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思想汇报 > 正文

乡镇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精华篇(一)

更新时间:2023-08-20 05:55:24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1】

回顾的脱贫攻坚情况,有喜有忧,应该说我们各级各部门做了很多的工作,总结起来成绩也很多,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成绩,我今天一条也不说,只讲问题、只讲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模糊。我们有些干部在扶贫攻坚这个问题上,还有模糊甚至糊涂的认识。什么是政治任务?我们都收听收看了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到建党100周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打赢脱贫攻坚战,怎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政治任务。什么是头等大事?扶贫攻坚工作就是发展的头等大事。如果我们不能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就会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反之,如果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就会加快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在打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能再进一步在一产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二产上加快产业聚集区发展步伐,在三产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这将是固始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次重大历史发展机会,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抓好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抓不好,只会拖后腿。什么是一号民生工程?扶贫攻坚是给老百姓办事,脱贫攻坚这一仗打好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县的人民群众就会说我们各级干部好、说固始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组织扶贫攻坚工作有力。上次开会,有些同志提到有些群众有等、靠、要、观望的思想,觉得脱贫攻坚是等着政府发钱。事实上,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宣传、走村入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我们的群众已经明理了,知道脱贫攻坚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不仅要靠政府、社会帮扶,还需要我们农民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农民明理以后,我们的干部是否明白?或者说,我们应该怎么在脱贫攻坚这个问题上做明白。我觉得,大家认识再高也不为高。如果我们大家还在模棱两可,还在等待观望,还没把扶贫工作摆上单位最重要议事日程的话,就是一种严重失职。

二是重视不够。前几天,曲书记主持专门听取了全县第一轮巡察督导情况的汇报。其中,我注意到,巡察组在汇报的时候说,巡察了10个乡镇,通过检查会议记录,发现部分乡镇竟然对扶贫攻坚工作没有研究、没有安排。是觉得问题不重要,还是不知道怎么安排开会?刚才听潘平同志说,人社局班子每个月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这还不是一线的责任主体,只是有帮助脱贫的工作队和行业扶贫责任的责任部门。各个乡镇等一线责任主体,如果对上级扶贫精神不学习、不传达、不贯彻、不研究,我们的精准扶贫怎么能落实到位?省直管以后,我们的行政效能某些方面提升了,像行政审批环节减少了,但我们也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市一级对我们的督导。但是,我们是直管县,我们要自我管理、自我督导。如果我们每项工作都等着上级督导的话,怎么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在到一些乡村调研时,问驻村干部一些情况,支支吾吾;问乡镇领导干部来过没有,迟疑后才说来过。为什么会迟疑,说明就没来。有些乡镇的干部,甚至是乡镇的党政主职,没有深入到重点贫困村去,没有一个村一个村的研究脱贫的责任图、路线图、时间表,没有研究怎么挂图作战。

三是精准不足。这次省里5个方案、5个办法,要求我们对精准识别“回头看”采取“六步工作法”。一进,进老百姓的门;二看,看老百姓的家境,看看他的家庭状况到底什么样子,光看报表,理性的看不如感性的看;三算,算算他家庭的收入账、支出账;四比,比左邻右舍,还有更困难的没有,到底是不是贫困户;五议,群众评议;六定,最后审定。这次“回头看”,有些乡镇是简单的“回头看”,但也有些乡镇精准识别尽管已搞了9次、10次,在这一个月的“回头看”上,工作仍然非常认真细致,把第11次当做第1次。我们的工作没有这种精神,怎么能搞精准?我们从6月18日至28日,由主管县长坐镇扶贫办,各乡镇党政主职到现场确认了贫困户数,签订了确认书。截至目前,我们上报到省里的贫困数是35886户、88844人,已经锁定了,各乡镇也都锁定了。之前,我感觉有些乡镇、有些村,不是越搞越精准,而是越搞越糊涂。我们忙活了大半年,省审计厅派出10个人就查出了一堆问题,还都是硬伤,不仅村干部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家庭、有企业养老保险的都纳入进来了;有些乡镇,纳入低保的一家能有几个儿子。是国家公职人员,拿着国家的俸禄来吃低保、来进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样花穷人的钱,怎么能够心安理得?今后,省委督导组再查出类似的情况,这样的“贫困户”由其所在的乡镇书记、乡长、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去包,并且要在电视上公示出来。我们很多的乡村干部想做好人,好人不是这样做的!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好事、抓紧完成贫困人口减贫目标,这是做好事。不该做的事做了,不是做好人,是害人。

