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热点时事 > 正文

关于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网址

更新时间:2023-08-11 05:37:06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点击登录>>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网址

甘肃建成全国首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甘肃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在甘肃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经过全省各级扶贫干部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日前建成。这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深入推进全省“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以现代信息技术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精准化管理的重大举措,也是全国首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已申报国家专利。

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定位是,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建立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并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各级相关行业部门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共享和精准扶贫业务协作,为开展精准扶贫“1+17”实施方案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同时,倒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

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设省、市、县、乡、村等5个层级,研究开发了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数据分析、绩效考核等5个管理子系统。目前,通过大数据平台应用,可以对全省贫困人口和预脱贫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老难题找到新解法??甘肃省转变扶贫方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是甘肃现阶段最基本的省情。投入不足,是脱贫攻坚最大的制约瓶颈。难题考验决心,同样考验智慧。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财政部门从整合涉农资金破题,创新投入方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得出了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全新解法。

大手笔整合涉农资金

在甘肃扶贫篇章中,涉农资金整合既是破题之举,又是运笔之力。

2013年,甘肃省委建立涉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提出“县提需求、省定盘子;县管实施、省抓指导;共同监管、各负其责”的要求,由省委专职副书记牵头,对涉农资金和项目进行全面整合。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级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省政府制定印发“1236”扶贫攻坚行动资金整合方案。按照“管总量不管结构、管规划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的原则,省财政厅将省级22个部门管理的投向类同、目标接近的440亿元涉农资金进行整合,绝大部分一次性切块下达到县,由县级政府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整合的力度,规模达到568亿元。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下发后,甘肃省对纳入试点范围的中央20项、省级14项项目资金审批权全部下放,由贫困县自主安排,纳入试点范围的145亿元资金8月底前已全部下达。

“财政+金融”扶贫新路子

在整合涉农资金的基础上,甘肃省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从2012年开始,省财政厅探索进一步放大政府投入效率,大手笔将过去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财政资金集中使用,并且积极探索与金融部门合作方式,先后推出“双联”惠农贷款、“双业”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扶贫专属产品。

“双联”惠农贷款是甘肃省财政厅与省农行合作,为58个贫困县发展富民产业设计的扶贫产品。从2012年至今,5年安排300亿元专项贷款。贷款额度5万元以下,期限1?3年,银行执行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同时,省财政出资7.8亿元,建立起了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体系,放大倍数为8倍。截至目前,发放贷款256亿元,惠及36.3万农户、145万农村人口,省财政贴息15.88亿元,贷款回收率98.05%。

“双业”贷款是为加快发展草食畜牧和设施蔬菜产业设计的扶贫产品。贷款面向规模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省财政整合支农资金,给予4个百分点的贴息。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双业”贷款301亿元,惠及18万农户、487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省财政贴息15.8亿元,贷款回收率99.4%。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省财政与4家金融机构联手,为全省100万户、4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打造的专属金融产品。每户1万?5万元,期限1?3年,银行执行同期基准利率,总规模435亿元;省级财政全额贴息。财政与银行按7∶3比例,设立10亿元风险补偿基金,银行对贫困户贷款免抵押、免担保。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从去年7月启动至今,累计发放贷款431亿元,户均4.5万元,惠及95.8万户、395.5万贫困人口。其中,农户自主使用387.6亿元,占90%;企业带动集中使用43.4亿元,占10%。

“过上这样的日子以前是不敢想的。”坐在自家敞亮的新房里,50岁的临夏州和政县咀头村村民马所飞有真心满足。之前,老马与和政县咀头村七社25户人家都住在山区,衣食住行都难。在老马记忆里,一辈子就干了盖房子一件事,因为山上的旧房子塌了盖,盖了塌,再盖再塌,钱都用完了还生活在最初的贫困中。临夏县整合财政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老马们的生活困难。

生活安定了,马所飞有和其他贫困户一样,又想着能不能干点啥,可干啥都得有钱呀。没想到,老马就得到了5万元扶贫贷款,成为第一批拿到贷款的贫困户。没多久,老马曾受过拉面培训的儿子,就在西宁开了家牛肉面馆,当年获利3万元。老马一家感到了振奋,在村干部的帮扶下,老马流转了40亩土地,种起了药材当归,保守估算他家今年的收入会再提上一大截。

不过,不是所有贫困户都能像老马这样能干能琢磨。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元留村的贫困户杨保宝66岁,拿到5万元贷款后,他和老伴却犯了愁。没知识、没技术,也没有增收项目,钱可怎么花?老两口合计着“不行就把钱退回去,免得一急再把钱花了”。

