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景德镇市总共包含几个区县

更新时间:2024-01-09 23:53:15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景德镇市总共包含2个区、1个县、1个县级市,分别为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乐平市,以下小编整理了关于景德镇的相关介绍,以供参考。

景德镇市总共包含几个区县

一、景德镇市总共包含几个区

答:景德镇市有2个区、1个县、1个县级市(2020年8月)。

景德镇市: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乐平市。

景德镇市总共包含几个区县

二、景德镇市简介

城 市 概 况

自然地理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紧邻安徽省。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地。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米。河川纵横交错,第二长河流昌江,全长210公里,自北向南越境而过;最长河流乐安河,全长240公里,向北汇入鄱阳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7.85%。

历史沿革

景德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属楚国东南境,秦属九江郡番县,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三国时为吴地,东晋设镇,始称“昌南”,汉易名“新平”,辖于江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梁”,北宋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定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随后从浮梁县分出,置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并入景德镇市,成为市郊区。1983年7月,上饶地区的乐平县、原波阳县(即鄱阳县)的鲇鱼山乡和荷塘垦殖场同时划属景德镇。1988年10月,浮梁县恢复建制。1992年9月,乐平县被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

人口区划

景德镇市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有15个街道、37个乡镇、186个社区居委会、472个村委会。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2.19,比2021年增加1280人,其中城镇人口107.82万人。

区域交通

景德镇市位于“六山”“两湖”(庐山、黄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及千岛湖、鄱阳湖)的中心区,拥有皖赣铁路,杭瑞、景鹰、德昌、景婺黄四条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的开通结束了我市无动车的历史;景德镇机场是全国100个重点支线机场之一,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随着昌景黄高铁的开工建设,我市交通将更加便捷。

经 济 纵 览

综合实力

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9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33.4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583.28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3:44.8:48.9,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00亿元,下降7.4%;其中税收收入47.18亿元,下降25.2%。

农业

202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0%。粮食产量55.72万吨,增产1.3%;肉类总产量5.44万吨,增产13.9%;茶叶产量1.27万吨,增产5.6%。

工业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0.9%。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5.9%,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4.3%,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0.1%,制冷压缩机及家电产业增加值增长13.7%,直升机及通航产业增加值增长34.6%,2021年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2.8%,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9.8%。

市场消费和对外贸易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66.34亿元,增长17.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81.83亿元,增长16.6%。全年新签合同外资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增长8.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1%。民间投资增长23.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1%。工业投资发挥了主力作用,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9.7%,远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特 色 经 济

陶瓷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中国自公元10世纪开始向朝鲜、日本和欧洲传播制陶技艺和工业文明,已成为西方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昌南—China—中国,陶瓷与国齐名,景德镇既是世界陶瓷的圣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元代忽必烈称帝前设置浮梁瓷局,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年设御窑厂,御瓷生产迄今已有65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景德镇博采众长,广泛吸纳全国各地名窑精华,生产的瓷器逐渐形成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

景德镇市陶瓷大家云集,专业人才济济,目前全市拥有一大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教授,省、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和民间陶艺人,再加上从事陶瓷行业的十多万大军,以及每年吸引过来创作交流的成千上万境内外陶瓷艺术家,形成了庞大的、丰富的陶瓷队伍。

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成为国家首个文化类国家级试验区。陶瓷产业创新发展,陶瓷产业孵化及加速器、国际陶瓷产业合作园等项目加快建设。2021年规模以上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

汽车

2021年,我市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发展。依托北汽集团,加大昌河新产品研发力度,研发中心、发动机、新能源电池项目积极推进,零部件产业园加快建设。全年生产汽车0.99万辆。

航空

景德镇作为全国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直升机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省首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同时也是江西省第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这些国家级和省级“金字招牌”,为产业腾飞和企业壮大带来了丰厚的政策红利。规上直升机及通航产业增加值增长34.6%。

旅游

目前,景德镇市有29家3A及以上景区(国家5A级1家、4A级11家、3A级17家),星级酒店9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4家),旅游民宿43家(证照齐全)、旅行社47家(五星级一家、四星级一家)、截至目前各类语种导游员867名。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家、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陶瓷历史文化游、研学游、购物游、工业游和山水生态游等功能互补的多层次旅游体系大体建立,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智慧旅游日趋完善。

社 会 事 业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21年,全市拥有学校415所,其中高等学校5所,中等学校9所,普通中学103所,小学294所,特教4所。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全市电影放映单位数13个,专业剧团2个,演出1626场,观众达61.1万人次;拥有公共图书馆共5个,总藏书量达141.8万册。

百 姓 生 活

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48元,比上年增长8.0%,比全省的41684元多39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5元,增长8.9%,比全省的15796元多2189元。

