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邢台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更新时间:2024-03-27 22:51:11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邢台历史上名人有郭女王、柴宗训、张祜、刘秉忠、宋璟、范质、曹鼐、王本固、柴熙谨、贯高、宋若昭、成闵、张文谦、宋若宪、张蠙、魏裔介、元明善、崔恭、李若珪、李乂、游雅、游明根、游肇、崔龟从、范杲、魏裔鲁、魏谦吉、路思令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邢台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一、邢台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一、中医圣祖—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 战国神医,原名秦越人,晋国大夫赵简子为了答谢扁鹊治病之恩,将邢地中丘(今邢台内丘)蓬山4万亩土地赐封予扁鹊,秦越人接受了这份赐封,在此居住下来,上山采药,入乡巡医。邢人尊称其为神医扁鹊(上古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医术高超,擅长各科,名闻天下。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内丘扁鹊庙早在汉代便已建立,宋嘉佑初年,宋仁宗患疾,遣使至邢州内丘扁鹊庙求医,病愈赐封扁鹊“神应王”之号。

二、战国名将—李牧

李牧(?-前229年),柏人(今邢台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为赵国后期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封爵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三、大贤良师—张角

张角(?-184年),巨鹿(今邢台平乡)人,黄巾起义的发起者,太平道的创始人。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以善道教化天下,被尊为"大贤良师"。他精通符咒治病之术,深切影响了中医学祝由科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创教活动,建立了一个拥有几十万教徒,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州府的庞大的道教组织。 由于当时社会腐败,民不聊生,张角就顺势而起,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四、后赵右侯—张宾

张宾(?—322年),一说南和人,一说内丘人,后赵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右侯、大执法,曾自比张良,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史称“机不虚发,算无遗策”。他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但能为官清廉,谦虚谨慎,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石勒追封其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史书曾记载:张宾、崔浩,曾施神国之谋,可谓天下之菁英。

五、北魏司徒—崔浩

崔浩(?-450年),邢台清河人,北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司徒。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曾自比张良,深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是南北朝时期第一军事谋略家,史称”料敌制胜、变化无穷“。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辅佐北魏成功败胡夏、灭北凉、击柔然,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 史书曾记载:张宾、崔浩,曾施神国之谋,可谓天下之菁英。

六、一代明君—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649年),祖籍邢州隆尧,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被立为太子。不久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七、贞观名相—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邢州巨鹿人,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魏徵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八、开元名相—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十七岁中进士。历任义昌令,上党尉、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黄门监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经武周、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九、天文学家—僧一行

僧一行(673-727) ,邢州巨鹿人,原名张遂,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佛学家,精通佛学、道学和天文学。一行早年学道,精通太乙遁甲,被道家尊为六通国师。一行作为高僧,撰写了权威著作《大日经疏》,确立了唐代密教的理论体系,被佛家尊为中国密宗二祖。一行作为天文学家,组织领导了世界上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编制了《大衍历》,创造了水运浑天仪、黄道游仪等,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国际小行星组织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十、五代明君—柴荣

柴荣(921年-959年),籍贯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生于邢州龙岗(今邢台县)之别墅,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庙号世宗,在位期间,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目标为己任,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文治武功,震慑夷夏,是结束中唐以来中国200多年割据动荡的决定性人物,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

十一、打虎英雄—武松

武松,邢台清河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北宋义士,原为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大宋宣和遗事》),后被施耐庵据此塑造成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血溅鸳鸯楼后,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曾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素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之说。

十二、大科学家—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 ,邢台县人,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学家和仪器制造专家,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官至都水监、太史院令。郭守敬不仅主持了西夏治水、大都治水、开凿通惠河和黄河探源的壮举。还主持了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四海测验,编制出中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创制和改进了简仪、浑天仪、立运仪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十三、元朝设计师—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邢州(今邢台市)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学者,自号藏春散人,作为元初重臣,他”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是元上都、元大都(北京城)和元朝政治体制、国号的设计者,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官至太保、太傅、太师,封赵国公、常山王,谥号文贞、文正。刘秉忠贯通三家,早在明代就被尊为儒家圣贤,早年学道,精通易学,奇门遁甲之术天下第一,为道教六丁神祠开坛阐教的第一代宗师,刘秉忠曾出家为僧,法号子聪,是佛教刘太保宗的开创者。

十四、状元宰相—曹鼐

曹鼐(1402年-1449年),邢台宁晋人,明朝政治家,宣德元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状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内阁首辅(宰相)。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英宗亲征,在土木堡之变中遇难。赠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被誉为状元宰相。

十五、乌头宰相—魏裔介

魏裔介(1616-1686年) ,字石生,号贞庵,直隶柏乡(今邢台市柏乡县)人,清初大臣。顺治三年进士,历官工科给事中、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谥文毅。魏裔介入阁办理国家大事时年仅40余岁,须发皆黑,称为“乌头宰相”。史称“清初相业,无出其右者” ,后人评价他条陈时事、“敢言第一”,清初“诸大典”多依其“奏议所定”。

