别适用亲子关系的改善上,因为它最会发现孩子善的、有力量的那些故事。像兆杰老师课堂上讲到的那个不断逃学的孩子,父母用尽各种方法,甚至连警察都叫来了,可是孩子仍旧逃学(回复叙事:如何的陪伴,让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家即可查阅)。而兆杰老师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用主流的评判去说教他,只是用温暖的语言和爱去发现孩子在逃学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和办法。帮助孩子自己寻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力量,从而回归学校和家庭,并考上高中的故事。
打骂和惩罚的方式固然短期是管用的,但很多时候会禁锢住人们内心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你给它一块盐碱地,每天还阴雨连绵,它必然生长得坑坑歪歪;如果你给它一块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它必然会成长成它本来的样子,健康有活力。这时候,妈妈的爱和陪伴就是撒播阳光和雨水的基石。
4.只有父母自己的成长,才会引导孩子的改变
故事2中,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吃饭,每次吃饭如同上刑,妈妈想尽各种办法,用中药调理,变花样做各种好吃的饭菜,夸奖、打骂,可是结果呢?眼看孩子瘦得跟麻杆一样,每次发完脾气,她自己也内疚痛苦不堪。后来经朋友介绍上了一个疗愈性质的课程,才发现,自己对孩子吃饭的期待后面是害怕和焦虑,害怕别人说她全职带孩子还带不好,也担心老公、公婆的埋怨(这种体验与她童年时期父母的高要求经历也有关。)当她总是处在这种焦虑和害怕的情绪中时,往往只会把行为演变成她所担心的那个样子。如同吸引力法则,你只吸引你心中所想的,虽然你不想要这个结果,但是吸引力法则不管是好是坏,也不管你想不想要它,它只是回应你的思想。
这位妈妈后来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面对在养育孩子担心和焦虑,去接纳和包容自己的不足。当妈妈自己的内在获得力量逐渐平和以后,自然对孩子是否吃饭的问题就不再那么纠结和痛苦了。而当孩子感受不到压力,得到的是妈妈的爱和支持时,吃饭的问题也逐渐好转了。
5.好习惯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父母的爱和支持去滋养的
我们经常在各种育儿经中陷入困境,或者在培养好孩子习惯的框架下与孩子斗争得疲惫不堪,其实我们都能在自己内在找到一个未被接纳、包容,或者没有成熟的小孩。每当碰到类似事件时这个小孩就时不时跳出来捣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和各种家庭斗争。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学着去看到自己内在的这个小孩,去滋养,助他成长。只有我们父母自己逐渐成长改变,孩子的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孩子一切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慢慢养成。而只有我们不断去发现孩子那些善的、好的种子,并给予足够的爱去滋养时,孩子的好习惯才会被真正内化。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
时间:2024-06-08 08:35:12甘肃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时间:2024-06-08 08:32:53武汉城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时间:2024-06-08 08:30:02内蒙古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56西藏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03青海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