消费水平持续提高。2021年,城乡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个性化、享受型消费不断提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362元,增长13.9%。其中医疗保健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分别增长18.6%、19.6%。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全年人均生活消费16898元,增长13.0%。

生活环境持续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67.8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9.5%,排名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25μg/m3,排名全省第二,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优良率100%,饮用水各断面水质保持稳定。通过全市上下三年来不懈努力,我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建设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

园 区 建 设

目前,我市拥有三个工业园区,分别是国家级的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独具特色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和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乐平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2021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67亿元。分园区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5.93亿元;陶瓷工业园区完成1.68亿元;乐平工业园区完成19.46亿元。

生产经营平稳。2021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营业务收入1232.07亿元,同比增长27.4%。分园区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务收入719.34亿元,排名全省工业园区第15位;陶瓷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67亿元,排名全省工业园区第77位;乐平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06亿元,排名全省工业园区第34位。

县 域 发 展

乐平市

乐平,位于江西省赣东北腹地,处赣东北丘陵山地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乐安河中游地区。地理坐标北纬28°42′14〞—29°23′24〞,东经116°53′36〞—117°32′40〞,属东部时区。市域东邻德兴市、婺源县,西毗鄱阳县,南连弋阳县、万年县,北接昌江区、浮梁县。境域大体呈圆形,东西宽约58公里,南北长约56公里,市域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全市现有2个街道办、15个镇、1个乡、1个农科园和1个大型水库管理局。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4.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0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03%。全市常住人口75.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7%。

历史发展源远流长。乐平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栖息,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初属番邑,后属余汗县,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拆余汗县东北境置乐平县,治银城堡,因“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而名,寓意“欢乐太平”。195年县治迁洎口(今戴村),改名乐安县,560年废乐安县入鄱阳县,581年以原乐安县域置银城县,仍治洎口,591年废银城县再入鄱阳县,621年复乐平县,626年废又入鄱阳县,716年重建乐平县,治长乐水(今铜山港口),883年迁县城至花靥镇(今老城区)。1992年9月撤县设市。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乐平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锰、海泡石、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膨润土、瓷土、陶粒岩、花岗岩等,是全国四大产锰地之一,是江西省三大产煤基地之一。锰矿主要分布在众埠鸡公山以及南港天子堂一带,膨润土主要分布在浯口,该矿点储量大、矿体浅。石灰石分布广,品位高,适于生产石灰和水泥。经勘探查明的市西牯牛岭海泡石矿,为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稀有;十里岗和礼林盛产瓷土;乐港小陂等地出优质耐火泥;名口等地有花岗岩、长石、沙页岩等岩石,可作建筑材料和碾磨器具材料。

地方人文兴旺昌达。乐平人文昌达,历史上涌现了“一王二侯五宰相,两名状元威武将,三位榜眼和探花,三百六十进士郎”。乐平文化底蕴深厚,素以“文章节义之帮”著称于世,这里诞生了与《通志》、《通典》合称“三通”的《文献通考》这部流芳千古的巨大史书,以及毛泽东同志一生珍爱的《容斋随笔》这一垂范后世的历史佳作;源发了得到周恩来同志以“美、秀、娇、甜”高度评价的赣剧饶河戏,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的古戏台;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

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乐平生态优美,景色宜人,有蓝浸绿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翠平湖”,有鬼斧神工的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洪源仙境”,有规模宏大的“文山石林”,有“小庐山”之称的避暑胜地“历居山”。这里景色宜人,城区已建成东湖、天湖、洪皓森林三大生态主题公园,有山有寺、有水有阁,绿树与草坪交融,青山与碧水辉映,亭台楼阁,古木参天,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经济发展健康稳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以**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平稳恢复,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运行态势。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33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50.44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9304万美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9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90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4元,增长7.8%。

社会事业有序发展。疫情防控扎实有力,精准精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突出做好外防输入,连续700余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医保基金投入7500余万元用于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117万余剂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基层医疗取得突破,人民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封顶,创伤急救中心成为全国急诊联盟理事成员单位。教育改革快步推进,围绕“五项管理”,抓实校内“减负”,实行“5+2”课后延时服务,规范培训机构,抓严校外“减负”,关停所有无证校外培训机构,对已办证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登记。文化事业欣欣向荣,荣获2021—2023年度“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剧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赣剧之乡)称号。

社会和谐巩固提升。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入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工作,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组建国资集团公司,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对全市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八类”案件的发案率由高峰值的 2.22%下降到0.6%,连续8年保持命案现案破案率100%。生产经营安全事故继续保持“双零”目标,连续18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连续13年实现非法小煤窑“零开采、零死亡”。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浮梁县