县乡干部走访中发现,像杨保宝这样致富无门路、发展无项目的贫困户,还存在不少,给他们贷了钱也起不到作用。为了再助贫困户一臂之力,经过协调,像杨保宝这样的农户成为了麦积区花牛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

麦积区花牛青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花牛镇白家河村的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服务平台”的模式,带动全村启动白家河村南山优质果园建设,目前种植苹果6083亩、核桃1960亩。

去年,该合作社带动了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提供两种合作模式,供贫困户选择。一是农户自产苹果,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收货之后再卖给合作社;二是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进行集中生产,企业给农户分红。

杨保宝家选择了后一种,除了每年4000元分红,老两口每年的工资收入约1.5万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他家不仅实现了脱贫,还减轻了子女负担。“花自己的钱舒畅呀!”杨保宝发自内心地说。

同样,和政县大学生兴农养殖营销专业合作社,也已带动当地百十家农户一起致富。除了大学生自办的养殖园,合作社还激励了更多的养殖户发展养殖业致富的信心,带动周边兴建养殖场10余家,成功注册了自主品牌“和政羊”“嘴头馋”。去年8月,临夏州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政县慧聚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运行,该项目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通过线下、线上销售相结合,产品已经销往大江南北。

财政资金撬动了金融资本,打破了扶贫资金不足的瓶颈,创出一片新天地。一是破解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贷不上款的难题,做到了贫困户想贷就贷、应贷尽贷。二是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以7亿元的风险补偿金撬动431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投入倍数放大,是中央和甘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亿元的7.2倍。三是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发放的贷款90%由贫困户自主使用,10%由农村经济组织带动集中使用。首批自主使用贷款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6700元,收益率达6%?13.4%;集中带动型农户户均年增收2300?5000元,收益率达4.6%?10%。四是风险有效管控。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实施主体是县级政府,县长是第一责任人,贷款的发放、管理、回收由县乡村三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通过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优势,有效管控了金融风险。

搭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为实现各级相关行业部门共享贫困户的信息和进行精准扶贫业务协作,并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甘肃省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成全国第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纵贯省市县乡,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管理平台试点。

为使平台实现信息采集、统计、分析、管理等功能,甘肃省政府实施了“853”挂图作业工程:平台“8个准”、村级“5张图”、户户“3本账”。即大数据平台对象识别认定、家庭情况核实、致贫原因分析、计划措施制定、扶贫政策落实、人均收支核查、对象进出录入、台账进度记录“8个准”;即村级绘制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统计、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推进、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统计“5张图”;贫困农户建立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工作台账“3本账”。

平台对应到贫困户,是每家的扶贫信息手册,小本子上该户的人口、收入、何时贷款、何时还款等信息一应俱全。

高根英家的小本子,挂在主房间正墙上,边上是小两口几年前拍的婚纱照。陈旧的房子洁净也安静。躺在厢房里的婆婆气色还好但交流已有障碍,高根英胖胖的儿子显然玩累了正在酣睡,来人也吵不醒他。还有高根英的小叔子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这个6口之家因婆婆病瘫多年而致贫。高根英的爱人在山东某建筑工地打工,是家里的唯一的收入来源。

完全符合扶贫贷款条件的高根英家,去年贷到5万元扶贫款。这让一家人惊喜不已,商量再三,丈夫继续打工,高根英与公公在家用扶贫贷款买了核桃树苗和几只小羊。一年多下来,羊卖了,加上核桃丰收,今年已经有了进账。院子门口,垒着高高的几大摞红砖,一看就知道要盖新房了。高根英笑着说:“等他忙过这个秋,就回来盖。”

为记者做向导的村干部,是两位开朗的姑娘。她们告诉记者,高根英一家的情况很典型,这个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子有不少这样的人家。

记者随她们经过村里的核桃林,收获过果实的树木一片金黄,而树下是绿油油的葱地。“我们调查过了,收了核桃再种葱没有问题,今年葱价也好,收购价就两三块钱。村民又可以增加些收入了。”年轻的村干部对记者说。

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扶贫开发的重点、难点,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打出扶贫“组合拳”,形成了“1+17”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根据方案,从到2017年,集中攻坚,确保到2017年减贫300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品显著提升;从2018年到2020年,巩固提高,确保到2020年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摘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在咀头村村口,从坡下到半山坡,一排排新房已经陆续有村民入住,政府补一部分,村民拿一部分,统一建造。而在甘肃,这样的村、镇,已经有很多很多。盖新房,是大多中国农民一生的心愿,无论他们在多远的地方打工、生活,只要有能力都要回家盖所新房。采访过程中,很多农户告诉记者,已经盖了新房,就要搬新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