十六、四大名旦—尚小云

尚小云(1900年一1976年),名德泉,字绮霞;邢台市南宫县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他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十七、红军名将—董振堂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邢台市新河县人,原红五军军长,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宁都起义后出任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后升任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被毛主席赞为“常胜将军”。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后,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为保障*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在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十八、战斗英雄—杨春增

杨春增(1929-1952),河北邢台沙河人,抗美援朝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排长。1952年8月5日在金城郡座首洞战斗中,率一个班坚守541阵地,从拂晓激战到下午三时,歼敌二百余人,弹尽粮绝之际,他拉燃了最后一枚手雷冲进敌群,炸死十多名敌人而牺牲。被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有根据杨春增的故事改编的京剧《英雄杨春增》和电影《英雄儿女》。

十九、全国劳模—吕玉兰

吕玉兰(1940年-1993年),邢台市临西县人,在*建设的热潮中,她听党的话,积极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改变了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逐步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女劳动模范和女省委书记。她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干部。吕玉兰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志曾亲笔撰写文章深切怀念吕玉兰。称赞其为“‘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二十、改革先驱—任仲夷

任仲夷(1914年-2005年),邢台市威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邓小平麾下的2位改革元勋之一(谷牧、任仲夷)。1945年邢台解放后,任邢台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兼市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哈尔滨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等职。1980年,邓小平同志点将任仲夷主政广东,任仲夷带领广东人民大胆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事业杀出了一条血路。1979年,广东省还是一个边陲农业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23位,当五年后任仲夷离任时,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跃

二、邢台的历史

邢台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是“先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三次定都,是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邢台城又名卧牛城。

据考古发现,邢台至少在五万至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公元前17世纪,邢氏族聚居冀南,以族名命地为“井”,即“邢”。《禹贡》记载夏禹时期为冀州之域。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经祖辛、沃甲、祖丁等王,历时百余年。公元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历时四百余年。公元前635年,邢为晋国属地。公元前453年,邢为赵国所属。赵王之子赵襄子曾食采于邢,故有襄国之称。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设郡县,在邢置信都县,属钜鹿郡。公元前206年,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为常山国都。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改置襄国县,属赵国。公元212年(汉建安十七年),改隶冀州魏郡。三国时仍名襄国县,属魏国,隶属冀州广平郡。公元312年(西晋永嘉六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公元319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石勒于襄国称赵王,国号“赵”,都襄国,史称后赵。南北朝时期,襄国先后隶属广平郡、易阳郡、南和郡,北齐、北周时置襄国郡。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废郡立州,复改襄国郡为县,曾隶洺州。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襄国县改称龙冈县。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于邢地置邢州。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复置襄国郡,治领龙冈。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改襄国郡为邢州。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罢邢州,改钜鹿郡。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复为邢州,龙冈属之。公元907年至960年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在邢地置邢州,治龙冈县。公元960年至1118年(宋建隆元年至重和元年),仍置邢州。1119年(宋宣和元年),罢邢州,置信德府。1120年(宋宣和二年)宋徽宗赵佶合古“邢”字和邢侯所筑“行台”之“台”二字,改龙冈县为邢台县,隶属信德府。自此由“邢台”之名。1125年(宋宣和七年)邢为金地。1129年(金天会七年),改信德府为邢州,邢台县为邢州治。1262年(元中统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台建元帅府。同年九月,改邢州为顺德府。1265年(元至元二年),改顺德府为顺德路,隶属中书省。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直隶京师。清代基本沿用明制,隶属关系未变。

民国初,1913年,废府留县,邢台各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14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辖区属之。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道废,邢台各县均直隶于河北省。1936年河北省在邢台设第十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驻邢台县城。

1937年10月15日,日本侵占邢台,设伪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政府,辖区分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38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邢台南宫成立,杨秀峰、宋任穷为正、副主任。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9月25日析邢台县城厢建邢台市,邢台市政府宣告成立,自此始有邢台市建置。时邢台市隶属冀鲁豫区,后划归太行区领导。冀鲁豫区行署任命冀鲁豫二专署专员任夷(任仲夷)兼任邢台市市长,是为邢台市第一任市长。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撤销,邢台各县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原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和太行一专区部分县(市)为辖区成立邢台专区,同时成立邢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专员公署驻邢台市,孙光瑞为第一任专员。

1949年11月1日,邢台市改设为邢台镇,隶属专员公署。1950年4月,邢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河北省人民政府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镇和15个县(邢台、沙河、内丘、临城、隆尧、任县、柏乡、南和、宁晋、巨鹿、平乡、新河、广宗、南宫、威县)共计16个县(镇)人民政府。1950年12月7日,邢台镇与邢台县合并,邢台镇改建为邢台县城关区。1951年11月5日,邢台镇恢复建制,仍隶属专署。1952年11月,清河县由衡水专区划归邢台专区,时邢台专署辖17个县(镇)。

