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爬坡越坎关键阶段,经济周期性波动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叠加、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矛盾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与社会矛盾凸显叠加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发展的内外环境仍不容乐观。但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面临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战胜挑战、深化改革、加快转型、促进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做好今年工作,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既要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创造必要条件,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优质增长,推动区域协调,提高开放水平,深化绿色发展,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提质增效。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入推进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加快省外广东商贸城和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等平台建设,完善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内销网络。加快广州、深圳、汕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培育一批综合性电商龙头企业和行业性电商平台。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和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升级改造和农超对接。加快培育养老服务、社区金融、医疗保健、家庭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性消费。创新信息服务产品和模式,加快4G网络建设和市场拓展,推进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扩大信息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快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促进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抓好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发展平台和重大民生工程。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285项、投资4500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504亿元,能源建设投资730亿元。制定实施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实施重大产业链配套工程。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推动面向民间投资招标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开拓多元化市场,支持企业境外参展、拓展海外销售渠道,重点扶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一般贸易出口,积极拓展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出口新优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壮大供应链管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集成服务。加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加快通关、结汇、退税速度。加强贸易摩擦案件应诉指导,建设公平贸易工作站。完善进口目录和贴息政策,扩大紧缺资源、设备、技术、产品进口。规划建设一批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推进全省统一的电子口岸建设,推广“三个一”通关模式。
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省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推动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中介组织收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推动发行中小微企业融资集合债券。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完善广东价格指数、重点企业PMI等监测平台,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加强重要商品储备管理,提高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和调节能力。强化价格监管,依法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做好我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核心,着力把市场化改革引向新的广度和深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政策法规体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省属企业资产重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废除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落实“非禁即入”投资政策,制定各类企业平等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试点。全面实施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投资项目推行网上在线备案,压缩办理时限。探索公共投资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在公共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健全资本、金融、产权、股权、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平台。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推进贸易流通体制改革,以信息化等手段创新流通业态,加快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内外贸一体的无障碍现代大流通。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推进公用公益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打造广东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推动水、电、气等资源价格改革,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市场准入、运行、监管、退出制度,推进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行政和区域壁垒。年内全面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开通“信用广东网”,强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扩大企业法人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统一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经济调节科学化,增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新设审批事项,制定公布各级保留的审批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规范和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实时在线监察,建立“办事工作日”和“告知承诺”机制。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抓紧落实省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探索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推进经济发达镇和中心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开展深化开发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和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健全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法定机构试点。加快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省直部门8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70%以上的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今年连接到珠三角地区全部镇街,并向粤东西北地区中心镇街一级延伸。
深化财税金融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征询人大代表、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的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透明度。明确省市县镇事权划分,合理配置各级财政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提高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省级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省财政经营性资金实施股权投资管理改革。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和预警机制。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进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和珠三角重大金融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民营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设立、期货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强地方金融生态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三)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扶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科技服务骨干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省。实施标准化战略,建设质量强省。
推进多主体协同创新。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组建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推动创新型企业全面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实施创新路线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重点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加快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二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大力推进“天河二号”应用。加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引进第五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
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推动国家级高新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和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快发展省粤科金融集团,设立省级种子基金。支持各市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科技孵化基金。支持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或组织,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开展科技保险。规划建设一批民营小微科技企业孵化器、前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平台。
