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0年河南省信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一)

更新时间:2023-08-11 23:11:07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信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757.34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9.81亿元,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1723.17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43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07.66亿元,增长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33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68元,分别实际增长8.1%和9.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我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促增长调结构,发展质量有新提升。坚持以扩投资为促增长提供支撑,以促增长为调结构创造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扩大需求。坚持把发展现代工业作为补短板、调结构的主攻点来抓,组织实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活动,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29.19亿元,增长33.5%,增速居全省第1位。实施194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已有65个项目建成投产;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扩消费的支撑点来抓,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实施意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服务业和健康养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服务业,持续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587.5亿元,增长10.3%,总量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4%,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坚持把扩大出口作为促增长的突破点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外贸转型升级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出口总值2.9亿美元,增长36.8%,增速居全省第4位;坚持把做优农业作为促增长的基础来抓,深入实施“三农”四大工程,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6.1亿元,新建高标准粮田79.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18.44亿斤,新增1.23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277家,家庭农场1454家,已建成农业产业化集群28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5家。强化要素保障。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去年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94.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07.7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198.3亿元,实现资本市场融资66.4亿元。稳步推进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争取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2.1万亩,有效保障了发展需求。提前完成信阳电网“十二五”规划“1230”工程,全市供电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和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7.9万人次,较好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务实服务企业。着力加强产销对接、用工对接、银企对接,力促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扩大生产,帮助困难行业和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市场,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5家企业进入全省百高、百强企业行列,河南黄国粮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4.6%和21.7%。

(二)着力强载体建体系,发展能力有新提升。突出抓好“一个载体、四个体系”,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四大工程”、“三大计划”,认真落实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协调例会制度,加快108个重点攻坚项目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3.8亿元,增长26.2%;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5%,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中要素资源,扶持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我市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现代家居、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集聚态势正在形成。其中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7%和18.3%,增速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4和6个百分点。加快构建现代城乡体系。组织修编了《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市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地下管网和一批主次干道得到改造提升,内河治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持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在部分区域开通运营。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有序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转移,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1.1%。深入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数字化、市场化管理不断加强。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顺利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成功组建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河南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5家,院士工作站6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1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名牌战略和质量立市战略,全市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9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已有3家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12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落实工商登记便利化,全市培育各类市场主体16.1万户,增长25.4%。积极构建新兴市场体系,全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市商务中心区入驻企业153家;大力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建设了国际茶城、国际商城等一批专业市场,信阳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茶叶市场;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了一批社区便民蔬菜超市;着力完善要素市场,构建了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劳动力“招聘集市”、基层就业和社保“服务门市”,建设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三)着力打基础增优势,发展后劲有新提升。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打基础增后劲,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境内的312和107国道升级改造工程、宁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淮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阳火车站改扩建和信阳东站东甬道工程获得中铁总公司批准;明港机场即将开工建设。统筹推进“三件大事”。集中力量抓好三大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已集聚电子信息企业86家,初步形成智能通信终端、智能显示终端两大产业链和智能手机、伯皇IT两大产业园,被中国通讯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手机产业基地”;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基本完成一期基础设施配套,已开工建设企业22家,建成投产或运营3家;信阳义乌国际商贸城正在有序推进。积极谋划重大专题。信阳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和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研究层面。

(四)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有新提升。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途径破解发展难题,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出台了《信阳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进农业补贴办法、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扶贫开发综合改革等被确定为全国试点;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取消行政审批项目53项,合并与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3项;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工商、质监、药监等体制调整顺利实施,初步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前期工作;财税、投融资和金融改革有序推进,户籍、林权、水利、供销、农电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等全面展开,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开放招商。持续深化“四一”招商行动,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亿美元,增长13.2%。成功举办信阳第22届国际茶文化节、第九届中国仓储业大会,信阳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已落地项目126个,完成投资425亿元。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信阳与北京市西城区缔结为友好市区,与部分省直单位签订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五粮液集团对河南乌龙酒业成功实施战略重组。

(五)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有新提升。坚持把提升信阳生态优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竞争力来抓,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圆满完成,顺利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终期评估。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深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不断提升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全年完成造林34.9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3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大气环境深度治理、城市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和机动车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超额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信阳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信阳市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全面推进节能降耗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示范工程,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用硬措施完成了节能减排的硬任务。加快美丽信阳建设。坚持山水林城一体发展,严禁破坏山体、园林、绿带和水系,进一步提升了“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城市品牌。大力改善城乡环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4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2059户,新解决54.2万农村居民和17.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让更多家庭用上了清洁能源、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有15个镇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镇,4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村被确定为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1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六)着力保底线惠民生,社会建设有新提升。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全市用于民生支出25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1%,有力保障了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市“十件实事”的扎实推进。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群众、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9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9万人,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梦。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了有效衔接,全年发放社会保险金43.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十年递增10%,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666元。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事业稳步发展。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对象人均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600元以上和18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200元和2220元,中心城区和各县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到1250元和1100元,全年发放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救助资金7.3亿元。实施精准扶贫,又有11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统筹资金15.16亿元,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7107套、安置房1882套,改造农村危房25230户,又有一批城乡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80亿元。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继续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提高到35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320元。重大传染疾病防治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3‰以内;慈善、社会福利、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并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平安信阳、法治信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实施依法逐级走访,创建民声手机短信平台,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断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七)着力抓整改转作风,发展环境有新提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若干意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依法行政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得到有效控制,“三公”经费下降10%。强化廉政勤政,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信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文联、社科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全面加强,统计、物价、机关事务、地质、气象、地震、人防、农机、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时突破1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30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信阳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年来,我们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兴产业带全局、重实效惠民生,出山店水库导流明渠工程开工建设,信阳海关通关运营,信阳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一批金融机构入驻信阳,一批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信息、水利、能源、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元化、优质化的金融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发展优势、发展载体、体制机制等支撑条件有效提升,“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阳加快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保护美的前提下建设美创造美,坚决不上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坚决不干违背规律、脱离实际的工程,坚决不做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信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再创省级文明城市并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再获中国最美丽城市,连续六届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四届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信阳加快发展的前景更加美好。

在外部环境偏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挑战较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信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和省属驻信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逐步加大。我市面临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生产要素供应日益趋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产之间、三大需求之间结构不够协调,城乡之间、县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一些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尚需破除,瓶颈制约因素依然较多。三是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群众关注的事情还有一些没有完全办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征地拆迁安置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到个别部门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干部还存在“换挡焦虑”和“本领恐慌”,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自我加压,敢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