1953年12月17日,邢台镇升格为邢台市(省辖市),市人民政府成立,由邢台专署监督领导。1955年1月,邢台市人民政府改称邢台市人民委员会。市人民委员会既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又是执行机构(市人民政府)。1955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邢台专员公署改称河北省邢台专员公署,隶属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领导。

1958年4月,在全国“合大县并大社”形势下,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邢台专员公署,邢台专署与邯郸专署合并为邯郸专署,并将宁晋县、新河县划归石家庄专署领导。1958年7月,邢台专署正式合并到邯郸专署,邢台专署撤销。邢台市和邢台专区所辖的14个县(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威县、南宫、任县、隆尧、柏乡、南和、平乡、广宗、巨鹿、清河)共15个县(市)划归邯郸专区。1958年11月29日,15个县(市)合并为4个大县,即邢台县(含邢台市、沙河县)、内丘县(含临城、隆尧、柏乡)、南宫县(清河、威县)、巨鹿县(含广宗、平乡、南和、任县)。合并后的4个大县归邯郸专署领导。同时,新河县并入宁晋县归石家庄专署领导;邢台市并入邢台县后,邢台市人民委员会撤销,原市辖区成为邢台县城郊公社。

1960年5月,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市管县体制,邯郸专署合并于邯郸市。邢台县、内丘县、南宫县、巨鹿县4个大县改属邯郸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宁晋县改属石家庄市人民委员会领导。直到1961年5月邢台专区恢复。

1961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恢复邢台专区建制,复建河北省邢台专员公署,机关驻地邢台市。仍属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领导。邢台县、内丘、南宫、巨鹿4大县人民委员会由邯郸市人民委员会复属邢台专署领导。各县陆续恢复建制。同时,宁晋、新河县由石家庄复属邢台专署领导。邢台市人民委员会恢复建立,并划回邢台专员公署领导。到1962年3月,邢台专区先后恢复了原来的1市、16县建制。1964年12月,设立临西县。至此,邢台专署共辖1市(邢台市)、17县(邢台、沙河、临城、内丘、柏乡、隆尧、任县、南和、宁晋、巨鹿、新河、广宗、平乡、南宫、威县、清河、临西)共18个县(市)人民委员会。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邢台地区各级政权组织均被冲击。1967年12月,河北省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隶属河北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之后,全区18个县(市)革命委员会也相继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统揽了党、政、财、文等一切权力。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此,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不再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而成为一级地方政府。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邢台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7月,撤销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复建邢台地区行政公署,为河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79年到1983年,全区各县(市)革命委员会先后被改建为人民政府。198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市设桥东区、桥西区、郊区3个市辖区。1983年11月,邢台市由地辖市升格为河北省直辖市,邢台市人民政府改由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导。1986年3月、1987年5月,南宫、沙河两县先后改为地辖市,为县级市。1987年5月至1993年6月地市合并前,邢台地区行政公署辖2个县级市(南宫市、沙河市)和14个县(临城、内丘、柏乡、隆尧、任县、南和、宁晋、巨鹿、新河、广宗、平乡、威县、清河、临西)共16个县(市)人民政府。

1983年11月,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与邢台地区分设。1986年5月,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导,时邢台市辖桥东区、桥西区、郊区、邢台县共4个区(县)。1988年9月邢台市郊区政府撤销,其所辖区域分属桥东区、桥西区。至1993年6月地市合并前,邢台市辖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

1993年7月1日,根据省委冀发[1993]16号文件,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邢台地区撤销,组建新的地级邢台市,成立新的邢台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自1993年7月至2018年底,邢台市人民政府辖2个市辖区(桥西区、桥东区)、代管2个县级市(沙河市、南宫市)、15个县(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隆尧县、任 县、柏乡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平乡县、新河县、广宗县、威 县、临西县、清河县),共19个县(市、区)人民政府。

1999年,邢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经省政府重新审核确认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了调整经济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河北省政府批准,2003年建立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2017年9月,邢台市委、市政府对宁晋、大曹庄管理区实行一体化管理改革,从而实现宁晋和大曹庄强强联合、错位发展,勇争全市第一。2018年,邢台成功升级为"三线城市"。

  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将邢台市桥东区更名为襄都区、邢台市桥西区更名为信都区,撤销邢台县,将原邢台县的豫让桥街道、晏家屯镇、祝村镇、东汪镇划归邢台市襄都区管辖,将原邢台县的南石门镇、羊范镇、皇寺镇、会宁镇、西黄村镇、路罗镇、将军墓镇、浆水镇、宋家庄镇、太子井乡、龙泉寺乡、北小庄乡、城计头乡、白岸乡、冀家村乡划归邢台市信都区管辖。撤销任县,设立邢台市任泽区,以原任县的行政区域为任泽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南和县,设立邢台市南和区,以原南和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和区的行政区域。

三、邢台历史遗迹和文化

【邢襄文化】

 