浮梁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景德镇市,地处赣、皖二省交界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重点县(市、区)之一,属高效集约发展区。东邻婺源县,西毗鄱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景德镇市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县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万亩,辖10个建制镇、8个乡(含昌南新区洪源镇、罗家桥乡)。

历史悠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始称新平县,武德八年新平县撤销。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重设新昌县,县治改设新昌江口。但由于水患,县治迁至旧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故更名为浮梁县,从此,浮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县制历经多次变迁,1960年,撤县设蛟潭、鹅湖两个区并入景德镇市,1988年11月恢复县制,中断三十年的浮梁县重新恢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文化厚重。浮梁民风淳朴,自古有尚学兴教之风,唐代就办有县学。“家无隔夜粮,也要送子上学堂”,“士趋诗书、矜名节”,“历代衣冠人物之盛甲于江右”。淳雅的风尚民情,使得浮梁人才辈出,代不乏人,秦汉间吴芮,曾任番县县令,后被封为长沙王。唐代,官居兵部员外郎薛仲佐,以“处事果断,严以律己”而著称于世。浮梁古为望县,自古以瓷茶文化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陶瓷上孕育了千年窑火不息的瓷都景德镇,茶叶上创造过“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浮梁之茗,闻于天下”的盛况,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浮梁工夫红茶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0年周恩来总理把浮梁茶作为国家礼品茶送给外国领导人,浮梁茶被评为中国茶叶“最具品牌资源力”的三大品牌之一。先后被评为“中国红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茶业百强县”。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1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

生态秀美。浮梁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风光明媚;境内平原、山区、丘陵交错,水网密布,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拥有数百种野生动物和上千种野生植物,森林面积355万亩(含枫树山林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4%。县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优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9.2%,县域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为省十佳绿色生态县之一,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森林城市、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村41个。

产业完整。浮梁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与发展条件,注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一是工业发展势头向好。全面推动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组建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序推进调区扩区,全力发展先进陶瓷、通用航空、新材料为主导,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为补充的“3+N”工业体系,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明兴航空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浮梁大米”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浮梁茶”品牌评估价值达28亿元,浮梁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有机农业为主线,稳步推进特色种养、林下经济和竹产业等高质量发展。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三是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瓷茶电商集聚区和孵化基地。依托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加快打造集冷链物流、粮食仓储、应急配送和农产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仓储配送服务中心,促进商贸、仓储、物流协同发展。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新增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现拥有国家4A级景区4个(瑶里景区、古县衙景区、皇窑景区、高岭·中国村景区),国家3A级景区7个(双龙湾农业生态园、天宝龙窑、蛟潭礼芳、浯溪口坝址公园、玉田湖国家湿地公园、前程文化旅游区、童画村景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连续多年获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

区位优越。浮梁地处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和五大世界文化遗产(庐山、三清山、黄山、宏村、西递村)的中心位置,距离均在250公里以内。206国道、皖赣铁路纵贯全境,杭瑞高速(景婺黄)、济广高速(景鹰)及祁黄高速穿越县境,拥有高速公路进出口6个,形成直达上海、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半天经济圈”。昌景黄高铁(江西段)将在浮梁境内设站,标志着浮梁将进入“高铁时代”。景德镇机场距县城仅3公里,航班直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天津等城市。

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学校超大班额问题,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新增学位1400个;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1所。加快实施“文化四馆”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成县人民医院改造提升;建立147个核酸采集点,可实现2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提升改造乡镇敬老院。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和99.3%。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经济发展。浮梁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条主线,加压奋进、担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取得了全市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4.17亿元,比上年增长9.2%;财政总收入14.57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4亿元,增长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9亿元,增长1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72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80元,增长10.4%;外贸出口总额6.57亿元,增长39.8%;实际利用外资4748万美元,增长6.5%;内资到位129.4亿元,增长8.8%。

三、景德镇市各区介绍

昌江区:西郊街道、新枫街道、鲇鱼山镇、丽阳镇、荷塘乡、吕蒙乡、昌江化工园区、六零二所高科技园、昌江开发区、枫树山总场。

珠山区:石狮埠街道、新厂街道、里村街道、周路口街道、昌江街道、新村街道、珠山街道、太白园街道、昌河街道、竟成镇、高新技术开发区。

浮梁县: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洪源镇、寿安镇、三龙镇、峙滩镇、王港乡、庄湾乡、黄坛乡、兴田乡、江村乡、勒功乡、西湖乡、罗家桥乡、浮梁工业园区、罗家垦殖场。

乐平市:洎阳街道、塔山街道、镇桥镇、乐港镇、涌山镇、众埠镇、接渡镇、洪岩镇、礼林镇、后港镇、塔前镇、双田镇、临港镇、高家镇、名口镇、浯口镇、十里岗镇、鸬鹚乡、农业高新园、江西乐平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