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关于调转促心得体会汇总篇

更新时间:2023-08-19 06:51:26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2016关于调转促心得体会1】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必须围绕“四大目标”:一是建设经济强市,总量要扩大、结构要更优、质量效益要提升。二是建设创新强市,力争在科技和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四是建设生态强市,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要扎实推进实施“八项重点工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二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推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汽配、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四是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五是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全面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和集聚度。六是县域经济振兴工程,打造若干经济强县。七是金融创新工程,畅通实体经济金融血脉。八是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要落实“五项保障措施”:一要坚持项目带动,建立“四督四保”机制,加强项目调度。二要全面扩大开放,大力引进一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三要强化基础支撑,重点打造“新宜城”、构筑“新枢纽”。四要加大政策支持,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五要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一把手”负责、“一盘棋”谋划、“一鼓作气”推进、“一把尺子”衡量,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全力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跨越发展、重振安庆雄风。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清单是我市“调转促”工作的主要抓手,是未来5年我市加快转型、加速崛起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部门要着眼“十三五”,坚持开放意识,立足拉高标杆,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实施项目,推动“调转促”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016关于调转促心得体会2】

“为政贵在行”。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迈出“三个强省”建设新步伐,重在行动、贵在落实。当前,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要认清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一招不让、驰而不息地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抓落实的核心是责任,只有责任到位,才能工作到位。要将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要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做好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构建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市县要不折不扣地当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责任主体和推进主体,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主动作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要将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建立健全点评通报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抓落实必须遵循发展规律,讲究工作方法,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问题。要坚持抓具体、促深入,各市县要对照省里总体安排,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和作为空间,尽快制定行动方案,用工作的具体深入推动任务的高效落实。要坚持抓重点、促一般,针对皖江地区、皖北地区、皖南及大别山区的不同特点,明确着力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要坚持抓典型、促提高,注重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通过典型引路抓好重点工程、落实保障措施,努力把“盆景”变为“风景”,让“一花独秀”变为“百花满园”。

抓落实要有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真的担当。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一场硬仗,容不得半点松懈和飘浮。要把“三严三实”精神贯穿于谋划、推进、落实全过程,切实做到“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一招一式都要有针对性,努力把能抓住的机遇抓住,把一切能用的资源用好,把过去办不成的事情办成,在真抓实干中创造转型发展的实绩。要强化担当意识,勇于攻坚克难,对看准的产业和项目,科学决策、果断出手,把该担的责任切实担起来,不能因为转型困难大而等待观望,不能借口约束因素多而消极作为。要坚持久久为功,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持续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将转型升级的实绩镌刻在人民群众心目中。

抓落实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成果作为判断、识别、使用干部的“主战场”和“试金石”,比“进球”不比“传球”,比业绩不比口号,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交出更多优秀“作品”。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研究,努力掌握新能力、新方法,争当推动转型升级的行家里手,坚定地站好引领位置。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着力建设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顺利实施。

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伟大的时代召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周围,砥砺奋进、昂首前行,奋力开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6关于调转促心得体会3】

“没有一种制度可以像傻瓜相机一样。制度如何运作、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反映出它的监管者和运营者的品质。”著名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这样写道。

没有一劳永逸的发展路径,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方式。

善弈者谋势。一个拥有近7000万人口的省份,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棋”行至中局时,更好地谋篇布局,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完成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关键“落子”?这是紧紧萦绕在安徽主政者心头的大问题、真问题。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顺应发展大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融合、智能、绿色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正在推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塑。从国际看,各国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抢滩布局,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从国内看,沿海发达地区保持领跑态势,中西部等地也在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我省必须紧跟潮流,顺势而为,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新的有利位置。

(二)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已经迈上2万亿的新平台。我们先后就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出一系列部署,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的工业大省形象正在确立。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凸显。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快实现发展模式创新、增长动力转换,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三)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抢抓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十三五”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一是抢抓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机遇;二是实施“三大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遇;三是抢抓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机遇;四是抢抓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机遇;五是抢抓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发展新引擎的机遇;六是抢抓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的机遇。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事关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每个重点工程成立专项推进小组,由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相关省直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市县比照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是强化施工操作。省直各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各地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抓紧提出贯彻落实意见。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各部门要建立高效的重大项目跟踪调度和区域协作机制,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建立调转促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2016关于调转促心得体会4】

*深刻地指出,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才更坚定、更扎实。

省委书记王学军多次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最大的省情。”

近几年,安徽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在全国靠前,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的局面仍未扭转。特别是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旧动力减弱、新动力不足矛盾凸显,行业、区域发展分化加剧,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令人担忧。

从产业结构看,一产偏重、二产欠优、三产偏弱,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2.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连续4年徘徊在46%?47%之间,工业化进程亟须获得新动力支撑。

产业发展的分化态势,正在传导到区域发展上: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持续下滑,拖累皖北个别资源型城市经济出现负增长,“沉重的翅膀”更显沉重。汽车、家电曾是皖江地区的优势产业,但随着市场渐趋饱和,竞争白热化,增长势头明显放缓。

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提出,“牛肚子”既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更是经济起飞的重心所在。对安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而言,集聚全省70%左右人口的县域,无疑就是这样的“牛肚子”。过去10年,县域经济一直以快于全省平均增幅的速度保持增长,但从去年开始这一良好态势未能持续。县域腾飞,期待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安徽人均GDP预计有望突破6000美元。此时此刻,必须对国际上人均6000美元的“玻璃穹幕”现象保持高度警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经济起飞,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左右,但由于未能及时转型,经济长期停滞,掉进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离奋斗目标更近的时候,恰恰应当成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强烈的时候: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安徽如何走稳走好强省之路?

“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谆谆教导各地要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省委书记王学军明确指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

调结构,就是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用结构优势提高竞争优势。转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由投资驱动向全要素综合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促升级,就是推动产业层次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构建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环顾全球,这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并且一直坚持在走的发展路径。

在美国,曾经有一些区域和城市因为制造业向海外迁移而出现工厂倒闭、失业率增加,闲置设备锈迹斑斑,被称为“工业锈带”。但是,随着“再工业化”战略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实施,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选择到这些地区就业,“工业锈带”重焕生机。

德国推出“工业4.0”、法国实施“新工业计划”、英国实施“制造2050”、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力争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放眼周边,这是沿海发达省份深入推进并且持续收效的生动实践。

浙江省近十几年来一直推动“凤凰涅?”和“腾笼换鸟”,“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发展快速突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正因为在转型升级上见事早、行动快,近两年沿海经济强省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与部分资源型省份的“断崖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审视自我,这是执着的发展探索和全新的发展机遇发出的时代召唤。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却在不断提升。合肥、芜湖、蚌埠、滁州等市通过持续培育壮大新的产业增长极,走在全省发展前列。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在奋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安徽越来越亮的“金字招牌”。

近期,国家选择在安徽等8个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希望这些区域“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动力。”这是对安徽发展目标和定位的一次大提升。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每一位安徽人都应该将*的这番告诫牢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