悠悠岁月,滔滔长河,勤劳智慧的邢襄儿女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邢襄文化。

邢襄文化独具一格,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她与中华文化起源同步,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河岸边、山前台地”是邢襄文化诞生的古代地域环境,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西岸、大陆泽周围这片独特的大山、大河、大泽结合地带诞生了独居魅力的邢襄文化,她与草原文化、江汉文化、闽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伟大的中华文化。邢襄文化植根于伟大的中华文化的沃壤;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地域特征,有机地融入到了邢襄六百万儿女的热血之中。邢襄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历史底蕴和文化特征。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和自成一家的完整性以及绵延不绝的继承性和品质独特的内涵性,在其他文化中是极其罕见的。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邢襄沃野不仅哺育了邢襄儿女勤劳、智慧、刚毅、果敢的民族地域属性,也形成了自强不息、崇德尚武、慷慨悲歌的文化地域特征。伟大的邢襄儿女创造出的灿烂的文化,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邢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她是邢台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邢台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而且历代被视作战略要地,股肱上郡,曾历五朝古都,作为国、都、州、郡、府、路、道、地区、市的治所,邢台的生命力从数千年前延续至今,这在国内几乎是唯一的。邢台可以说是中国行政体制演变的活化石,她见证和参与了中华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邢台这座历史古城,在中华文明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城。

【文化体系】

 

尧山文化、鹊山文化、沙丘文化、邢窑白瓷文化、百泉文化、商都牛城文化、黄巾文化、七夕文化、太行文化、运河文化、梅花拳文化,义和团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抗大革命文化、邢台姓氏文化、开元佛教文化、武松文化、李唐帝陵文化、邢州学派文化、汉牡丹文化。

【文化遗产】

 

目前,邢台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邢台新发现文物有1677处。邢台市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项。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先贤商代遗址            邢台梅花拳

邢国君主墓              沙河藤牌阵

大唐祖陵               隆尧秧歌

扁鹊庙                邢台太平道乐

开元寺                广宗柳编

大运河(邢台段)           隆尧泽畔抬阁

宋璟碑                隆尧招子鼓

义和拳议事厅             邢台四股弦

邢窑遗址               威县乱弹

普利寺塔               邢台梨花大鼓

南和北齐碑

【邢襄典故】

 

【成语典故】

1. [破釜沉舟]     2.[作壁上观]     3.[以一当十]     4.[代人捉刀] 

5. [阳春有脚]     6.[生吞活剥]     7.[鹿死谁手]     8.[饱以老拳] 

9. [雨过天青]  10.[舌灿莲花]  11.[顽石点头]  12.[民脂民膏] 

13.[铁石心肠]  14.[珠圆玉润]  15.[淡扫蛾眉]  16.[傅粉何郎] 

17.[秽言污语]  18.[锻炼周纳]  19.[大儒纵盗]  2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1.[酒池肉林]  22.[长夜之饮]  23.[禁中颇牧]  24.[冯唐白首] 

25.[漆身吞炭]  26.[士死知己]  27.[堕甑不顾]  28.[雕虫小技] 

29.[出将入相]  30.[万古留芳]  31.[身无可击]  32.[死有余辜]  

33.[拨烦之才]  34.[家常便饭]  35.[秽言污语]  36.[安邦定国]  

37.[壶中天地]  38.[雀儿肠肚]  39.[谦虚谨慎]  40.[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41.[尧天舜日] 

【历史典故】

1. [笑不露齿]     2.[刑不隐亲]     3.[郭巨埋儿]     4.[纸衣瓦棺] 

5. [只欠一死]     6.[丹书铁券]     7.[以人为镜]     8.[赵氏孤儿] 

9. [良马骥邢]   10.[纪昌学射]  11.[邢侯搏戎]   12.[赐箸表直] 

13.[平台晾尸]  14.[沙丘宫变]  15.[邢州学派]   16.[时苗留犊] 

17.[石勒听书]  18.[涸泽而渔]  19.[贝邢兵变]   20.[祖乙迁邢] 

21.[宋璟砸碑]   22.[齐桓公援邢]   23.[南青北白]   24.[纣营沙丘] 

25.[狄人伐邢]   26.[鄗之战]      27.[房子之战]   28.[巨鹿大战] 

29.[柏人之谋]   30.[冯唐易老]  31.[黄巾起义]  32.[龙岗咒水] 

33.[顿悟成佛]   34.[马革裹尸]  35.[扶清灭洋]   36.[尧禅让舜] 

37.[大禹治水]   38.[幽州灭火]  39.[闻铃断事]   40.[程门立雪] 

41.[铜马起义]  42.[刘秀登基]  43.[大树将军]   44.[武松打虎] 

45.[光武中兴] 

【五朝古都】

 

