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关于最新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心得体会【汇总】

更新时间:2023-08-17 09:35:07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心得体会一

根据区委“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活动安排部署,2月10日下午,区财政局在局机关一楼会议室召开“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活动动员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利明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学习了市委刘星泰书记的重要批示,区委王世波书记、刘祥龙区长的重要讲话和《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活动的实施意见》,刘利明局长就开展“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活动作了重要讲话。

刘利明指出,近年来,区财政局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扎实开展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不能松懈,更不能骄傲,对照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要求,特别是王书记提出的全区干部中存在的“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的问题,在我局干部职工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有的同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就是“不愿为”,有的同志畏首畏尾、不敢创新,这就是“不敢为”,有的同志效率低下、畏难发愁,这就是“不会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财政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必须认真及时的加以整改。

刘利明强调,“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动工作,活动开展的是否成功,也必须要以工作成效来检验。区委明确要求,干工作不能涛声依旧。要进一步提升标杆,理清思路,搞好统筹兼顾,把开展作风建设活动与贯彻好党代会、“两会”、经济会结合起来,与服务全区大项目建设、财源建设、突破园区、城中村改造、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任何一项工作我们都不能拖后腿、掉链子。

刘利明要求,全局同志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正确审视自己,端正态度,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开展“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心得体会二

抓作风、树新风”古城中学蔺国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抓作风就是抓师德师风。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根基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如何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 尊敬学生是教师最根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 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清廉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激-情,没有爱,如同水 池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水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临的不是冷冰冰的产物,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若是说聪明要靠聪明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教师敬业爱生的事迹经常打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 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教师怎能不博得学生的爱戴!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一样的受教育权力。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刻,将一名有盗窃习惯的学生培育成一 名成功的农庄*。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非凡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出格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 热情鼓舞激励、耐心辅佐,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兴奋的激-情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 自己的辉煌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值得思虑的是:为什么教师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 理解和认可?只有尊敬学生,才能教育销售工作总结学生;没有尊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师生平等,是“好教师”的最主要特征。 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出奇渴望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竭诚的激-情,必定有着神奇 的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尊敬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教师,愿与教师合作,向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教导: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耻笑中有爱迪生。”新课程更始已全面铺开,其首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 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敬学生,平等看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协调相处的主要前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学生都愿获得别人的尊敬,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敬是彼此的。学生是有自己思 惟和行动的个体,被平等看待是一直的愿望,能获得教师的尊敬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敬学生的个性是把学生算作和自己一样有庄严、有追求、有怪异个性、 有自我激-情的生命个体,从尊敬学生出发,成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进行脚色的转换,要从传统的师 道庄严中解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独一正确的师长的设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赏识, 懂得歌咏,长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激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伴侣”。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陪同其生命的 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在玉壶”,这就是一位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 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通俗而礼让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通俗而伟大。“言必行,行必果” ,步履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浮现,一种深挚的常识内在和文化品位的浮现!其 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步履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在。师德需要培育,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 自我涵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心得体会三

市委书记陈建生提出,“树正气、转作风、促发展”是这次集中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力在“转”、重在“树”、效在“促”。

效在“促”,指明了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既是对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一定要抓紧发展第一要务”的贯彻落实,又是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科学考量。

在本次主题活动的学习中,我深刻领会省委、市委精神,着力于“实干”、着眼于“实效”,在实干实效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弘扬务实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在我市提前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鹰城进程中多做贡献。

要着力于“实干”,就是以务实重干,营造优良环境,创造发展优势。务实出成绩,实干促发展。只有务实重干,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创造更大的发展优势。“不愿干”、“不能干”,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更贻误我市科学发展的进程。

着力于“实干”,就是要重点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干又能怎么样”的突出问题,这使我懂得作为党员干部要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坚持继承巩固、一以贯之地干,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地干,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地干,和谐团结、齐心协力地干,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干,对确定的目标、部署的工作、职责范围的事情,盯紧盯死、抓住不放、抓紧实施,真正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句句兑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要着眼于“实效”,就是要以具体工作的推动,带动全局发展。事业发展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成就的。干事创业如果不能具体,而是习惯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沉不下去,不但不能推动工作,而且会影响全局发展。因此,我认为力促推进工作,就是要让每项措施、每个项目都有方案、有要求、有载体,要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时间进度,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决不能大而化之。

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深刻领悟活动精神,要自觉把所担当的职责与发展大局统一起来,把各项具体工作与总体部署协调起来,推动各种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逐个解决具体问题,逐项推进具体工作,逐一推进具体项目。

通过本次学习,我觉得党员干部要在实干实效中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弘扬务实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既要在实干实效中赢得发展,也要在实干实效中锻炼自身、检验自身、提升自身,从而在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积极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要在实干实效中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弘扬务实作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矛盾,都要勇于面对、敢于碰硬,真正对党负责、对全市人民负责、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负责。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调动各方力量,创造性工作,提高科学运作、有效运作的能力。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务实发展意识,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要在实干实效中树立良好形象。要善于琢磨事,善于干实事、干成事,在为民办事中、在推动工作中学会查摆问题,努力解决“敷衍应付”、“能力不足”、“庸懒低效”、“作风不实”、“虚漂浮夸”、“纪律不严”等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广大党员干部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能力和作风,看到为民办事的真心实意,努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树立起“勇于担当”、“能干善做”、“求实求效”、“立说立行”、“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总之,繁重的发展任务,百姓的无限期待,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能力和作风。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求实求效,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