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学习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之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8-28 06:27:43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主要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至此,面向“十三五”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到准备期和启动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进入到决胜阶段,党的*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十三五”的新发展格局,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维、大战略、大格局、大智慧,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是对“十三五”发展思路和逻辑体系的核心体现。即要通过基本框架的分析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对于“十三五”发展格局来说,即要明确什么是基础、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路径的问题。

根据五中全会《公报》,“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战略举措,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因此,“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和现实条件,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成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从而使“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更清晰、更系统、更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其中,既将全面小康的概念从经济社会领域拓展到文化、生态和制度领域,又在原有的经济社会指标中形成了创新,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这此目标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更加丰满充实,也更具实践性和现实性,反映了国家和人民在新时期的核心需要。

经济新常态仍然是“十三五”时期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发展的现实条件。但在“十三五”时期,经济新常态的具体构成有了新的变化,对经济新常态的策略也将从认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转为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总体上,“十三五”时期的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特征如下:消费上,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投资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进出口上,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产业组织上,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存在明显超出需求的压力,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要素上,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上,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资源环境上,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上,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总体上,“十三五”时期的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就是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定位,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路径。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发展,则必须完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因素,为“十三五”时期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动力和支撑。

二、“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核心理念和动力支撑

发展理念既是发展格局的策略和原则,也是动力和支撑。“十三五”战略格局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的发展理念,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等多个方面全面影响“十三五”的发展格局和运行环境。从性质和作用上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体系,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内在结构看,五个方面的发展理论各成体系,相对独立。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应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是*的本质要求,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内在联系的关系看,五个发展理念各有侧重,但相互呼应、协调一致,既服务和服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彼此配合解决发展中的棘手矛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看,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而五大发展理念则作用于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的提供,从而为“十三五”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创新的着力点是增量的扩张,包括新要素的培育、新产业的扶持、新模式的创造和新市场的开辟等,因此,应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的着力点是对存量的调整和融合,从而置换出闲置资源(要素),或腾挪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开放的着力点是利用好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同时通过引入新的要素和技术,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创新和整合协调创造条件,应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绿色的着力点是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新产业、新技术的落地提供市场空间,同时,也将部分要素和资源进行强制性调整,使其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效果更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共享的着力点是为了让生产更好的与分配相衔接,分配更好的与需求相衔接,并注重收入的公平合理,从而为生产的扩张提供更加有效的需求支撑,使总供给和总需求更趋向于平衡,从而为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领域中引入市场力量创造条件,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显。

三、党的建设是“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坚强领导核心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在“十三五”的新格局中,将通过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决策、动员、落实和法治四个方面。

第一,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决策作用。党的建设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第二,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动员作用。党的建设应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第三,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贯彻落实作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各级各类规划的落实,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四,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法治作用。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