邢台具有3500年悠久建城史和灿烂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国,邢台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历经五朝古都,商朝国都(约130多年),邢国国都(426年),赵国国都(30年),常山国(赵国)国都(10年),后赵国都(18年),邢台为帝都600余年,可谓龙脉兴旺,不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过国都历史最久的城市,而且从这片沃土上还走出了许多著名的邢台籍皇帝,如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李渊、李世民等。底蕴深厚的邢襄文化中悠久灿烂的古都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殷商故都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的第二个王朝,邢台是伴随着商王“祖乙迁于邢”(《史记·殷本纪》)而载入史册的。 祖乙,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商祖乙九年(约前1438年),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祖乙是有为君主,迁邢后命彭伯、韦伯为王,任命巫贤治国,教民耕稼,商朝迅速强大。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邢台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前1302年),约为商都136年;

此外,邢台广宗的沙丘宫曾是纣王扩建的商国的“陪都”,沙丘苑台最初建于何年不可考,前1075年纣王即位后,开始扩建沙丘宫,纣王在位的29年间,曾大规模扩建并多次来此酒池肉林、长夜痛饮。

2.邢国故都

 

西周之除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建立邢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是按周公礼制建立的礼仪之邦。疆域大致西到太行山,北至今元氏一代,东至今聊城一带,南至今邯郸一带。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国,即商王祖乙所迁都之处,也是拱卫商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周初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联络齐、卫、鲁,并与北方燕国遥相呼应。周天子特许邢侯有“朕臣天子,用典王令“的代行王命的特权和按天子礼制建城。

邢国以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建,至前634年被卫国所灭,邢台作为邢国国都约长达426年之久。

3.赵国故都

 

战国时期,赵氏立国自赵简子起已经初具轮廓,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即位,随即发兵灭代,赵襄子四年,智伯勾结韩魏围困赵襄子于晋阳,危急之际,襄子反而私下联合韩魏灭掉智氏,形成三家分晋局面。分晋后,赵襄子选择了向北向东发展的战略,逐渐占有了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开始窥视齐燕。此时偏处山西的晋阳作为赵国统治与扩张中心,地理条件已显不足,由于赵襄子做世子时经营邢台多年,使邢台有了个较好的经济基础,而赵国在吞并了邯郸、柏人(今邢台隆尧)之后,使邢台成为四战之国,地理优势更加明显,加上赵简子、赵襄子曾两次被困晋阳,余悸、余恨未消,襄子乃认为晋阳绝非久都之地,于是在约赵襄子六年(前451年)赵襄子正式自晋阳迁都于邢台。赵襄子自前457年至前425年在位,计33年,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浣即位为赵献侯,赵襄子之弟赵桓子与赵献侯夺位,自立于代,约前423年,赵献侯被迫迁都中牟。

邢台作为赵国都城,基本是赵襄子在位时期,约近三十年左右,后世项羽便因襄子都邢之故,而把邢台更名为襄国。

4.赵王/常山王故都

 

襄国(信都,今邢台),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张耳、陈余立赵之后裔赵歇为赵王,中间历经项羽分封张耳常山王,赵歇复称赵王,刘邦再封张耳为赵王,张敖继承赵王,到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张敖被废止,为王都凡十年。

襄国(邢台),作为秦末汉初之际的一个王都,它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又经历了激烈多变的楚汉战争。在此期间,襄国再度显示了其地位的重要,以襄国为中心的赵国,亦再度发挥了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耳去世,其子张敖嗣位赵王,都襄国。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因张敖有谋反嫌疑,废为宣平侯。

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初,赵歇称赵王居信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复居信都,信都(邢台)两次作为赵国的都城,从汉元年(前206年)初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改信都为襄国,到年底陈余击败张耳迎赵歇于襄国,襄国二次为都,一次为常山国都,一次为赵都。从张耳韩信击败赵歇陈余,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到张敖嗣位至汉九年(前198年)被废为宣平侯,襄国再次为赵都,传位历张耳张敖二人,自此,秦末汉初,襄国(信都)为王都10年。

5.后赵故都

 

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统治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部分地区。

襄国(今邢台),后赵古都319年后赵石勒都此。335年石虎迁都邺。349年冉闵灭石氏,350年石虎子只复称帝于襄国,352年为冉闵所破。襄国为后赵国都共十八年,历石勒、石弘、石虎、石祗等帝,冉闵灭后赵时,刘显也曾在襄国称帝。

羯族人石勒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312年七月,石勒在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张宾的建议下,进据襄国,333年,石勒死,石勒在襄国二十余年。石勒崛起于襄国,定都襄国,几年中,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灭前赵,统一北方。当时襄国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赵留下大量遗迹:后赵高僧佛图澄曾开发达活泉、龙冈(今营头冈)。《晋书》、《顺德府志》、《十六国春秋》、《高僧传》及达活泉公园《重建广源庙记碑》均有记载;内邱县铁顶墓村有后赵相张宾墓;南和张相村(张宾封地)也有张宾墓;内邱有李阳村及李阳河,皆与后赵将领李阳有关。

6.后赵京都---襄国城

 