(四)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提质相结合,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企业、重大科技专项和信息化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产业规划政策引导。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广州、深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服务业对外资和民间资本准入,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轨道交通、汽车、石化、航空等重大产业及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打造现代产业黄金海岸,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加强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强化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
加快重大平台建设。落实国家赋予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的政策措施,加快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建设,打造前海以金融为主体的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推进横琴新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中以(东莞)产业园、中德金属生态城等平台建设,构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国际合作特色园区。
打造全国信息化先导区。实施宽带广东发展战略,建设智慧广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入户和WiFi热点覆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优势传统产业整体提升工程。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
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积极跟踪推进3D打印技术及应用产业发展。培育“三网融合”新业态。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优化对外开放格局,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加快外经贸转型发展。推进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落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加工贸易产品内销便利化水平。建立多层次服务贸易推广平台,支持技术、软件、文化、中医药等服务出口,推动特殊功能区服务贸易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简化审批程序,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完善境外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运用跨国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技术、品牌等的兼并收购,推进境外能源资源共同开发利用。
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落实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行动纲要和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贸投资合作,加大面向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特色招商,扩大引进高端产业、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和总部经济。落实与友好省州签订的经贸合作协议,重点加强低碳环保、科技创新、精密制造等领域的项目合作。科学布点设立境外经贸代表处,加强海外广东商会建设。
全面促进粤港澳台侨合作和对外交流合作。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粤港澳服务业规划衔接、服务机构跨境设立和服务要素资源便捷流动,重点加强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科技文化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合作,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港珠澳大桥、粤澳新通道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珠江口宜居湾区。深化粤台高科技产业和服务贸易等合作。发挥侨力侨智和外事资源优势,更好服务经济转型。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支持民间智库发展。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作用。申报设立自由贸易园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结算试点。
(六)扎实抓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组织实施超级稻产业工程,建设连片大规模的粮食产业示范区。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抓好“菜篮子”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特色林业和林产品深加工。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和现代化渔港建设,推进渔业资源修复,发展远洋捕捞和深海养殖。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建设,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实施农村中型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项目。加快雷州青年运河、高州水库和韩江粤东三大灌区改造,加快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进幸福村居创建和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稳妥推进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和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集体产权管理服务交易平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推进粤东西北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分类推进珠三角和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国有林场分类改革。
(七)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原则,编制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省。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解决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落户问题。健全居住证制度,完善积分制入户和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政策。推动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步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发挥广州和深圳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优化珠三角各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壮大粤西城镇群,促进粤北地区城镇集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高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集聚度,科学有序加快新区起步区建设。促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依托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一批卫星城,引导小城镇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加快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防灾减灾等市政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抓好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确保建筑质量和公平分配。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智能管理。启动低碳生态城市示范省建设,保护城市自然生态,发展绿色城镇。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加快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山水风貌的美丽城镇。
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多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争取发行市政债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城市规划改革,限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统筹地上地下空间,适当增加居住和生态用地。选择若干市县和建制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
(八)提高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分类指导,创新区域合作,提升珠三角,振兴东西北,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
推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实施“九年大跨越”方案,推进珠三角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开展城市升级行动,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三大经济圈融合发展,加快区域合作园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等五个一体化规划实施,编制实施科技创新、生态安全、信息、物流、旅游等新的五个一体化规划。促进珠三角金融一体化。强化跨行政区域河流污染联合治理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抓好珠三角跨市地方道路衔接和公交对接等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深中通道建设。
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创新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机制,扩大园区经济管理权限。适度超前规划,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广乐、二广等出省通道和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推动贵广、南广铁路年内建成通车,加快深茂铁路建设。推进西江、北江航道改造和湛江机场迁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设立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壮大财力规模和综合实力。推进滨海旅游产业园和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健全利益分享、产业链合作、干部选派等帮扶机制,全面加强珠三角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交通、饮水、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到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村企业化经营,向农业农村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增强县城和镇的城乡衔接功能。
推进扶贫开发。落实扶贫开发“双到”政策,加强资金项目到村到户对口帮扶。强化产业扶贫和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产品。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抓好贫困地区教育培训、基层医疗卫生等工作。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加强省际合作。创新完善泛珠合作机制,办好第十届泛珠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粤东、粤西分别融入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与闽赣合作加快原中央苏区县发展。加强省际环保预警和协同干预。推进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
时间:2024-06-08 08:35:12甘肃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时间:2024-06-08 08:32:53武汉城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时间:2024-06-08 08:30:02内蒙古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56西藏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4:03青海高考特殊类型提前批报考控制线是多少分
时间:2024-06-07 1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