四是落实不力。5月26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之后,我在高考前的一次乡镇主职参加的会议上,专门就挂图作战进行了安排。40多天过去了,很多村山河依旧,空空如也。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我们明年就要脱贫了,今年还在优哉游哉,明年什么时候能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决心,应该放在行动上。这两天,我看了《彭德怀元帅》这部电视剧,更加知道了什么叫背水一战,什么叫决心。彭德怀率领红军攻打长沙的时候,在最紧要的关头,命令把背后的浮桥炸掉,带领6千人进行冲锋,背水一战,一举拿下了3万敌军守卫的长沙城。我们现在脱贫攻坚不拿这样的决心,不下真功、用狠劲、拼老命,怎么能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要有挂图作战的斗志。大家的斗志在哪里,很多村的图在哪里?40多天过去了,简图、草图也没画出来一张,说明我们工作做的不够,没做到家。图画出来了,有多少贫困户、都分布在哪个村、谁来包保、采取什么办法,一目了然,这叫“功到自然成”。大家看看李店、祖师是怎么做的。祖师把贫困户研究的很透,200个光伏扶贫户、300个养殖户、100个电商扶贫户、541个政府兜底户。其他没行动的乡镇你们研究了没有,会不会比着葫芦画个瓢。大家不要认为挂图是形式,这里面有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有一线征战的作风。我们在座的很多支部书记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二、三十年,很多书记、乡镇长也长期在基层工作,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上来,是我们工作中的荣幸。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是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我们扑下身子去抓扶贫工作了没有?到贫困户家里没有?是仅仅到村部开个会、问问情况,还是只问一个村、一个点上的情况,其他的不了解,没有深入下去?要有全民参战的氛围。我们的氛围在哪里?到有些乡村,村部破败;讲措施、讲问题也讲不出来,都是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大政方针,具体的措施讲不出来。我们安排的一些标语、让大家警醒提示的东西要么找不着、看不见,要么小里小气看不清。

五是束手无策。在脱贫攻坚上我们是正规军,不能散打,要讲战略,要有战术,要善于谋事。如果大家不讲战略、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怎么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脑子里没东西,跟着人家走,人家搞养殖小区我也搞,人家搞光伏我也弄。在座的很多都会下围棋,我有个同学,我让他五个子他也赢不了,从第10步以后他一步先手都走不了。他问我,为什么每次你都能赢我,我说你光会下棋不会布局怎么能赢。脱贫攻坚也是一样,有些同志天天看他忙忙碌碌,东奔西走,但是心里没有谱,没得路线图,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反正今天的扶贫工作干了,明天干啥他不知道,下个月干啥再说,这样怎么能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工作确实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很多东西都是未解的方程,需要我们去解,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我们固始曾经创造了很多的经验,现在大家创新的劲头哪去了,创造力何在?脱贫攻坚不靠一些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走,两年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完成不了的。

六是责任缺失。大家都给县委县政府递交目标责任书,我们跟省委省政府也递交了责任状,层层递交,这责任书承载着、寄托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是一纸空文,我们决不能束之高阁,大家应该经常拿出来翻翻看看。县委、县政府给大家签的目标责任书是几条?跟各个单位、行业扶贫部门的责任书签几条?跟各乡镇的目标责任书签几条?有几个人能答出来,省政府跟我们签了四大条。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讲,“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我们的责任是什么?责任就体现在你的思想是不是贫乏,思想认识到位没有,是不是寝食难安地把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脚下。要求这么高,督导这么严,还有这么多问题,主观上,是没有做到尽职尽责,大家思想认识还没有到位,责任没有压实。光是靠上级一级压一级压实责任,我们自己不去承担这个责任,担当这个责任,那也没用。到年底评先评优的时候,脱贫攻坚做不好的单位,趁早也别去当这个先进!政治任务、头等大事、一号民生工程都做不好,还怎么去当先进?我们一定要做明白人,我们手头上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头等大事,应该怎么去做,怎么落实,大家一定要明明白白。

我讲这六个方面的问题,一不是否定大家的成绩,二不是说每个乡镇、每个局委都有这些问题,三还是为了给大家鼓劲,让大家对脱贫攻坚这场紧张的战役保持清醒忧患,让大家紧张的神经再绷紧一次,把大家模糊的意识再唤醒一次,为大家自满的情绪再敲一次响鼓。

二、工作安排

我们的脱贫攻坚目标已经非常明确,路径也非常明确,工作也安排过几次了,但我觉得还需要再系统安排,这里拣重点再提六项工作,需要大家统筹研究和推进。

一要紧盯标准。盯什么标准,就是我们识别的标准,识别的标准就是我们脱贫的标准,就是我们下一步打脱贫攻坚战要紧紧盯着的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第一个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个标准,去年是每人每年2855元,我们要紧紧盯着,确保今年脱贫数要高于这个贫困线以上,这是最低要求。第二个要统筹推进“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不愁吃,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