后赵建国,以襄国为京都,设天下为三州二十四郡,襄国(邢台)为后赵国都,同时为司州驻地,石勒修建建平城,城墙可卧牛,故称卧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个子城拱卫,以年号称做建平大城,石勒引达活泉水周流域内,城开四门,其名缺考,以北苑作为襄国大市。襄国城经十八年建造完工。石勒于建平城内修建建德宫,豪华无比,石勒是羯人,称皇帝又称单于,故建德宫兼汉族皇宫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堪为名城。

后赵襄国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巍峨壮观的宫殿群所焕发出的帝王气概。石勒在襄国城所建的建德宫的主要建筑有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建德后殿、徵文殿、单于庭、单于台、东堂、西阁、后六宫、百尺楼、崇训宫、社稷坛,宗庙、挈壶署、藏冰室等,建德宫四门南曰正阳门、东曰永昌门,西曰永丰门、北曰止车门,襄国城内建有太学,还有宣文、宣教、崇儒、崇教等十余所小学,石勒还在襄国城西起明堂、辟雍、灵台,又立桑梓苑和籍田,此外,石勒还在襄国近畿建造了水上离宫-澧水宫(在今南和)等。石勒在永丰小城内建设了永丰仓,即为太仓。石勒死后,石虎自居摄赵王,在襄国城内建设了观省台(又名观雀台),并起造太武殿,太武殿的地基高二丈八尺,东西七十五步,以彩色的碎石头做成,下面有密室,里边安置五百卫士。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全用金银玉珠。穷极技巧。又在显阳殿后造了灵风台九殿,选数万美女充斥其间。太武殿西,石虎建设了昆华殿,阁上辄开大窗,皆施以绛纱幌。直到352年,冉闵攻克襄国,一把火将襄国城内豪华的宫殿楼阁烧成灰烬

【卧牛名城】

 

一个城市,除其正式的称谓之外,往往还有一个别名,如济南称泉城;广州称穗城和五羊城等等。邢台市也有一个别名,叫做卧牛城。邢台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她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北宋时郭进又进行重修,城北有牛尾河,俗呼牛城,明代王守城扩修为城周十三里二十丈,城南有栓牛石,城内有肠街等。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邢人祖先以牛名城,盖取黄牛勤劳利世的精神以自励。卧牛卧牛,阅历千秋,今逢盛世,壮志当酬!

【牛城传说】

传说在西周初期,处于太行山前的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周王先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周公四子姬苴年龄小尚未封国,随兄同往,辅佐治理,姬氏兄弟经常在太行山上打猎,一天下山时,看到一头神牛从天而降,头南尾北,席地而卧,神牛四周,沃野无际,百泉竟流,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周成王知道这个事情后,命令召公占卜,知是分封建国的祥兆,于是为了答谢周公的辅佐之恩,乃分封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邢侯于是率领民众在神牛卧过的地方修建城池,繁衍生息,人们为了纪念这头带来祥兆的神牛,都亲昵的称她为卧牛城,千百年来流传至今。象征邢台的“卧牛城”的雕塑,曾经横卧在市中心,如今迁居到达活泉公园。它象征着邢台人民善良,纯朴的愿望,也为邢台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金牛降洪】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年夏天,黄河以北,洪水泛滥,很多府县、村庄被淹没,唯独顺德古城平安无事。原因何在?原来发大水那天,洪水逼城,顺德府岌岌可危,关键时刻,一头黄色神牛从天而降高卧城头,洪水涨八尺,金牛长吼一声,城墙则长高一丈,水涨城高,洪水始终不能淹没顺德府,百姓因此得救。此后,每当山洪暴发,洪水逼城之际,这头老黄牛便会卧在城头,水涨城高,于是顺德府百姓得以免遭水灾而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黄牛的功绩,遂以卧牛命名其城。从此,“金牛降洪”、“金牛驮城”的故事,便在邢台顺德府流传开来。

【历史名人】

 

邢襄大地,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帝王将相、先哲圣贤、科技精英、社会名流、能工巧匠、艺苑巨擎、侠客义士、忠烈豪杰不可胜数!

【古代名人】

黄帝、挥公、尧、鲧、舜、丹朱、象、禹、昭明、祖乙、祖丁、南庚、妇妌、帝辛、巫贤、姬苴、邢伯、邢叔、臣谏、邢姜、巫臣、狐庸、羽颉、南宫括、南宫适、程子、豫让、赵武、赵襄子、李牧、赵雍、扁鹊、田光、赵歇、张耳、陈余、张敖、鲁元公主、张偃、贯高、张嫣、路温舒、张苍、冯唐、耿纯、刘植、耿弇、刘庆、刘祜、张角、张梁、张宝、时苗、孟康、张揖、崔琰、甘始、周仓、田丰、王经、郭女王、崔基正、张宾、石勒、李元忠、綦母怀文、崔浩、崔宏、游雅、游明根、游肇、李浑、李公绪、宋世良、陈宝光妻、李愍、魏歆、张禹、张丘建、张子信、宋景业、佛图澄、竺道生、慧始、石虎、释道安、王乔、柴诞、颜良、木兰、石弘、刘显、王彦超、李孝贞、魏詹、彦琮、辩义、高士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虎、罗成、李灵夔、李慎、魏征、宋璟、李元恺、裴问、李抱真、李俌、孟方立、李存孝、魏謩、宋若莘、宋若昭、僧一行、行距、李乂、张文琮、张祜、张文收、潘师正、张果老、招谦、郭威、孟知祥、孟昶、柴宗训、曹利用、曹皇后、王则、成闵、范邦彦、范质、牛皋、丁度、陈荐、王仁镐、张美、郭进、张思钧、释岩俊、完颜宗敏、定喜禅师、完颜希尹、郭守敬、刘秉忠、张文谦、李若珪、王世清、马铨、白储玿、李起元、侯泰、马亨、魏裔介  邹宏义 杨思圣 孙伏伽 崔昭纬、崔昭矩 崔谔、崔詹 崔光表 魏弘简

