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枣庄市总共包含几个区县

更新时间:2024-01-10 00:16:26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枣庄市总共包含5个区、1个县级市区,分别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以下小编整理了关于枣庄的相关介绍,以供参考。

枣庄市总共包含几个区县

一、枣庄市总共包含几个区

枣庄市有5个区、1个县级市。

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

枣庄市总共包含几个区县

枣庄市各区、县、县级市详细街道、镇划分(2019年10月):

市中区:中心街街道、各塔埠街道、矿区街道、文化路街道、龙山路街道、光明路街道、税郭镇、孟庄镇、齐村镇、永安镇、西王庄镇。

薛城区:临城街道、兴仁街道、兴城街道、张范街道、常庄街道、沙沟镇、周营镇、邹坞镇、陶庄镇。

峄城区:坛山街道、吴林街道、古邵镇、阴平镇、底阁镇、榴园镇、峨山镇。

台儿庄区:运河街道、邳庄镇、张山子镇、泥沟镇、涧头集镇、马兰屯镇。

山亭区:山城街道、店子镇、西集镇、桑村镇、北庄镇、城头镇、徐庄镇、水泉镇、冯卯镇、凫城镇、山亭经济开发区。

滕州市:荆河街道、龙泉街道、北辛街道、善南街道、东沙河镇、洪绪镇、南沙河镇、大坞镇、滨湖镇、级索镇、西岗镇、姜屯镇、鲍沟镇、张汪镇、官桥镇、柴胡店镇、羊庄镇、木石镇、界河镇、龙阳镇、东郭镇。

二、枣庄市简介

枣庄概况

地情概要

【地理位置】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7%。

【建置区划】 枣庄市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宋灭偪阳国后,改偪阳为傅阳。齐国南进占领薛国后,薛国更名为舒州。战国时期,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后舒州又改称薛国后,小邾、傅阳、兰陵皆属楚国,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汉,撤小邾置蕃县,西北部先后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置氶县、鄫县、阴平县,全境均属东海郡。三国时,今枣庄地区属魏。魏沿袭秦制。晋,仍袭汉制。隋朝,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废鄫州,改兰陵县为氶县,不久改氶县为兰陵县。唐朝,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属彭城郡。宋朝,仍为北置滕县,南置氶县。金元代,置滕阳州和峄州,后滕阳州又改为滕县,属山东西路。明朝,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循明制。民国时期,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西区。抗日战争时期,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滕县分滕东、滕西两县,分属鲁南专区和湖西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还先后建立白彦、临城、麓水、双山、凫山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峄、滕两县分属台枣专区和尼山专区。1950年,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直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处人民公社。1976年7月12日,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1983年11月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至1985年,全市辖5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县(滕县),5个街道办事处,53个乡,32个镇。1988年5月,滕县改为滕州市(县级)。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此后,全市所设街道办事处、镇、乡略有调整。2018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6个区(市),设64个乡(镇、街道),2536个村(社区)。

【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约385.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04%,比上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6.91‰,死亡率5.65‰,人口自然增长率1.26‰。

【自然环境】 地貌 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北部山亭区境内的高山海拔620米,为全市最高点。莲青山、抱犊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连绵起伏,横亘在市北部。抱犊崮海拔580米,谓“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西部滨湖及沿运地带地势最低,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最低处海拔24.5米。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地貌特征。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4.6%,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6.6%,洼地约占总面积的18.8%。

土壤 本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80个土种。土壤总面积521.3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9.59%。

河流 枣庄市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大小河流共有24条,京航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39公里。中型河流(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

三、枣庄市各区介绍

枣庄市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

宋灭偪阳国后,改偪阳为傅阳。齐国南进占领薛国后,薛国更名为舒州。战国时期,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后舒州又改称薛国后,小邾、傅阳、兰陵皆属楚国,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汉,撤小邾置蕃县,西北部先后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置氶县、鄫县、阴平县,全境均属东海郡。三国时,今枣庄地区属魏。魏沿袭秦制。晋,仍袭汉制。隋朝,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废鄫州,改兰陵县为氶县,不久改氶县为兰陵县。唐朝,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属彭城郡。宋朝,仍为北置滕县,南置氶县。

金元代,置滕阳州和峄州,后滕阳州又改为滕县,属山东西路。明朝,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循明制。民国时期, 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西区。

抗日战争时期,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滕县分滕东、滕西两县,分属鲁南专区和湖西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还先后建立白彦、临城、麓水、双山、凫山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峄、 滕两县分属台枣专区和尼山专区。 1950年, 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

枣庄市。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直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处人民公社。1976年7月12日,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1983年11月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至1985年,全市辖5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县(滕县),5个街道办事处,53个乡,32个镇。1988年5月,滕县改为滕州市(县级)。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此后,全市所设街道办事处、镇、乡略有调整。2016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6个区(市),设64个乡(镇、街道),2485个村(社区)。