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2020年中国宜居城市报告最新

更新时间:2023-08-17 15:20:05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在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中,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

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宜居城市研究小组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为对象,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中国科学院宜居城市研究团队14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依次是厦门、威海、宁波、济南和苏州。

课题组介绍,该报告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城市宜居性与居民幸福感存在对应性,通常宜居指数高的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也较前。

研究显示,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也是城市宜居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另外,不同群体对幸福感的认知也不同。其中,女性、中年人的幸福感更高;高学历、从事生产性行业群体感觉更幸福;高收入、本地户口群体幸福感也高于其他人群。

该报告通过计算一个城市内部居民认为“很幸福”和“比较幸福”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总和的比例来测度各个城市幸福感状况。结果发现,40个被调查城市的高幸福感占比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7.67%、48.75%。其中,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厦门、威海、宁波、济南和苏州等,这些城市被调查居民的高幸福感占比均超过50%,成为国内幸福感评价相对较高的城市。

课题组介绍,环境的宜人性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正面的作用。在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地区,城市的宜居性明显优于干旱内陆地区,居民对身体健康状态和生活稳定性有更高的评价,相应地也对生活状态感到满意和幸福。以全国40个主要城市为例,威海、厦门、福州、苏州既是自然环境舒适性高的城市,同时也是居民幸福感高的城市。这四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结果分别为66.04、62.52、62.48、62.50,高于40个城市的均值。

课题组介绍,与其他城市比较可得,幸福感高的城市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城市宜居水平较高,宜居性要素均不存在“短板”,宜居性要素评价在均值以上或接近于均值;主要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良好;所在城市生活压力比一线城市要小,发展活力都很强,是适合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分析显示,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幸福感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环境健康性差,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北上广这类大城市的环境健康性均为居民最不满意的宜居性要素,北京的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也较低,深圳与北京的交通条件也为居民所不能接受,这些因素制约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提升;物价高,购房难。这些城市的收入相对其他城市更高,但同时生活成本也很高,尤其是在购买或租赁住房的价格上,居高不下的生活费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一个因素。竞争激烈,压力大。虽然这些城市的工作机会多,但是不可否认就业竞争也更激烈,另外,职场竞争还会带给个人负面影响,高强度工作与高压的心理状态,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研究报告称,城市安全、环境健康、交通便捷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宜居性评价最低的三个方面,表明安全、健康和交通等关键词是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短板。

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其中,20-29岁、40-49岁、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中国宜居城市总体评价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最高,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也相对较高,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1.14、60.06分,获得了居民的基本认可,也是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对优势内容。其中,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最高的五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

文化特质提升了城市人文环境舒适性。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1.13、60.80分,成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对优势内容。其中,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和威海等城市,均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抑或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

二三线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较高。40个调查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相对较低且得分较为集中,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59和59.11分,属于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领域。而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40个调查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相对较低,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24、59.17分,是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在40个案例城市中,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的不仅包括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还包括西宁和银川等西部地区高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