【现代名人】

尚小云、吕玉兰、陈 强、赵三多、景廷宾、董英杰、白寿章、董振堂、赵忠祥、刘珍年、王 助、杨春增、孙金枝、孙金兰、周之廉、张樾丞、秦建彬、孙振禄、齐福丕、姜登选、王怀庆、许兰洲、张霖之、李庆伟、任仲夷、乔晓光、尚长荣、尹赞勋、尹文英、夏武平、张庆和、王宪堂、顾随、祝元昆、庞炳勋、傅彪、耿幼麟、王同春、李桂云、王宝强、侯宗宾、李子元、刘子厚、徐冰、马国瑞、张登义、刘杰、王蕴瑞、曹和庆、王启明、杨寿山、周颖、侯振亚、李世农、张玺

建制沿革

【邢台市的建制沿革】

禹夏属冀州--商周封邢国--秦汉为巨鹿--晋隋改襄国--唐宋金称邢州--元明清为顺德府--今为邢台市。

【邢台辖县的建制沿革】

1、邢台县

信都县(秦代)--襄国县(汉代)--龙岗县(隋代)---邢台县(宋代)

2、南宫县

南宫县(汉代)

3、清河县

厝县(秦代)--清阳县(西汉)--甘陵县(东汉)--武城县(北魏)--清河县(隋代)

4、巨鹿县

南亦县(汉代)------巨鹿县(隋代)

5、威县

广宗县(汉代)--宗城县(隋代)---洺水县(金代)---威州(元代)--威县(明代)

6、内邱县

中丘县(汉代)----内丘县(隋代)--内邱县(清代)

7、临城县

临邑城(春秋)---临城县(唐代)

8、隆尧县

1947年,隆尧县=尧山县+隆平县

柏人县(西汉)--柏仁县(北魏)--尧山县(唐代)--唐山县(金代)--尧山县(民国)

广阿县(西汉)-------象城县(唐初)---昭庆县(唐天宝年间)--隆平县(北宋)

9、柏乡县

鄗县(西汉)---高邑县(东汉)---柏乡县(隋代)

10、任县

任邑(春秋)---任县(西汉)

11、南和县

赤县(秦代)------南和县(西汉)

12、新河县

堂阳县(汉代)-----新河县(宋代)

13、广宗县

广宗国(西汉)---经县(东汉)---广宗县(元代)

14、沙河县

沙河县(隋代)

15、宁晋县

杨氏县(汉代)----廮陶县(晋代)---宁晋县(唐代)

16、平乡县

钜鹿郡(秦代)--廮陶县(汉代)-------平乡县(三国)

17、临西县

临清县(北魏)-----沙丘县(隋代)---永济县(唐大历年间)--并入临清县(唐末)--临西县(1964)

【顺德府十二景】

 

出于明代万历本《顺德府志》李京增补。

一、【太行叠巘】(yan)

[李京原文] 太行万里也,自龙门至医无闾,绵亘万里,皆太行也。中条、王屋、玄岳、五台,福地洞天,不可胜数。大河北之干龙,东西界之襟带,控燕、韩、晋、赵、郑、卫、齐、梁。在顺德则屏障西北,近入几案,视他郡为密迩。支颐丽瞩,以供朝夕。

诗曰:

迎眸爽气自西来,紫翠重重次第开。

不尽云霞时隐见,无穷岁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

但得纸驴张果赠,太行朝去暮邢台。

二、【大陆澄波】

[李京原文] 大陆既作,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夏禹疏九河,分九州旧迹也。今旧迹虽迁移,泽尚在任县。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汇于此。一名小东湖,一名张家泊。八月,水平万顷,茫然涵虚混太清矣。

诗曰:

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

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擎飞向晚风。

明月兼阴杨柳岸,渔舟人唱藕花丛。

三、【尧山圣迹】

[李京原文] 尧山,唐山县之北八里,一名虚无,又名巏山务,又名宣雾。帝尧受封于此,后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岗、干言山、卧牛山,尧山内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尧庙,尼父祠存焉。京师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车召登陟,马首翠微自尧山始。

诗曰:

平原东陆结山岗,灵秀飞来接太行。

日耸丰碑霄汉回,雨收废寺碧云凉。

帝尧封邑名还在,尼父停车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变,时雍非复旧陶唐。

四、【鹊庙仙迹】

[李京原文] 鹊庙,内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鹊,有首有尾。春秋时,赵简子病,秦越人诊脉,知七日而悟。简子神其术,赐越人扁鹊田四万亩。宋仁宗疾,梦人予药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问履历,建庙于鹊山,祀封灵应王。岁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满岩谷。庙之西龙腾山太子岩,神僧咒龙,虢太子出家处。

诗曰:

巍峨宫阙已千年,劫火曾灭世几迁。

古柏虽沾新雨露,残碑犹峙旧山川。

人声响彻惊三月,神贶通灵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五、【百泉鸳水】

[李京原文]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经》云: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两泓,中有径如鸳鸯背,两泓如鸳鸯翼,又名鸳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开浚沟渠,筑之堤闸,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亩。碱卤田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赋。

诗曰:

泉涌碧沙坑漾深,净明润物作甘霖。

双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万亩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无地不风林。

从来疏凿归沟洫,泽被邢襄自古今。

六、【达活龙湫】

[李京原文] 氵虒水。《水经》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脉千流,散而成河,离城三十里伏而不见。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测,蛟龙潜焉,曰达活泉,氵虒水涌出者,祷雨即应。潭面仅一、二亩,岁大旱不涸,流入城壕卫城,亦可分流灌两三村田。

诗曰:

七十二河涵水灵,广源流伏涌郊垌。

潭开五亩玻璃镜,林绕千山翡翠萍。

日丽杏桃花散锦,风吹杨柳絮为平。

有时雷雨黄昏夜,夜惊蛰龙出野汀。

七、【郡楼远眺】

[李京原文] 郡城内有楼焉,高十余丈,俯视城内外,望十五里远。西山爽气,入窗牖栏楯间,日夕万家烟火,如缕如织。城南七里河如带,百泉、达活泉如雨落星湾。鼓钟其上报晨昏,为郡谯楼。进府署由楼下行。建自唐宋。

诗曰:

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

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

帘卷行山来暮景,窗开陆泽起寒烟。

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

八、【古刹春游】

[李京原文] 东开元寺,创自唐。万安和尚阐扬佛教,建木浮图,高五十丈,中可容数千人。金元时,火焚其顶,又铲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莲,名五华殿。柏数十株,合抱围。正月十六日,贩农器者云集成市。合邑之乡民之力农者,争售其器,亦有妇女游,竟日而罢。

诗曰:

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绀宇尚层层。

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

钟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九、【宫墙柏影】

[李京原文] 顺德府儒学,南北长二百三十一步,东西广一百一十一步,殿庑弘敞,宫墙崇峻。古柏数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参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间物。形胜甲天下,日月丽影,印拂阶墀,如筛金沥玉,风动声清远,袅袅似鸾凤鸣经,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肃,爽朗畅悦。

诗曰:

宫墙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苍秀色,芹香熏老岁寒心。

讲堂照日云流砌,书阁凌空月满林。

天际笙簧风细细,诸生弦诵和歌吟。

十、【雉堞荷香】

[李京原文] 郡城高坚,池复深阔,女墙分列,箭楼威壮。四门门四重,左出右入,他郡无也。池种莲,东北最多。开时如散妙莲花,如众香国,池如香水海。北门外旧时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间修后,改曰柳溪亭。为游憩玩赏胜地。今废址仍存,莲香尚在人心目。

诗曰:

四围杨柳绕城堤,池内荷花开放齐。

露滴珍珠擎翠盎,风飘绛缟落青泥。

人游洛浦情偏荡,酒载兰陵醉欲迷。

玩赏流连归去晚,戍楼角动月明西。

十一、【龙岗霜月】

[李京原文] 龙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长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许,土龙也。如绳如带,如龙如蛇,后周以此名县。无林木蔽,少农牧践。八、九月,霜月凝空,城头下瞰,蜿蜒蠕蠕,似动似走,似起似卧,有五色云护之。元儒董朴结庐其傍,讲周、程、张、朱之学教士,隐居五十年,号龙岗先生。

诗曰:

郁郁葱葱五里长,城头远眺小平岗。

晓风浮动黄如雾,夜月轻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护金汤。

回旋龙脉饶形胜,北拱皇都控大荒。

十二、【檀台烟雨】

[李京原文] 顺德,信都也,即邢侯国城,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东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数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枣,蒙密蓊蔚,杂果树更伙。岿然土丘,相传战国时,赵成侯都邢,魏献“荣椽”,因筑檀台,以朝诸侯。今烟雨之朝,林莽中犹见台也。

诗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见荣椽空土丘。

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尽耕畴。

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栖狐卧喘牛。

感慨西风凭吊者,谁人能说赵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